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李妙森故居 相关景点共 4126
叶飞故居
叶飞故居
2023-06-06
叶飞故居位于南安市金淘镇占石村,年代为民国。简介:始建于清中晚期,为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建筑面积约480平方米,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单进两落五开间东连护厝,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灰瓦屋面。1919年叶飞的父亲带其回乡在此居住
北京毛泽东故居
北京毛泽东故居
2023-03-17
东城区景山东街三眼井吉安所左巷8号介绍:1918年秋,毛泽东第一次来京时,曾与蔡和等8人租住在此。1979年8月,该处被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现状:为一处私宅,不对外开放。院内有北房3间,与当年格局相同。院外紧邻多个居民杂院,存在消防隐患。
张琼故居
张琼故居
2023-10-24
革命家、教育家朱舜华(张琼)故居张琼故居位于汝城县津江村官厅门座身右侧。2009年公布为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张琼(19021981年),女,原名朱舜华,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参加赴衡阳驱张(敬尧)代表团,随何叔衡等到郴州宣传马克思主义
张冲故居
张冲故居
2023-04-15
张冲将军故居,又称崇山别墅,位于盐厂东南1公里的小庙山上,建于1943年,由正房、厨房、佣人房、营房、厕所等5幢房屋组成。故居以1幢主体二层建筑为主,为欧式建筑,前半部分呈弧形,屋顶为混泥土浇筑平顶,后半部分为传统的砖木建筑
李福林庄园中心区住宅建筑
福林庄园中心区住宅建筑
2023-04-09
福林庄园中心区住宅建筑位于海珠区江海街道广州大道南933号。1999年7月,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福林庄园中心区住宅建筑,福林庄园中心区住宅建筑简介,福林庄园中心区住宅建筑广州市海珠区福林庄园中心区住宅建筑旅游指南
姚子青故居
姚子青故居
2023-06-21
姚子青故居位于广东省平远县大柘镇墩背村,姚子青故居坐西北向东南,是一座典型客家围龙屋。中文名:姚子青故居地理位置:广东省平远县大柘镇墩背村保护级别: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古应芬故居
古应芬故居
2023-11-06
古氏故居位于越秀区仓边路56号。这处故居即为古应芬在广州的家庭居所。中文名:古应芬故居外文名:无特色:中西合璧民国建筑特色面积:约900平方米
邵雍故居(邵雍祠堂)
邵雍故居(邵雍祠堂)
2023-11-09
邵雍故居又称邵雍祠堂,位于洛阳师范学院以北,是北宋哲学家、易学家邵雍的故居。大门原本的朱红已脱落,门上横书安乐窝三个大字,邵雍自号安乐先生。大门右边黑色的牌子上写着先贤邵康节故居。邵雍故居在北宋末年已衰落,到金代被改为九真观
张曙故居
张曙故居
2023-10-18
张曙故居为清代建筑,砖木结构,占地面积约348平方米。张曙,是近代著名音乐家,积极投身革命音乐活动。现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曙故居外观由四面墙(风火墙)包裹,内部布局为三开间、前后两进、双天井、前二楼后三楼的砖木楼房,进大门为一小院,前厅三楹
王昆仑故居
王昆仑故居
2023-05-20
王昆仑故居即七十二峰山馆,在今无锡市鼋头渚公园内。原是王昆仑的父亲王心如于1927年所建的太湖别墅中的一幢建筑。1985年王昆仑逝世后,无锡人民为纪念这位既是国民党元老,又是共产主义战士的著名政治活动家,特将七十二峰山馆辟为他的故居
秦东园故居
秦东园故居
2023-03-31
秦东园故居,位于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北河西街,由秦氏先人秦澜伯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该宅坐西朝东,隔街临平望市河,前后三进,共有房屋17间。中文名:秦东园故居馆藏地点: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景点级别: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始建时间:1847年
北京蔡锷故居
北京蔡锷故居
2023-12-03
北京西城区棉花胡同66号有蔡锷故居。由前后两院组成,房屋由回廊相连。现基本保持旧观。蔡锷于民国24年(1913年11月1915年11月)寓此。故居前院的西房系大门和三间配房、北房、南房各三间。前院和后院由廊墙隔开,后院有北房、南房、东房各三间
北京谭嗣同故居
北京谭嗣同故居
2023-12-03
谭嗣同的生所与死处近在咫尺,谭嗣同的故居简单醒目的坐落在菜市口的边缘。沿菜市口大街西边往南走几十步远,人行道边上的一个土坡之上,便是标识了谭嗣同故居牌子的四合院,现在的北半截胡同41号,当年的浏阳会馆
水口李氏宗祠
水口氏宗祠
2023-05-24
氏宗祠位于清江桥乡水口村,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竣工于民国二年(1913年)。该宗祠对研究江西氏族人西迁湖南的路线和江西填湖南的人类迁徙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宗祠结构简朴,创意灵活,对研究湘赣地区宗祠建筑风格的融合和演变史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登封李庄遗址
登封庄遗址
2023-05-06
庄遗址位于登封市君召乡庄村南台地上,遗址处在大呼沱河西岸二级台地上,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南北较长,整体呈长方形分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物人员调查发现。2008年文物普查时又进行了调查,根据文物普查采集到的标本判断,该遗址是一处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