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朱老大红色文化旅游区 相关信息共 7500
朱升文化园
升文化园
2023-07-18
升文化园是为纪念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学家升而设立,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拥有升墓、正德庵、东岳禅寺、五谷神树、桃花岛等景点,于2010年10月5日经改造对外开放
考亭朱子文化旅游区
考亭朱子文化旅游区
2023-10-30
考亭村地处我市西郊,距市区约3公里;背负玉枕峰,面临麻阳溪,群山环抱,清流荡漾,一派桃园山乡的景色。现有人口约1200人,270户,辖5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农田1300多亩,山地15300多亩,葡萄是该村的主要特色产业,全村连片种植葡萄1300多亩
大境门文化旅游区
大境门文化旅游区
2023-07-02
大境门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北端,为明长城著名关口之一。明洪武元年(1368年),大将军徐达奉命督兵修补长城,始设此关口。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在此筑城墙,城墙下宽六米,上宽五点四米,墙顶外设垛口,内砌女墙
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
婺源文化与生态旅游区
2023-03-12
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是镶嵌在黄山--景德镇--庐山国际旅游黄金线上的一颗绿色生态与古文化明珠。她东连浙江衢州、南通上饶、西接景德镇、北临黄山,古为文风鼎盛之所,今为交通皖、浙、赣三省要地。全县面积2947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人
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
天津五大道文化旅游区
2023-03-02
五大道并非正式地名,实应为六大道,即成都道、重庆道、常德道、大理道、睦南道和马场道,后成流传甚广的俗称。因曾为英租界,遗留的众国各式风貌的建筑变成了最亮的风景线。首推马场道及睦南道,道路不宽,却坐拥300座小洋楼,背后都有着一段历史,著名的,或是鲜为人知的
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
翁丁原始部落文化旅游区
2023-02-26
翁丁原始村落翁丁的翁为水,丁为接,翁丁,意为连接之水。该地有几条小河相互连接,以此得名。翁丁原始村落距县城30公里,属勐角乡管辖范围,共有98户人家,400多人。因为该村到目前为止还保留着许多佤家的传统习俗和信仰而称之为原始村落
贾家庄文化生态旅游区
贾家庄文化生态旅游区
2023-02-23
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村位于吕梁山东麓、汾河西畔,汾阳古城五公里,紧靠太汾高速公路和307国道,与举世闻名的汾酒之都杏花村相毗邻。全村总面积4.2万平方公里,居民700户,2600口人,耕地面积3983亩。解放以来,贾家庄村一直是全国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
链子溪原生态文化旅游区
链子溪原生态文化旅游区
2023-02-22
链子溪位于长江巫峡口南岸,因链子崖上400多年的巨型铁链纤夫古栈道而得名,是巴东县继国际旅游景区神农溪之后开发的第二个原生态旅游景点。链子溪是长江三峡中新发现、开发的风景名胜区
乐陵市朱集镇
乐陵市集镇
2023-08-20
乐陵市集镇百里枣乡集镇位于乐陵市东北部,是乐陵金丝小枣的主产区和国家林业部重要的红枣出口基地。集镇以盛产金丝小枣而闻名天下,素有百里枣乡之美称。据史料记载,该镇小枣的栽培始于商周,兴于魏晋,盛于明清,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朱葛山
葛山
2023-04-16
角山,海拔4688米,位于拉萨昌都县城俄洛乡境内国道317线上,距县城约40公里。角山一带,崇山峻岭、山清水秀、古木参天,植被极为丰富。国外专家在角山的半山腰上,发现了成片的唐代古柏树,据测算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可谓世界柏树林中的寿星
朱岔峡
岔峡
2023-10-06
岔峡过石门沟,翻越海拔3200多米的五台岭,便可到达岔峡。岔,藏语意为两条水相汇到一起的地方。它全长二十多公里,是天祝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从东头到西口,全是山势高峻,河道深切的峡谷
朱森墓
森墓
2023-10-26
森墓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铁山镇凤林村护国寺西侧。森(1075—1125年),字良材,号退翁、退林,宋理学家朱熹之祖父。宣和五年(1123年)其子松尉政和时迎养官舍,病卒葬于凤林村护国寺西侧
武汉红色旅游景点有哪些地方
武汉红色旅游景点有哪些地方
2024-08-23
今年的国庆节就要到了,回望峥嵘历史,传承红色文化红色武汉·英雄城市,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红色家底,很适合带孩子们一起去参观,那么在武汉的红色旅游景点有哪些呢?详情见下文。
朱家庄烽火台
家庄烽火台
2023-10-06
家庄烽火台位于正路乡,时代为明代。2009年7月6日,家庄烽火台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四周,30米内。建设控制地带:四周,100米内。
居延文化遗址旅游区
居延文化遗址旅游区
2023-07-10
汉代时,居延、肩水两都尉均为张掖郡所辖,所建边塞城、障、烽、燧、塞墙等遗址现统称居延遗址。居延遗址的主要城址和重要遗存均位于阿拉善额济纳河下游,60公里的范围之内目前发现青铜时代遗址1处,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址13座,墓葬区6处,汉代烽、燧118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