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找到 文笔山指道碑 相关信息共 7500
四十八道河水库
四十八河水库
2023-09-28
从凤庆县城出发,沿着曲折蜿蜒的凤腰公路(凤庆县城至腰街乡)行走36公里,便到了风景迷人的四十八河水库。这里青山依依、林木苍翠、碧水连天,是一处深藏在山中的风景绝佳之所在。四十八河,顾名思义,据说是有四十八条河小河汇聚于此,故命名为四十八
四面佛造像碑
四面佛造像
2023-09-01
四面佛造像位于汤阴县城东28公里的任固镇白龙村,1978年公布为汤阴县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渡河词碑
渡河词
2023-08-27
渡河词位于河南省获嘉县亢村镇西街村,是河南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该立于明代,刻行书9行共169字,分别为词和作者落款。碑文是明朝夏言随嘉靖帝南巡时所写,记载了嘉靖帝南巡渡河之事,借用《词》的形式,描绘了河山和当时盛况。
太阳寺碑
太阳寺
2023-10-13
太阳寺位于京山县三阳镇太阳寺村。刻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共2通,形制相同,圭首,趺座。通高1.9米,宽0.9米,厚0.185米。记太阳寺历史沿革、周边环境及重修太阳寺事。该是研究当地佛教传播情况的重要实物。(第五批)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澧水石桥碑
澧水石桥
2023-07-03
澧水石桥位于南和县北2.5公里处,东韩村小学院内。刻于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高2米,宽0.92米,厚0.29米,龟跌座,龟首被砸。半园形首上刻四龙图案,碑额为篆书阳文大隋洺州南和县澧水石桥十二字
冯玉祥兴修水利碑
冯玉祥兴修水利
2023-08-27
【冯玉祥兴修水利】民国十八见(1929年)河南大旱,冯玉祥主持豫政时,遂命河南河务局派员赴泸购买吸机三部,在今牛庄乡东回回寨村修筑机器房引黄河水灌溉土地,开创了黄河水里史的新纪元。现尚存水泥机座、墙垣残迹数节。村北大堤有该年所立《柳园口虹吸碑记》残
觉道庄
2023-07-03
青县觉庄是省级宗教文化旅游景点,已有上千年历史。忆过去非常神秘,它源于春秋战国时老子——李耳修性成,著作道德经是一部博古通今的揭文,至今觉庄和这里的人们仍以老子的道貌遗风绵绵不简的散发着尊重历史,尊重自然,以大不为的精神打造着这里的方方面面
陈年道菜
陈年
2023-12-12
陈年菜:陈年菜是镇远县一种传统食品,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据传,五百多年前,居住在青龙洞的一个长年吃素的道教徒,把本地的一种独特的青菜,去其根和老叶子,洗净晒腌,再加上八角、胡椒、花椒等香料搓揉串香,用少量红糖掺上食盐腌制而成,因能长期贮存,故取名陈年菜这
天工人事碑
天工人事
2023-09-26
天工人事位于锦屏镇马头山村民委旧城自然村龙潭左侧30米处。为青石质,高154厘米,宽70厘米、厚10厘米。碑文楷书18行,519字,记述乾隆九年(1744)至乾隆五十九年(1794)旧城等十余寨村民入股开挖沟渠,修建桥背水引旧城龙潭水按股分水灌溉农田事宜
玉碑地遗址
地遗址
2023-05-05
地遗址位于铜都街道玉地村。东川玉地遗址位于昆明市东川区铜都街道办事处营盘村南,处于金沙江支流的碧谷江西岸一独立台地上,遗址面积约18000平方米。玉地遗址的发掘丰富了云南青铜时古学文化内涵
元世祖平云南碑
元世祖平云南
2023-05-02
元世祖平云南位于云南省大理苍山中和峰麓,元代成宗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立,正面朝东,背靠苍山,面向洱海。由青石座、两截青石碑身、大理石碑额、麻石砌筑圆券顶和围护边框组成。通高5.35米,碑座长3.36米,宽2.23米,顶部稍残
道生园
生园
2023-07-27
生园座落在涡阳县交通局院内,占地2000平方米。该局是为纪念老子而建的一座园林。该园有亭、廊、堂、榭、、水、桥、架八景。步入得一堂,堂顶为九龙迎圣,紫气缭绕,万鹤翔集,九龙喷水,为老子沐浴。左右为长廊,两侧绘有老子、庄子的历史故事
县学记碑
县学记
2023-05-27
县学记位于芜湖市镜湖区市十二中学校内。高2.62米,宽1.24米,厚0.24米,石质为青石。米芾(1051~1107)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知无为军时,芜湖学宫正奉诏扩建,开州县置学(地方办学)之先河,为记其盛,县令林修专请礼部尚书黄裳撰文
襄汾造像碑
襄汾造像
2023-07-08
介绍:襄汾造像在山西襄汾县境内。原分布在善惠寺等五座寺庙中。寺宇早毁,尚存造像石刻二十二通,形象秀美,刻工洗炼。造凿于魏、北齐、隋、唐四代。高大者2.8米,小者1.5米,一般在2米左右。内容主要是佛、菩萨、弟子、胁侍、天王、供养人等
二道桥
2023-03-04
乌鲁木齐市的二桥、山西巷子一带自清末民初时起,就是南北疆少数民族及西亚、中亚地区的物物交换中心。历尽100多年的变迁,如今以二桥市场为中心的民族商业区,更是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新疆地域风情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二桥子这个地名在民间已使用了近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