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新闻「民族日报」临夏和政县的松鸣岩、古动物化石馆、鲁冰花公园等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 相关景点共 7500 条
右江民族博物馆
2023-09-04
始建于1985年的右江民族博物馆坐落在广西百色市后龙山顶。博物馆建筑面积4261.8平方米,主楼采用壮族古典廊院重檐的建筑形式,独具民族风格。馆内收藏了大量的少数民族历史文物,设有8个展厅,展出面积1507平方米,展品400多件(套)
百松村
2023-03-15
百松村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书峰乡,因拥有400多棵百年古松而得村名,是莆田学院新闻专业教学实践基地、莆田摄影家协会摄影创作基地。中文名:百松村所属省地: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基地:莆田摄影家协会摄影创作基地得名:400多棵百年古松面积:80多平方公里人口数量:1
鄂伦春民族村
2023-07-15
领略了黑龙江沿岸的无限风光,再请您上岸到鄂伦春少数民族村看一看。乌拉嘎胜利村是鄂伦春少数民族村。历史上藉猎犬、猎马的狩猎、桦皮威虎的捕鱼和逮犴、蹲碱场捉鹿、居住的撮罗子、桦皮工艺制品、民族服饰等代表着民族生产和生活的习俗,至今依然随处可见
海战馆
2023-08-16
日照海战馆坐落于日照万平口海滨风景区,展馆建筑为万平口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向游客展示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一次以少胜多的海战。日照海战馆6月30日起正式对游客开放。日照海战馆取材于宋金时期发生在日照石臼岛的一次大规模海战,展馆以宋金海战为主线
凤鸣书院
2023-07-07
凤鸣书院是清代榆次县学,即榆次的最高学府,其占地面积27000平方米。清乾隆十三年(1748),知县钱之青设义学于此,乾隆三十一年(1766),称凤鸣书院。院名来源于西晋咸宁年间(275-279),荀藐任榆次县令,卓有政绩,有凤集于榆次的故事传说
深谷鸣蛙
2023-07-21
深谷鸣蛙:斤丝潭四周,有群石垒垒,极似群蛙围聚,或作雌状,或作雄踞,或蹲或扑,千姿百态,任凭舒展想象领域。流水从群隙中穿过,其声陈陈,极似蛙鸣。南山风景名胜区南山湖国家森林公园天兴潭普济庵贵门更楼金银瀑望湖亭访友桥南山湖狮子岩林荫石道鸳鸯荡丰潭湖梅墅堆琼太子湖
达斡尔民族博物馆
2023-05-23
达斡尔民族博物馆于1998年8月8日在尼尔基落成。总面积3800平方米,其中民俗厅面积800平方米,成就厅519平方米。民俗厅分为历史经济与民俗风情两个分厅,其内容分为历史、经济、村落家园、饮食服饰、文化艺术、民间工艺、民族体育、敖包祭祀、婚丧嫁娶、宗教信仰等
石家庄市规划馆
2023-05-11
石家庄市规划馆位于体育大街以东,北临世纪公园,总建筑面积约1.36万平米,展区面积7000平米。石家庄市规划馆展现了石家庄城市发展变迁的过程;体现城市规划建设的辉煌成就
卡拉民族村寨
2023-09-21
卡拉民族村寨卡拉民族村寨位于丹寨县城东北部,地处摆泥河上游、富贵河东岸,距县城3公里。全村辖1个自然寨,3个村民小组,有114户,总人口483人。国土面积1.23平方公里。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民族村寨。卡拉村苗族同胞编制鸟笼历史悠久,据说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花山民族山寨
2023-09-04
位于广西崇左市宁明县的城中镇,跑离宁明县城16公里,南友高速公路从景点旁边穿过。民族山寨在驰名中外、神奇美丽的花山岩画脚下,环抱在宁明弄瑞国家级亚热带动、植物自然保护区中,是一个依山傍水,鸟语花香,脱离凡尘的人间仙境
鹿鸣湖
2023-10-16
介绍鹿鸣湖属火山堰塞湖,原名三号泡子。湖泊距阿尔山市区90公里,位于兴安林场西侧,在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内。湖面宽阔,湖水平静,面积为157公顷。鹿鸣湖呈马蹄形,三面环山,南面是湖的出口。从出口流出的水与从杜鹃湖流出的水汇合在一起,向西流入哈拉哈河
《京报》馆
2023-12-03
《京报》馆位于魏染胡同30、32号,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邵飘萍为近代著名新闻工作者,创办《京报》,宣传进步思想,反对封建军阀制度,1926年4月21日被军阀杀害。此处为《京报》旧址及其故居所在地,建于1920年
呼伦贝尔鹿鸣山庄
2023-03-14
鹿鸣山庄鹿鸣山庄位于呼伦贝尔扎兰屯市北32公里处的南木鄂伦春民族乡境内,占地面积666.7公顷。鹿鸣山庄景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这里群山围抱、碧水环绕、森林浩瀚、草原广袤,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生活有世代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人,民俗风情浓郁
临夏九眼泉
2023-10-07
地处临夏市东郊,这里碧波荡漾,自然风光得天独厚,绿化水域面积达90%以上,度假村内有三件宝,九眼泉、奇石、古树。古树胸围8米左右,高40多米,系明朝嘉靖初年所植,人称尚书柳,村内地下掘出奇石数块,系新生代第四纪冰川运动产物,形状奇特,观赏考古价值高
接引松
2023-11-17
介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旧志列为九大名松之三,始信峰三面临壑,唯有东南与另一峰相隔丈许,早先断木为桥,以渡游客。此松生于两峰隔谷边缘,清人刘大櫆记述:北岸有松,横枝直抵南岸。似在接引游人。后改木桥为石桥,名渡仙桥,游者仍扶此松枝过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