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梨洲村 相关景点共 7500
东杨家窑包
东杨家窑包
2023-05-08
名称:东杨家窑包年代:唐、宋类别:古遗址地址:玉堂镇凤岐9组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杨家窑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岐9组,浅山丘陵区,分布面积为1390.62平方米,为唐、宋时的青瓷系列窑场。窑包周围的小圈足碗具有典型的宋代风格
马家窑包
马家窑包
2023-05-08
名称:马家窑包年代:唐、宋类别:古遗址地址:玉堂镇凤岐8组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马家窑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玉堂镇凤岐8组,浅山丘陵区,分布面积为5008.93平方米,为唐、宋时的青瓷系列窑场。窑形为斜坡式,由火膛、前后窑室和隔墙及烟道组成
白蛇下山
白蛇下山
2023-05-03
白蛇下山顺320国道驱车西行,过平坡惠民桥以后再行20余公里,就到了顺濞乡政府所在地顺濞南有一座铁素桥跨越顺濞河,往南片三乡的山道就从这里登山而行,这也是一条山荫道,行经在这条山道上,所能见到的山光水色令你陶醉不已,心旷神怡
平等鼓楼群
平等鼓楼群
2023-04-30
平等鼓楼群位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乡平等,平等座落于平等河两岸,依山傍水。鼓楼分别建在村寨的寨边、寨中、河东岸建有十座、河两岸建有三座,整个鼓楼群分布在方圆1.5公里的范围内。鼓楼在侗族原称百,楼的大梁上都悬有一个大鼓,用于召集村民聚的议事
板厂峪窑群遗址
板厂峪窑群遗址
2023-04-29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驻操营镇板厂峪是万里长城第一关——山海关附近明长城砖窑群的一段十分重要的长城关隘,其北险峰上横亘着3.5公里长的保存比较完好的明长城。这个罕见的明长城砖窑群,是由秦皇岛市文物专家指挥当地村民于2002年冬天经过近两个月的试探性发掘
大南山
大南山
2023-06-25
清初,有嘉应州人在山麓建叫大南。南、潭音近,故改称今名。大南山现已被评为三水新八景之一,名曰南山通翠
爱日桥
爱日桥
2023-06-24
爱日桥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龙潭古粉牌坊前200米,是通入古粉的重要通道。明代建筑。桥为单孔石拱桥。东南西北走向,长13米,顶宽3.4米,高3.6米。以红砂岩条石横联式砌筑桥拱,券顶稍尖。桥面横向铺砌白条石。鸭屎石桥栏,重修时加入麻石
陆秀夫陵园
陆秀夫陵园
2023-06-24
陆秀夫陵园是世人为了纪念他对社会的贡献,故修墓祭奠,在南澳岛深澳镇青澳的南山上,相传始建于元代初年,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潮州府知府郭子章奠基重建,潮州守备称经翰题书。用时参考半小时门票免费景点位置汕头市南澳县深澳镇青澳
群丰大夫第
群丰大夫第
2023-06-21
群丰大夫第又名仁厚温公祠,位于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群丰。它始建于明朝弘治年间(1490年),由温氏九世祖应琼公所建,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中文名:群丰大夫第地理位置: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群丰占地面积:约20000m²所处时代:明代保护级别:第七批广东省重点文物
博罗通奉第
博罗通奉第
2023-06-21
通奉第,又称通奉大夫第,位于惠州市博罗县杨村镇井水龙。是明清时文官贵族的住宅:宅第、府第。正从二品通奉大夫或者正从通奉大夫级别的贵族住宅。据传朱熹后人朱时瑛(第九世)明朝嘉靖年间(约公元1522年)自惠州水北迁入博罗县杨村镇井水龙
骑龙岗古墓群
骑龙岗古墓群
2023-06-13
骑龙岗古墓群位于湖南省慈利县零阳镇十板零溪河东侧山岗上,山岗西600米为白公城城址,北为叶家凸古墓群。中文名:骑龙岗古墓群所属地区:湖南省慈利县地理位置:零阳镇十板零溪河东侧山岗时代:战国至汉级别批次: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批准单位:国务院编号:706
暖水窑遗址
暖水窑遗址
2023-06-11
位于汝城县暖水镇瓯江西北岸下游的三角园、任前头和上蒋方圆角一带,面积约两平方公里。此处以盛产白膏泥著称,窑具也普遍使川瓷土制成,胎质细腻,色泽白中微灰,釉色介于青瓷与黑瓷之问,而接近于棕黄色
郴州田氏宗祠
郴州田氏宗祠
2023-06-11
郴州田氏宗祠位于北湖区石盖塘镇小溪,时代为清。小溪田家姓家谱中记载,元朝太和知县田某自江西迁至临武蓝山落户,清朝乾隆年间,其后代迁至小溪,因为这里山势巍峨,气势磅礴,乃一龙脉所在,所以一直以来田姓人丁兴盛。后来田姓先祖开枝散叶后分有了五房
过脉堰墓群
过脉堰墓群
2023-06-07
过脉堰墓群位于松滋市杨林市镇黄石岗与湖南省澧县盐井镇官桥交界的山岗上,东汉时期墓群。呈东西向分布,东西长325米,南北宽80米,面积2.6万平方米。地表散布大量残墓砖,饰十字交差、菱形、三角形等几何纹饰。暴露有少量墓室,采集有泥质灰陶罐残片等遗物
古厝“奉旨迁界”崖刻
古厝“奉旨迁界”崖刻
2023-06-06
古厝奉旨迁界崖刻位于永和镇古厝,年代为清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古厝奉旨迁界崖刻清代镌刻,位于古厝前一巨石的东南面,坐西北向东南,其上竖刻两行四字,左侧为奉字,右侧为旨迁界,楷书,风化较严重,字迹依稀可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