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找到 最热线路华严寺—华严广场—大同古城 相关景点共 3539
长安华严寺塔
长安华严寺塔
2023-11-04
建于陕西长安县韦曲少陵原半坡华严寺内。该寺建于唐贞观年间,为华严宗发源地。清乾隆年间因少陵原坡塌崩,殿宇被毁,现仅存砖塔两座。东边一座为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的墓塔,方形七层,高约13米,塔上镶有石刻严主两字,二层上有无垢净光宝塔石刻
大同九龙壁
大同九龙壁
2023-06-03
大同九龙壁大同九龙壁(第五批国保)时代:明地址:大同市内东街南侧据《大同府志》记载,创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单面五彩琉璃照壁。。九龙壁坐南朝北。长45.50米,高8米,厚2.02米
大同展览馆
大同展览馆
2023-03-25
大同展览馆(第五批省保)时代:1969年地址:大同市城区西街大同展览馆是一座诞生于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建筑,大同人民对它有着一种难以割舍的特别情感。1969年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受当时政治风潮影响
大同关帝庙
大同关帝庙
2023-06-03
大同关帝庙为明代以前神祠建筑,俗称大庙。坐落在大同市内鼓楼东街。清《大同府志》记有明景泰、嘉靖、隆庆、万历年间修缮碑记。清康熙、乾隆时均有增建和修葺。从建筑手法和特色看,当为元代遗物,是大同唯一的一处元代建筑
明十四陵华严庵
明十四陵华严
2023-09-19
在阴平古道上另有一处神秘的地方,那就是青溪镇南15华里杂木沟内的老庙子,这是始建于元,扩建于明、清,几经毁损,历经六百多年沧桑的明建文帝隐跸之所--华严庵旧址。华严庵旧址在杂木沟深处莲花山内的一个山包上,状如皇陵
大同古镇
大同古镇
2023-09-22
大同古镇位于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赤水河畔,贵州省遵义市明末、清初的川黔边境内由旱路而来的各种土特产、生熟药材均在此交货转,木材竹筏浮江东北重镇。中文名:大同古镇行政区类别:镇所属地区: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地理位置:赤水市区往四洞沟景区的大同河畔著名景点:古街、古码
息烽华严寺遗址
息烽华严寺遗址
2023-04-13
华严寺遗址位于息烽县鹿窝乡大石头村田竹坪组,2011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僧人寂受建,清雍正、嘉庆年间均重修,咸同战乱毁。光绪年间,僧园柏重建。文革破四旧时期又被毁,上、中、下殿及其它建筑大多被毁,仅存西厢房
东茹华严寺
东茹华严寺
2023-07-06
东茹华严寺,位于五台县茹村乡东茹村中。明代建筑。坐南向北,四合院落布局,占地面积624平方米。南面正殿为大雄宝殿,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前出廊,硬山灰瓦顶,石砌基座,台阶七步,当心间设门,两次间安窗,殿内侏儒柱下合榻呈云形,三架梁结点用驼峰承托,室内全部用方椽
大同云冈石窟博物馆
大同云冈石窟博物馆
2023-06-03
云冈石窟博物馆是由建筑师程大鹏主持设计的大同云冈石窟博物馆,位于大同市云冈石窟景区内西侧,风貌保护区范围内,是整个云冈石窟景区改造的子项之一。博物馆包含一个陈列馆、一个多功能的演艺中心(原古城遗址上复原)
华严顶
华严
2023-09-12
这一带森林中栖息着一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小熊猫,农民称九节连,因为它是棕红色,尾巴有九道白色环,象一根鞭子。小熊猫生性活泼可爱,经常在林中窜来跳去。另外还有一群群的红腹角雉(俗称野鸡)在林中觅食,有时还会窜到路上来,见人不惊
吴堡大同碛
吴堡大同
2023-10-01
吴堡大同大同碛位于吴堡县丁家湾乡拐上村,为天下黄河第二碛,又称二碛,仅次于壶口瀑布。黄河从大峡谷流入大同碛,河面急剧收缩为百米左右,河水涌向落差约十米的倾斜的河道,顿时水流湍急,无不惊叹。万里黄河奔腾东流,黄河把更多豪气留给人间
华严庵红军石刻标语
华严庵红军石刻标语
2023-09-19
华严庵红军石刻标语,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江口镇新华街东段幸福路,分布在面宽9.65米,高3.9米,距地面1.5米高的石墙上。坐东南朝西北,1933年红四方面军入川解放江口镇,并建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在禹王宫石墙上刻下此标语,由于该石刻标语地处老街河边
大同法华寺
大同法华寺
2023-06-03
大同市法华寺位于大同城内和阳街北侧,寺院坐北朝南。形成了集宗教、民俗、历史文化内涵为一体的新景观,与精巧的九龙壁和巍峨的东城墙相得益彰,成为完美的历史景观群。整个寺院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对称,塑像灵动丰润,形象生动。壁画色彩丰富,人物众多
廉政文化广场
廉政文化广场
2023-05-03
扬州市廉政文化广场又名清恪广场,位于市政府西侧,海关对面,原为市民休闲广场,2005年下半年经市领导研究决定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增设景观改建而成。廉政文化广场是一个开放式的公共游园,由廉石、清亭、鉴镜三组景观构成,紧扣古城历史文化背景
临颍华严寺遗址
临颍华严寺遗址
2023-05-29
华严寺遗址位于临颍县城东三十里,三家店村南一里处。遗址高八米,占地五十余亩,基址如龟形,首尾四肢具备,寺院建于龟背上。上世纪六十年代平整土地过程中,遗址遭到破坏,村民于遗址周围经常拾到石斧、石铲、蚌刀、蚌镰、陶纺轮、陶网坠等器物,接近寺基处常出现空心砖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