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探险美丽金斗山感受北薛村巨大变化 相关景点共 7500
明城遗址
明城遗址
2023-06-20
位于城区中心后径西南侧。明朝末年,为抵御倭寇、海盗,在汕尾城内建筑坎下城。民国初期,广东都督在城内设兵工厂。该城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城墙残高3米,为双层夹墙,灰砂夯筑,转长为1157米,设垛口391个。分东、西、南、四门,保存较好
石塘龙母庙
石塘龙母庙
2023-06-18
石塘龙母庙又称石塘娘娘庙,位于仁化县石塘镇石塘村委会早禾田小组。据石塘娘娘庙碑记载,始建于清代。民国时期重建。坐向南。砖木结构。面阔13米,进深10.6米,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三开间,歇山顶,灰塑博古脊。庙堂内左右建有2个拱门
袁崇焕纪念园
袁崇焕纪念园
2023-06-17
水南:民族英雄袁崇焕的故乡——水南,地处石碣镇东部,辖区面积约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00人。由东祠、陈屋、家仁、脉洲四个村民小组组成,东接石龙古镇和广深铁路,南部是风景秀丽的东江河,距深圳78公里,西邻石碣大桥至东莞市区,临广州市62公里
探花祠
探花祠
2023-06-17
中堂镇:中堂镇位于东莞市西北部,全镇面积为60平方公里,下辖20个(居)委会,常住人口近7万人,外来人口5万多人。地处穗港经济走廊中间,107国道、广园东快速干线、中麻公路、王公路和中潢公路贯穿全镇,距香港120公里,距广州46公里,距深圳100公里
义陵故城遗址
义陵故城遗址
2023-06-15
位于溆浦县卢峰镇梁家坡西北。该地地势平坦,田连阡陌,临溆水,南依山丘。故城平面呈长方形,正南北向,东西长350米,南北长500米。现保存较好的城垣有百余米,夯土呈黄色,残高约3米,垣基宽约10米
刘三吾墓
刘三吾墓
2023-06-10
刘三吾墓位于腰潞镇石陂竹陂组大塘坪。这座古墓坐北朝南,面有一道高约4米的青砖牌坊,因为这个原因,当地人把这里叫做牌坊前。刘三吾墓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1424年),建成之后,刘氏家族在不同时期对它进行了修复
吴起新寨遗址
吴起新寨遗址
2023-05-31
新寨遗址位于延安市吴起县西北新寨乡新寨树洼自然村西侧,属于()洛河上游,面积约有30—50万平方米,以龙山时代至夏初的遗存为主。本次发掘共布10米×10米探方4个,发掘面积400平方米,发现灰坑6座、房址1座,烧土面3处
刘坪村中共中央党校旧址
刘坪村中共中央党校旧址
2023-05-31
刘坪村中共中央党校旧址时代:1936—1937年地址:志丹县保安镇刘坪保护范围:东至刘珍平住宅西界,南至刘海元住宅界,西至刘元贵住宅窑背,北至刘永江住宅南界。建设控制地带:东、南、北至A区外扩100米,西至A区外扩50米
渭水峪遗址
渭水峪遗址
2023-05-29
渭水峪遗址位于甘谷县渭阳乡渭水峪500米。是一处庙底沟类型与马家窑类型共存的遗址。面积约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4米,暴露有灰坑和居址。采集有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弧线三角纹、弦纹、宽带纹彩陶盆、钵残片等
泰山庙塬遗址
泰山庙塬遗址
2023-05-29
泰山庙塬遗址位于清水县永清镇东关泰山庙塬上。年代为齐家文化,类别为古遗址。1982年12月31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以断崖为界;西:以断崖为界;南:以大崖沟为界;:以桐温公路为界
白云鄂博草原
白云鄂博草原
2023-05-29
由包头乘车行,过固阳县就进入白云鄂博大草原了。这里草原辽阔、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牧民策马扬鞭不时传来阵阵歌声。在包白公路148公里处,有一蒙古包群,这就是白云区政府兴办的旅游点白云鄂博艾里()。这里建有多顶蒙古包,设备齐全,可为客人提供住宿服务
蛤蟆墩遗址
蛤蟆墩遗址
2023-05-27
蛤蟆墩遗址位于东至县胜利镇姜东,年代为新石器时代,类别为古遗址。2020年3月4日,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池州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遗址中心点为基点向东、南、西、各延伸100米。建设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的外缘为基线再向四方各延伸50米。
催阵堡山城
催阵堡山城
2023-05-26
催阵堡山城位于铁岭县催阵堡乡催阵堡。大约建于公元前37年至公元668年,位于凡河北岸东西走向山脉中部的瓮型山谷中,属簸箕型山城。山城呈不规则长方形,东西长2公里,南北长1.5公里,周长5200米,至少可容纳一个万人大军
海山义勇军抗日指挥部旧址
海山义勇军抗日指挥部旧址
2023-05-25
海山义勇军抗日指挥部旧址位于潮州市饶平县海山镇隆海山刘厝祠,年代为1938年。2019年4月19日,海山义勇军抗日指挥部旧址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海山义勇军抗日指挥部旧址,海山义勇军抗日指挥部旧址简介,海山义勇军抗日指挥部旧址潮州市饶平县海山义
平江杜甫墓与杜文贞公祠
平江杜甫墓与杜文贞公祠
2023-05-16
据史志记载,唐大历五年(公元770年)之夏,杜甫漂泊到湘,欲由长沙去郴州,到了耒阳却遇到发大水,只好掉头行,乘船由湘江转汩罗江,途中贫病交加,在昌江病死在船上,葬于小四天井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