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晏家聂氏宗祠 相关信息共 7500
聂当度母殿
当度母殿
2023-05-07
从贡嘎机场乘车进入拉萨,在离这座圣城大约20公里左右的当平野,公路北面有一座朴素整洁的寺庙,这就是当卓玛拉康度母神庙。别看庙小,可是很有来历。公元1046年,藏传佛教后宏期著名祖师阿底峡,由弟子仲敦巴等迎请到当,在这里收徒传法整整九年
青龙寨何氏家庙
青龙寨何
2023-06-11
青龙寨何庙位于汝城县土桥镇青龙寨,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青龙寨何庙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祠堂外墙外缘为起点四向各延至10米建筑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外缘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青龙寨何庙,青龙寨何庙简介,青龙寨何庙郴州市汝城县青龙
定州晏阳初旧居
定州阳初旧居
2023-07-02
阳初旧居在定州中山东路定州中学的斜对面,一个典型的北方风格民居,不是门前有块碑,不是建筑油漆的鲜亮,无论如何都会让路人忽略视而不见的。阳初是四川巴中人,定州的旧居则是他贫民教育运动中在此的居所
祝三胡氏宗祠
祝三胡宗祠
2023-04-01
祝三胡宗祠坐落在伏岭镇祝三村,坐东朝西,占地面积318平方米,为三进五开间,抬梁穿斗并用式梁架,前为歇山式五凤楼、拱轩顶,中进的前部分为拱轩顶,后部分为人字轩顶,后进为上下二层,三合土地坪,前、后天井,封火墙,祠堂内的斜撑、驼峰、平盘斗雕刻精美
烟桥何氏大宗祠
烟桥何宗祠
2023-06-24
烟桥村何宗祠位于南海市九江镇烟桥村大巷口。是一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何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十九年(1814)重建,光绪十八年(1892)重修。题额为清同治六年(1867)顺天举人顺德梁骝藻所书
乾塘陈氏大宗祠
乾塘陈宗祠
2023-06-29
湛江陈宗祠位于湛江市坡头区乾塘村。始建于明代,清至民国历有修葺。祠为三进四合院布局,总面宽22.30米、三进总深48.25米,大小建筑物19间。占地总面积约1076平方米
许氏宗祠及听泉楼
宗祠及听泉楼
2023-07-31
宗祠及听泉楼是一处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许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1998年5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宗祠是凝聚家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官洲村陈氏大宗祠
官洲村陈宗祠
2023-04-28
官洲村陈宗祠位于黄埔区官洲村居。2015年8月1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由外街8号东北、西南从宗祠建筑外缘外延5米,西北从宗祠建筑外缘外延5米,局部至相邻建筑外墙线及居由外街北边线,东南至宗祠前现状水塘北边线
峡山柯氏家庙
峡山柯
2023-06-24
庙位于汕头市潮南区峡山街道洋内居委寨内,乡民俗称柯厝祠。2000年4月被原潮阳市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据《潮阳县志》记载,柯庙始建于宋高宗绍兴十年(1140),为宋代建炎科进士、国子监宣教大学士柯裔武所建
池店埕头林氏宗祠
池店埕头林宗祠
2023-06-06
池店埕头林宗祠位于池店镇池店村凤南区119号,年代为民国,类别为古建筑。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现存为民国时修建保留有明清时期建筑构件,坐东朝西,三开间两落。2019年9月8日,池店埕头林宗祠被公布为晋江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洵口张氏家庙及照壁
洵口张庙及照壁
2023-05-28
庙占地面积为364平方米,纵深26米,横宽14米,是一栋三进式古院落建筑,整体为砖木结构,宽敞古朴,格调雅致。据黎川县洵口镇洵口村《张氏族谱》记载,张庙是当地张家的宗祠,由张九世祖张槚所建,里面供奉着张家祖先的牌位
西洋港徐氏宗祠
西洋港徐宗祠
2023-05-17
西洋港徐宗祠位于海曙区古林镇西洋港村仓门自然村,清末建筑,主体坐北朝南,合院式,由门楼两厢及大殿组成,门楼为位于院墙正中,为一道夸雕石库门,大殿为单檐硬山顶高平房,面宽五间,明间梁架四柱十檩,前施卷棚顶,后为双步,次间用中柱,六柱落地,后为单步,设双廊
姜庄镇聂家庄村
姜庄镇家庄村
2023-08-16
家庄村位于高密市区以北10公里处的姜庄镇,靠近济青高速公路高密出口,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民俗底蕴深厚,民艺品种繁多,其中著名的家庄泥塑尤为突出,已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家庄也因此闻名全国
逢简刘氏大宗祠
逢简刘宗祠
2023-06-25
宗祠位于杏坛镇逢简村,堂号追远堂。始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天启年间扩建。清嘉庆年间及2002年多次重修。刘供奉至今已有二十二世了。当时称影堂,后改为:追远堂。是目前珠三角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明代祠堂。是逢简最大的祠堂,也是顺德五大祠堂之一
良溪罗氏大宗祠
良溪罗宗祠
2023-06-28
良溪罗宗祠位于棠下镇良溪村。建于明代,罗后人为纪念南宋时从南雄珠玑巷迁至定居的先祖罗贵而建。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重建,乾隆、道光年间曾进行修缮,清咸丰十年(1860年)由罗天池主持重修,光绪年间又作修缮,至今保持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