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武功山金顶 相关景点共 1935
马路顶林氏宗祠
马路林氏宗祠
2023-05-24
马路林氏宗祠又称海陆惠忠义节孝祠,始建于明崇祯十六年即1643年,该祠宇抬梁式梁架结构,总面积约600多平方米,为一座平面五间二进院落,四合院布局,为清代粤东祠庙建筑代表作,是设县衙的唯一古遗址,且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建筑
路环高顶公园
路环高公园
2023-04-23
从石排湾郊野公园南边的路环高马路直上,就可以到达路环山顶公园。这里视野宽广,视线所及之处是优美的黑沙海滩和黑沙公园,遥望着碧蓝的海水和黝黑的海滩,心情也会变得好很多
蒙顶山红军战壕
山红军战壕
2023-09-12
红军战壕蒙山上有一座徐向前元帅题字的红军亭,旁边便是当年红四方面军修建的一条用于阻击国民党军队的战壕。2007年6月1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红军战壕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清山禹皇顶 三清山玉皇顶
三清山禹皇 三清山玉皇顶
2023-08-09
禹皇位于三清山南清园内,这里有宽敞的平台便于游客欣赏群山和观海。从这里观秀峰景区更好,而且高度不高,看云海和巨蟒出山非常生动。禹皇海拔1580米,是三清山最好的观景台之一。玉皇顶并不是一座独立的大山峰,它只是四周给一些更高的山峰围绕著的一个小高台
太平顶风光
太平风光
2023-04-27
太平顶野生动植物保护小区位于远安县洋坪镇,距远安县城鸣凤镇40公里,距宜昌市60公里,地处东径111°15′—111°26′,北纬31°13′—31°22′,南接洋坪镇水田寺村,北与望家乡定林村相邻,西连望家乡青峰村,紧靠宜保公路,东挨洋坪镇百井、高庄河村
武功山九龙寺
武功山九龙寺
2023-08-12
九龙寺又名胜佛禅林寺。位于九龙山九龙归槽中心开阔地,旧寺占地约4亩,分为前、中、后三殿,麻石砌墙,铁瓦覆盖。系元高僧浮屠宁州与其弟天文,诛茅辟壤所建。相传,曾拥有僧徒100余人,香火旺盛三百多年,迨至清末才衰落。寺毁僧散,现存有大量废墟遗迹
津河王顶堤瀑布广场
津河王堤瀑布广场
2023-03-21
津河王堤瀑布广场位于南开区王堤立交桥下,毗邻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建成于2000年9月。广场建有亲水码头、绿化回廊,河岸东侧有假山瀑布,西侧津河两个大字熠熠生辉
蒙顶山
2023-02-28
由蒙山和百丈湖两个主景区组合而成,是四川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坐落在名山县境内,距成都110公里,离雅安市15公里,318国道纵贯景区,成都-雅安高速公路两条引道与蒙山和百丈湖直接相连,交通十分方便
闽南雨霁顶三官大帝庙
闽南雨霁三官大帝庙
2023-08-07
闽南雨霁三官大帝庙,雨霁三官大帝庙又名三界公庙,位于漳浦县赤岭佘族乡山坪村雨霁山坡上。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430年)重修于清康熙中期。至今保存有明清8块石碑。占地总面积近60亩,总建筑面积约500多平方米
五台山北台顶灵应寺
五台山北台灵应寺
2023-07-06
五台山北台灵应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阳坡道村妙德庵自然村北约3300米。坐北朝南,东西长69.78米,南北宽99.57米,占地面积6948平方米。据明《清凉山志》载,建于隋开皇元年(581)。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建。现建筑均为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重建
洪顶山摩崖刻经
山摩崖刻经
2023-08-22
闻名国内外的洪山摩崖刻经。自从1989年发现以后,已有不少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慕名而来,观看刻经。它的发现,对解开史学界的安道一之谜,对研究这位视史传经体大书法家的身世、经历及中国文字从隶到楷的转变具有关键作用和史料价值
五台山南台顶普济寺
五台山南台普济寺
2023-07-06
五台山南台普济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宽滩寺村北约2200米。坐北向南,东西长68.43米,南北宽67.78米,占地面积4638平方米,据明《清凉山志》记载,建于隋开皇元年(581)
解放老隆寨顶战斗旧址
解放老隆寨战斗旧址
2023-06-19
解放老隆寨战斗旧址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寨。老隆地处粤东北,是东江上游的重镇,其军事地位十分重要。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朱德总司令向全国人民解放军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全国胜利形势以及九连地区五战五捷鼓舞与影响下,根据地逐渐由山区向城区发展
蒙顶山红军石刻标语
山红军石刻标语
2023-09-12
红军石刻标语蒙山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前,有一排鲜红的石碑,1935年11月,红四方面军在此活动、战斗,石碑上便是邓小平、徐向前、张爱萍、刘伯承、杨成武、肖华等题词的碑刻以及一些红军标语碑刻。2007年6月1日,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五台山东台望海寺
2023-07-06
五台山东台望海寺,位于五台县台怀镇东台沟村东约3000米。坐北朝南,东西长49.4米,占地面积为5028.92平方米。据明《清凉山志》载,建于隋开皇元年(581),元代及明嘉靖年间(15221566)重修,清乾隆十四年(1749)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