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敢王洞石刻 相关信息共 7500
生生洞石刻弥勒像
生生石刻弥勒像
2023-09-27
介绍:生生石刻弥勒佛像位于维西县城以北115千米的叶枝乡梓里村咱尼后山。洞内钟乳石千姿百态,弥勒佛像刻于离生生南侧15米处的石壁上,像高1.88米,宽1.32米,身着袈裟,赤足开怀,左手持念珠,右手举胸前,整个造像粗犷豪放,线条简练
二仙洞石刻
二仙石刻
2023-05-06
二仙位于登封市区北嵩山太室山三皇口东400米处,坐北面南,三面悬崖峭壁,开凿时代当在明代之前。该处两为天然形成,东为二仙,洞内现存佛像五尊,其中西一尊为明代雕刻,东西宽4.8米,高3.8米。西为附属,宽9.8米,深4米余
竹仙洞摩崖石刻
竹仙摩崖石刻
2023-06-26
竹仙摩崖石刻位于珠海市湾仔镇竹仙水库。镌刻在岩石上的有鸿翔鹤聚、登高望远、洞天福地等14题题诗、题字、题记。鸿翔鹤聚4字,阴刻楷书,每字约1.60×1.30米,杨兰皋刊、张之翰书。登高望远4字,阴刻楷书,横写,每字0.95×0.74米,无款
禹王洞国家森林公园
国家森林公园
2023-03-01
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忻州市境内的系舟山脉。公园距省城太原60公里,北离忻州14公里。总面积为11万亩,森林区面积2.3万亩,海拔最高高度为1800米。山体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山势巍峨雄壮,岩石嶙峋怪异,并有许多喀斯特溶洞,尤以禹规模最大,景观奇绝
大云洞摩岩石刻
大云摩岩石刻
2023-06-18
大云,位于连州市连州镇城西3公里,其摩岩石刻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有岩溜点滴,四时不涸,状如滴翠,故称秀岩滴翠,为古湟川八景之一。岩洞中镌有宋代周敦颐、张浚(南宋宰相)等许多历代名流的石刻。其中有镌有:何人凿破池中天,鬼斧神工不记年
王璟墓石刻造像
璟墓石刻造像
2023-11-12
建于明朝弘治年间(公元14651488年),因系明代左都御史冎?坟墓于1973年平掉)而得名。茔地南北长136.4米,东西宽115米,南门是一道石刻过门,进门迎面有三间祠堂(1949年建国后拆除)
石牛古洞摩崖石刻
石牛古摩崖石刻
2023-08-01
石牛古,位于天柱山脚下,现存历代达官名宦、文人墨客的诗文石刻三百多处,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石牛古,位于天柱山脚下,现存历代达官名宦、文人墨客的诗文石刻三百多处,黄庭坚定不移曾在此筑室读书,大画家李公麟画有其坐石牛像,宋仁宗皇佑中,王安石游其处有诗刻
甘河-敢沫岩风景区
甘河-沫岩风景区
2023-09-04
介绍甘河—沫岩风景区位于平果县东北部堆圩、榜圩、黎明等乡境内,距平果县城65—90公里的范围。甘河是平治河的下游。平治河的发源地位于黎明乡境内的沫岩一带,平治河全长约50公里左右。甘河——沫岩风景区的山不仅秀,而且奇
槎山千真洞石刻
槎山千真石刻
2023-08-15
槎山千真石刻位于荣成市人和镇响湾村铁槎山主峰清凉顶北部半山腰天然石壁,人工凿成。洞口向南,平面呈椭圆形,中设塔心柱,高2、阔4、进深6米。洞口上方有明万历四年(1576年)刻千真三字,内雕佛像1006尊(原为千佛洞)
王璟墓石刻造像群
璟墓石刻造像群
2023-11-12
著名的明成化重臣璟御史,死后受皇封御赐,厚葬于原籍莒南板泉镇大白常村。茔地30亩,有皇帝御赐碑碣四幢,纪念碑数十幢,神道对称的翁仲、石马、石羊、石虎等组成的璟墓石刻造像群,向游人展现了莒南古老文化的丰富内涵。
太极洞摩崖石刻
太极摩崖石刻
2023-07-31
太极位于皖、苏、浙交界处的广德市境内,2001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首批为4A级风景区,2004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现存有古碑刻7块、古游记十余篇,比较著名的有范仲淹的题刻跫然岩,刘秀避难的卧龙桥等
安岳石刻·圆觉洞景区
安岳石刻·圆觉景区
2023-02-26
安岳石刻具有古、多、精、美的特点:一是古,安岳石刻始凿于南北朝,兴于唐朝、五代、北宋,在中国石刻史上具有上承云冈、龙门石窟,下启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二是多,现存摩岩石刻造像230余处、10万余尊、石刻40余万字,分布在全县69个乡镇
猿王洞自然风景区
自然风景区
2023-09-17
距县城46公里,距绵阳70公里,景区面积15平方公里。属省级名胜风景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独特的中国龙山泥盆系标准地质剖面地质构造世界罕见。景区由高山溶洞群、险山娱乐区和高山原始森林三部份组成
丹霞洞摩崖造像及石刻
丹霞摩崖造像及石刻
2023-09-13
丹霞摩崖造像及石刻位于屏山县龙华镇小龙村,明清时期所建。石窟寺由摩崖造像一尊和石窟十三窟组成,整体坐西南向东北。摩崖造像位于整体西南一崖壁上,为一尊深浮雕佛教接引佛立像,袈裟螺髻,施接引印,通高30余米,现为世界第一高立佛,即八仙山大佛
《大田洞摩崖石刻平瑶记》石刻
《大田摩崖石刻平瑶记》石刻
2023-06-27
石刻刻面呈正方形,高1.6米、宽1.55米,总面积为2.56平方米。周界刻有云纹。刻文记载元代大田峒峒民与瑶民相聚为盗,官兵不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