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找到 梅洋祠堂战斗旧址 相关信息共 7500
高氏祠堂
高氏祠堂
2023-05-14
祠堂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土砖青瓦木结构,四合院建筑风格,坐东朝西向,由正殿(含戏楼)、厢房、五福堂三大部分组成。由沩水村级公路沿乡村田园小道约120米,进入正门即为戏楼台底,过道宽阔,左右为正房,台底两旁木柱以鼓形麻石为基,两两相对,延伸到台口
梅菜客家鸡
菜客家鸡
2023-11-13
菜客家鸡:菜客家鸡将嫩鸡去内脏洗净、用盐、玫瑰酒、八角、桂皮、葱姜入鸡肚内,装盘上笼约蒸15分钟,取出拆骨,再切成长1寸半、宽六分的条块,另将火腿去皮去肥膘,切成同鸡块一样大小的薄片,再用一片鸡一片火腿相互合起来,分两排整齐地摆成腰子型的盘内。再将菜芯倒
老爷山革命战斗遗址
老爷山革命战斗遗址
2023-07-09
老爷山革命战斗遗址老爷山革命战斗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1945年地点:屯留县上莲乡老爷山1945年,闻名中外的上党战役主战场就发生在这里。共歼俘敌援部队2.2万余人。为上党战役的最后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从而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
上海李鸿章祠堂
上海李鸿章祠堂
2023-11-22
李公祠(李鸿章祠堂)隐身在百年名校复旦中学内,穿过学校的操场便望见了李公祠一栋檐角飞翘的典型中式建筑。高耸的屋脊上雕塑着龙的图案,还有万代公候4个大字。门前是宽敞高大的廊檐,抬头望去,只见4大块金漆雕花拱板上
塘下洋继善堂
塘下继善堂
2023-07-26
塘下继善堂位于义乌市佛堂镇塘下村180190号,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建筑坐北朝南,占地1827.6平方米,建筑中路由前、中、后三进组成,左右厢房。两边还有重厢跨院,每座重厢院为排五插二的两个三合院组成,东西对称
山后连氏祠堂
山后连氏祠堂
2023-06-06
山后连氏祠堂位于德化县国宝乡格头村,年代为明。简介:建于明正德初年(1508),坐南朝北,由主楼、赞楼、阳庭、品字池等组成,建筑面积585平方米。主楼为二层吊脚楼,面阔五间,进深14米,穿斗式梁架,悬山顶。该祠堂为我省罕见的吊脚楼式明代木构建筑
正和谌氏祠堂
正和谌氏祠堂
2023-04-05
正和谌氏祠堂位于全南县陂头镇正河村寨下,由院子和祠堂两部分组成。宗祠呈龙腾卷浪形,坐北朝南,壬生丙方位。据信全谌氏五修族谱记载,宗祠始建于1354年,距今660余年。院与石门牌坊于1907年为彰显驸马谌震的荣耀所建。总占地面积1815.28平方米
施甸蒋氏祠堂
施甸蒋氏祠堂
2023-09-28
蒋氏祠堂耶律庭前千株树,阿莽蒋氏一堂春。这是木瓜榔村的蒋氏武略祠大门所见的两幅楹联,楹联暗示出耶律、阿、莽、蒋四姓氏之间存在的关联。蒋氏祠堂年久失修,看上去已经破败,门口的这两幅楹联因地震损坏有一半几乎不能辩识
风格梁战斗遗址
风格梁战斗遗址
2023-05-12
风格梁战斗遗址位于尖草坪区阳曲镇风格梁村。风格梁,海拔1059米,登高可俯瞰阳曲县南部和尖草坪区北部平川。火力可控制南北铁路、公路交通,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阎锡山固守太原时的重要防御阵地之一。
华南区游击队战斗遗址
华南区游击队战斗遗址
2023-04-03
华南区游击队战斗遗址位于华安县高安镇邦都村联春楼。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对于巩固闽西苏区,开展闽南游击战争,支援东江根据地人民的斗争,都起了重大作用
白水洋鸳鸯溪自驾游攻略
白水鸳鸯溪自驾游攻略
2023-12-20
白水鸳鸯溪自驾游攻略:白水鸳鸯溪是宁德非常著名的景区,其实这是两个景区,只不过两个景区是可以合在一起的。整个景区呈月牙形,总面积66平方公里,溪长36公里,分为白水、宜、刘公岩、太堡楼、鸳鸯湖五大景区。如果选择自驾游的话,该怎么选择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
龙梅玉荣
玉荣
2023-03-26
现存龙玉荣旧居土房两间(1951年建),其中陈列龙玉荣曾经用过的简单生活用品、生平简历、黑白照片、英雄小姐妹事迹文字介绍等。每年旅游旺季时可接待小规模团队与游客(食宿简陋蒙古包)。由于资金缺乏,投入不足,接待条件远不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
掌平洼杏梅
掌平洼杏
2023-10-02
掌平洼杏:掌平洼村位于山东省泰安市,现有耕地面积200亩,杏面积1000亩,其中结果面积900亩,亩产杏4000斤,亩产值一般在2000元左右。2004年,村里成立了新泰市掌平洼杏合作社,2005年成立了新泰市掌平洼杏协会,有力带动了该村杏产业的发
梅田洞胜景
田洞胜景
2023-11-14
江南奇胜有田,放鹤来寻物外缘。峰拟三台临北斗,洞开列缺起中天。阴晴景象皆成画,古今游观岂只仙。醉里短吟留绝壁,并馀残兴在云烟。这是明朝诗人徐丙所描绘出的田洞胜景,让人浮想联翩,无比神往。田洞,位于永新县石桥镇义山脚下,名之曰宝仙圣洞
天柱林氏祠堂
天柱林氏祠堂
2023-08-01
位于水吼镇天柱村胜利组的林氏祠堂,始建于民国1924年,公元2005年至2007年由十德堂与九牧堂两支林氏后裔合资重新修葺。林氏祠堂内的檐口、梁架、栏杆、柱础、龙井等构件,其木雕、石雕工艺精湛,构思精巧,深受明清时期古建筑文化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