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星塘古村 相关信息共 7500
桂轩郑公祠
桂轩郑公祠
2023-06-17
清远市清城区龙镇鳌岗地桂轩郑公祠约建于清嘉庆年间。据《郑氏族谱》记载,郑天培,字桂轩,清乾隆年间大学士兼巡政厅长、巡理府朝议大夫。相传,桂轩郑公祠为其后人纪念郑桂轩所建。|八柱厅|
佛冈三爰亭
佛冈三爰亭
2023-06-17
佛冈三爰亭位于佛冈县汤镇大埔。以盖取爰居爰处爰得我之所意耳而名之三爰亭,南来北往的人们缍此而饮茶、小歇。亭建于清光绪壬辰年(1892年),占地面积100平方米,面宽三间,进深一间,各间以圆门相通
兼六公祠——东莞新三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
兼六公祠——东莞新三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
2023-06-16
兼六公祠——东莞新三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位于寮步镇泉泉新街5号,GPS坐标:北纬22°5857.5,东经113°5213.4,海拔高程17米。兼六公祠始建年代不详,现保存清代建筑风格,坐西南向东北,三间两进合院式布局,面阔9.47米,进深13.08米
珠晖塔
珠晖塔
2023-06-12
位于茶山坳镇藕,珠晖塔在湘江东岸耒河口,与来雁塔对峙,雄踞江东岸之拜亭山上。为清代安徽巡抚衡阳人王之春主持兴建,耗白银6万两,费时13载,于光绪丁酉(1897)年建成
常宁县第二区农民协会旧址
常宁县第二区农民协会旧址
2023-06-11
常宁县第二区农民协会旧址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时代:1926年地址:三角镇瑶草保护范围:以外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60米处,常宁县第二区农民协会旧址,常宁县第二区农民协会旧址简介,常宁县第二区农民协会旧址衡
富足山墓群
富足山墓群
2023-06-02
汉-南朝深圳富足山墓群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镇流西北,墓地位于南头古城的东北面6公里处。1986年发现并发掘。墓群排列在富足山的东、南、西三面山坡上,均在海拔50米以下,清理22座,其中二十三号墓为汉代土坑墓,其他均属晋、南朝时期的墓葬
刘辰翁墓
刘辰翁墓
2023-05-28
刘辰翁墓位于梅乡胆源胆源自然村。墓形、墓碑保存完好,繁茂的植物笼罩整个墓葬。刘辰翁(1232年—1297年)系小灌第二十四世孙,南宋景定壬戍(1262)科进士,官至史馆检阁。宋亡不仕,课馆填词
集奎新桥
集奎新桥
2023-05-28
集奎新桥位于涵江区白镇集奎,类别为古建筑。集奎新桥为莆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至集奎桥头观音亭,西北至新桥头路中心,集奎新桥,集奎新桥简介,集奎新桥莆田市涵江区集奎新桥旅游指南
阳新洪氏宗祠
阳新洪氏宗祠
2023-06-29
洪氏宗祠位于阳新县龙港镇梧。建于清代。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185.8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中轴对称布局,中轴线上依次为戏台、前厅、中厅、后厅。两侧设厢房,四周以砖墙围合。该宗祠是形制规整,布局合理,是湖北省珍贵的乡土建筑。(第五批)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邓发烈士故居
邓发烈士故居
2023-06-28
邓发故居座落于云浮市城区城西榃石,建于清光绪年间,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领袖邓发同志的诞生地。该故居泥砖瓦木结构,共1O间,东边有偏傍回水,主体建筑边长21.3米,宽12.6,建筑面积268.38平方米,前边晒场长21.3米
卷洞门
卷洞门
2023-09-04
卷洞门别名狮子口,位于浪平乡东北部。此地原是一道峡谷,宽约6米。峡左,悬崖陡壁,猿猴也难攀登;峡右,岩石伸出,似张嘴怒吼的狮子口,其顶乱石穿空,无路可循。此地是通往凌云、乐业两县的咽喉,过往行人,必经此峡
省三小学交通站旧址
省三小学交通站旧址
2023-04-04
省三小学交通站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梧镇沁后过山自然村。省三小学(现沁后小学)创办于1910年。1929年,莆田地下党在该校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同年秋,蔡拱北接任校长后,在该校建立了秘密交通站,负责接待护送往来的革命同志、传送情报等任务
后陈遗址
后陈遗址
2023-04-02
后陈遗址,位于安徽省滁州市担子乡姑后陈庄北40米处。长98米,宽33米,东南高8米,西北高6米,俗称为后陈古城。遗址在地貌起伏不大的丘陵中,东西两侧是绵长阔大的平川;西距担子火车站300米。遗址西北面有一处文化层断面
鹰潭这个村庄变新样:红十军指挥部旧址、孔子塑像!
鹰潭这个村庄变新样:红十军指挥部旧址、孔子塑像!
2023-12-17
:2月16日,鹰潭市月湖区童家镇原红十军指挥部旧址——叶孔氏祠堂举行庆典仪式,修葺一新的祠堂也为月湖区红色旅游文化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据悉,当天宴请参加活动的乡邻,聚餐规模达100桌。月湖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潘
樟江荔波大七孔
樟江荔波大七孔
2023-09-23
大七孔桥,位于王蒙乡孟附近的打狗河上,有七个桥孔,高7米、宽4米5、长35米,横跨东西。修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7年),落成于三十年(公元1850)年,后因桥被洪水冲毁一孔,交通中断。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重修复改名双溪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