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昌吉铁瓦寺遗址 相关景点共 7500
高峰寺遗址
高峰遗址
2023-04-27
人站其顶往北极目望去,当阳玉泉之覆船山依稀可见,向西可以望见安福九龙观上的那棵古松,南望则可以看见如练之长江和马家店城。山岗顶上原有一梵宫,额曰高峰。其甚古,乡人耆老俱不知其修造年代
颜氏谱碑(清泉寺遗址)
颜氏谱碑(清泉遗址
2023-08-17
颜氏谱碑(清泉遗址)位于沂南县砖埠镇长桑杭村的颜氏家族墓地中,年代为清,类别为碑刻。颜氏谱碑(清泉遗址)是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颜氏谱碑(清泉遗址),颜氏谱碑(清泉遗址)简介,颜氏谱碑(清泉遗址)临沂市沂南县颜氏谱碑(清泉遗址)旅游指南
朗公寺遗址
朗公遗址
2023-08-18
朗公又名郎公,位于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大仲村镇政府驻地东3.5公里处的车庄村东北大宗山。2003.9月公布为市级重点文保单位。朗公为临沂古代四大名寺之首,寺院早已倾废,但遗址犹存,创建于东晋成帝咸康五年(339年),兴于隋唐,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
晚照寺遗址
晚照遗址
2023-11-11
晚照遗址位于岗山西侧,曾家沟村东约400米处。为高亢台地,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沟崖断面暴露有灰色灰土文化层,内含细泥磨光黑陶片。在地表采集的标本有浅盘灰陶豆、侈口黑陶盆、灰陶罐形鼎残片及红陶扁凿式鼎足、灰陶鸟首式鼎足、黑陶双鸡冠耳大口盆等,属龙山文化类型
周铁城隍庙
城隍庙
2023-05-19
宜兴市周城隍庙,道教邑庙,位于周镇老街。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汉民族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汉族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
铁刹山
刹山
2023-02-22
刹山风景区位于本溪满族自治县东部的田师付镇,距县城小市33公里。刹山是辽东名山之一,为东北道教发祥地,其最高峰海拔912.9米,山势险峻,峰峦叠嶂,气势雄伟,风景秀丽。刹山分为五个峰,中峰元始顶,东峰玉皇顶,南峰灵宝顶,西峰太上顶,北峰真武顶
栢枝寺遗址
栢枝遗址
2023-03-25
栢枝遗址位于原平市大林乡西神头村西约100米栢枝山腰,据崞县县志记载,建于宋代建隆年间,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明正德六年(1511),雍正十一年(1733)均有修葺。毁于文革时期。遗址南北长约80米,东西长约40米,占地面积约3200平方米
崇福寺遗址
崇福遗址
2023-10-24
崇福遗址,位于河曲县前川乡星佐村南。始建与毁弃年代不详,现存明成化(14651487)碑1通,清乾隆十年(1745)至同治七年(1868)重修碑及功德碑5通,分别记述修建过程和募捐情况。址坐北朝南,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30米,分布面积约1500平方米
铁水牛
水牛
2023-09-01
水牛原坐落于沙、颍、贾鲁三河交汇处,现位于沙河北岸老桥上游桥头处。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是当时记载沙河水位涨落、汛期报警的标志。1935年周口沙河桥建成,铁牛从沙河、颍河、贾鲁河汇流处迁到现址,仍作为记载河水涨落的标志
盂县大铁钟
盂县大
2023-07-06
钟大钟(第一批省保)时代:宋地址:盂县长池镇藏山村东原为盂县县城内西大殿之物,后移至大王庙保存,现悬挂于藏山祠南洞钟亭。宋宣和六年(1124年)铸。高210厘米、口径286厘米、围长900厘米、壁厚4厘米,重约2000公斤。龙纽身躯盘曲成环状
崇皇寺遗址
崇皇遗址
2023-11-05
崇皇遗址位于县城西南7.2公里崇皇乡政府驻地处。秦、汉时官邸,唐初置佛寺。相传薄后诞汉文帝于此。又传唐明皇两幸于此,故又名重皇。宋太宗敕赐名崇皇,有瑞楼云塔。明嘉靖二十二年(1553),该寺所立临济宗派碑记载,地基南北二十六丈,东西十九丈,内地二十亩
随州铁旗杆
随州旗杆
2023-06-08
旗杆位于随州市厉山镇厉山小学。铸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共两根,为原关帝庙旗杆。均由讹角六边形石须弥座、座和圆柱形铁杆组成,通高18.13米,重23000余斤。座六面阳铸铭文,记铸造旗杆缘由、时间、铸造者。杆上饰二龙盘绕,顶端立鹤展翅,各衔日、月
铁砚山房
砚山房
2023-08-01
砚山房位于怀宁县五横乡白麟坂上邓家大屋西端。距离安庆城约25公里。清乾隆六十年(1795),邓石如新建茅屋数间,并以两湖总督毕沅所赠砚而名新居,故得名‘‘砚山房。故居主体建筑为穿斗式,砖木结构,共四进。第一进为门厅,三开间
第一大铁陨石
第一大陨石
2023-07-08
石块满身孔洞,似,似石非石,其色苍苍,其声铮铮,露于地面部分高1.6米,直径1.5米,体积约2.4立方米,用栏杆围护。据《灵石县志》记载,此石为隋开皇十年(590年)挖掘河槽所得
顺林寺遗址
顺林遗址
2023-05-29
顺林遗址位于清水县土门乡西坡村年代为明代,类别为古遗址。2013年5月2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以寺院院墙为界;西:以寺院院墙为界;南:以寺院院墙为界;北:以寺院院墙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