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束河古镇 束河古镇门票价格 束河古镇住宿攻略 相关景点共 7500
穿洞河瀑布
穿洞瀑布
2023-09-23
穿洞瀑布穿洞瀑布位于瓮安县城北13公里处的瓮安河上,此处宽50余米,河床落差10余米,河水陡然跌落,形成一宽大的水帘,更奇特的是,水帘后有一横洞,高3至4米,宽2至3米,行人可挑柴草从洞中过,是一条天然水底通道
玉带河
玉带
2023-11-05
上了年岁的昆明人,每每提起横跨昆明的玉带,眼里总也掩盖不住自豪:河水清澈,四季都游着鱼;发水的季节,更是沿着盘龙江而上,多着呢。两边参天古树也不少。那是我们小时候夏季里的天堂,沿着两边青石条游水,最有乐趣,还常常在石条缝中逮着鱼
兰州河口古镇
兰州河口古镇
2023-05-30
到了村中心,一幢由青砖绿瓦构建而成的崭新的钟鼓楼出现在眼前,此时,一丝古镇余韵的感觉才涌上心头
静升古镇
静升古镇
2023-07-08
静升古镇静升古镇地处山西省灵石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丘陵地带。东眺绵山,西望汾河,北与介休接壤,南与本县马和乡交错。周边沟壑纵横,层层梯田,海拔900余米。其地形有似双乳,高不露风,低不失水。土地肥美,物产富庶。可谓占尽了祥和山色田园之风水宝地
霍童古镇
霍童古镇
2023-03-07
霍童古镇景区位于蕉城区西北部,距宁德市区47公里,全省八大水系之一的霍童溪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自古是屏南、周宁两县木材、毛竹运输要道。霍童镇先后被列为福建省农业科教示范镇、福建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生态乡镇等
黎里古镇
黎里古镇
2023-02-28
黎里古镇位于苏州市吴江区东南30公里,地处江浙沪交界处,与同里、织里、古里共称江南四里。镇内有国家级保护单位柳亚子纪念馆。黎里历史可追溯2500年前。春秋时期,黎里在长水(即今浙江嘉兴)境内。吴越檇李之战(公元前496年)后,黎里御儿荡为吴越分界之一
碾子娅古镇
碾子娅古镇
2023-10-05
镇巴县碾子娅古镇位于镇巴县东北角,距县城115公里。东邻汉阴县双坪乡,西接巴庙镇,南依紫阳县燎原乡,北靠西乡县两河口镇。在未通公路前,水运业发达,上溯达巴蜀、下行至汉中、安康等陕南重镇。因此,一时间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十分繁荣,素有小汉口之美誉
罗坝古镇
罗坝古镇
2023-09-14
罗坝古镇位于县城西25公里,地处科甲名山呵吒山下青衣江畔。罗坝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历史上佛教文化繁荣,最为有名的是呵吒山,既科甲名山,为北宋名臣田锡启蒙读书处,位于罗坝镇九龙村后的半山坡上,远望如笔架三峰,海拔828米
玉带河遗址
玉带遗址
2023-04-12
玉带遗址位于南宾镇老街社区棉花壩至七星桥,时代为明清、民国,类别为古遗址。2011年12月31日,玉带遗址列入石柱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双河堰
2023-10-19
堰是慈溪22处堰坝中时代最早,保存基本完好的一处古水利工程。它是三北先民勤劳勇敢和智慧的结晶,是与大自然抗争的一座历史丰碑,解读剖析双堰的历史对慈余古代水利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中文名:双堰位置: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著名学者:余秋雨历史作用:抗洪
野洞河
野洞
2023-09-21
野洞是黔东南新开发的旅游景观,那里有洞中漂流的绝景和奇特的感受。野洞是重安江的主要支流,发源于黔南州的翁安县龙洞,流经翁安、福泉、黄平。河水清澈见底,两岸峰峦叠嶂,全称18公里,全流域有上下两座天生桥。其中上野洞天生桥位于翁安西家寨与福泉懂炳交界处
曲阳河公园
曲阳公园
2023-04-08
曲阳公园起初称之为云梦公园,始建于新世纪初。公园依路傍水,水是指的曲阳,路是指黄香大道,公园在其间。梦泽湖.文峰塔曲阳公园起自县城西北子文路,东南至伍洛镇子胥大道。长达10公里的黄香大道景观带,是云梦县发展文化旅游、建设旅游名县的重点项目工程
彝人古镇彝人部落
彝人古镇彝人部落
2023-09-27
依托楚雄优质丰富的旅游资源、地域人文风情、民族文化特色,彝人古镇和世界级设计单位强强联手,对全球优秀文化元素进行拆解构造,创造性地运用于彝人古镇东区的规划与开发,打造出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会议商务、文化艺术、演艺展览、购物娱乐、康体运动、优质居住等各种体验功
毛浴古镇遗址
毛浴古镇遗址
2023-09-19
毛浴古镇遗址位于通江县毛浴乡毛浴社区居委会,年代为明—清,类别为古遗址。毛浴古镇遗址为巴中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遗址靠河外延30米以内,靠山外延35米以内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外延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九峰古镇
九峰古镇
2023-08-07
九峰古镇是漳州市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明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王守仁于此置县,这里便成了潮汕文化和闽南文化的汇总处,自古称弦歌地、民间的音乐、舞蹈、戏曲、书画创作活动丰富多彩且相当普及,历代文人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