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找到 武汉东湖磨山景区游玩攻略 附游览路线和好玩项目 相关景点共 7500
香溪景区
香溪景区
2024-01-11
香溪位于西陵峡口长江北岸,距重庆市区572千米。相传香溪上游宝坪村乃汉元帝妃子王嫱(王昭君)出生地。宝坪村又叫明妃村。杜甫诗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香溪是一条十分美丽的小溪
白鹤峡景区
白鹤峡景区
2023-11-19
白鹤松(岩):位于白鹤峡口。岩锤形,高约20米,临水而立,犹如一位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岩顶却生长着一棵不老松,与它边上的另一株同龄松相对应。传说,岩顶松是单身汉,岸上松是寡妇,每到夜间月色下,两棵松会缓缓地相偎在一起,宛如一对情人相会
唐井景区
唐井景区
2023-10-03
一九八0年九月基建施工时发现,水井位于九成宫宫城街道的南侧,是当年宫中一口重要的饮水井。井口呈圆形,刻有图案精美的八角葵花,既美观又防滑。内外沿之间刻有圆形斜面,整个井台全用质地细密的淡绿色麻石砌筑。里高外低,防止浊水倒流,以保证饮水卫生
烟霞山风景区
烟霞山风景区
2023-09-20
烟霞山位于万源市南大门曾家乡,距210国道8公里,幅员30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50米。旅游资源极具开发潜力,有建于清代中期的覃大仙庙,庙宇规模宏大,香火鼎盛,每年平均接待广东、福建、新疆、广西、山东、陕西、重庆等8个省市前来朝拜的游客2.5万余人次
莲花湖景区
莲花湖景区
2023-09-17
莲花湖因神奇的莲花石绽放湖畔而得名。位于县城北23公里的双碑乡两岔滩处,控制流域面积162.6平方公里,总库容3350平方米,该湖呈V字型,湖岸线60余公里,曲折而漫长。沿湖两岸崇山峻岭,岑岑叠叠,错落有致
万岁山·大宋武侠城
万岁·大宋武侠城
2023-02-25
万岁山大宋武侠城(英文:TheSongDynastyOfKungfuCity),是开封市万岁游览区有限公司斥巨资于2003年10月在原国家森林公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核桃园彝家乐生态旅游景区
核桃园彝家乐生态旅游景区
2024-01-12
核桃园彝家乐生态旅游景区距昆明90KM,交通便捷,平均海拔2148米,总面积1371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78.7%,为昆明附近少有。这里山青水秀,自然生态环境优越,保持着传统浓郁的彝家特色,景区内有核桃箐、茶花箐、麂子塘旅游景点,建有斗牛场、秋千等娱乐设施
大丕山摩崖大佛及石刻
大丕摩崖大佛及石刻
2023-10-15
大丕摩崖大佛及石刻位于河南省浚县城内大丕东部的天宁寺院内及其附近。摩崖大佛开凿于十六国后赵时期,距今1600余年。摩崖大佛依而凿,面向黄河,通高21.33米。大佛为坐式弥勒大佛像,左手扶膝,右手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的意思)
莫力达瓦山
莫力达瓦
2023-05-23
以其山名冠于旗称的莫力达瓦,位于自治旗北部山区的库如奇乡,距旗府尼尔基镇90公里,尼尔基至鄂伦春自治旗诺敏镇的干线公里在山脚下劈山而过,交通便捷。莫力达瓦山海拔455公尺,雄踞于激流汹涌的诺敏河左岸,山势险峻,惊涛拍岸,极为壮观
玉缸山窑址
玉缸窑址
2023-11-18
玉缸窑址位于横溪镇,是鄞州区已发现的最早窑址,时代为东汉。该窑址堆积面积约900平方米,堆积厚度约1-1.5米。堆藏丰富,器物类型较多,以碗、罐为大宗产品,制作精湛。纹饰以印花席纹、网纹、弦纹为主。釉色光滑,多为青中带灰。胎质较细,呈灰白色
穹窿山宁邦寺
穹窿宁邦寺
2023-11-04
据史料记载,宁邦寺始建于梁代,当时称海云禅院,重建于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年,抗金英雄岳飞被秦桧谋害后,同为抗金名将的韩世忠看破朝廷的腐败,奸臣当道的局面,便隐退在苏州市的沧浪亭,他的六位部将也随之来到苏州,在穹窿隐居参禅
泗洲山抗日石刻
泗洲抗日石刻
2023-06-09
泗洲抗日石刻位于罗田县胜利镇周家垸村,共6处,散落泗洲山间。系抗日时期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李宗仁所辖第七军军长张淦及其幕僚于1938~1941年间所题刻。笑看乾坤,每字0.3米见方,横排一行;上款己卯孟冬,下款济公,每字0.08米见方;均为隶书,周边凿饰线框
严山董家大院
董家大院
2023-07-23
董家大院俗名曲岩厝,位于仕阳镇严山村,由大院、书斋、仓楼三个自然院落以及土楼等附属建筑组成。整座大院自西至东成一条折线排列。该院落建筑群外观各自独立,但其院内又互相联系,辟有通道连成一片,形成了一个既分隔又相连的大院落空间
石人山抗日战役纪念碑
石人抗日战役纪念碑
2023-04-06
石人抗日战役纪念碑矗立于官道口镇东北5公里处,209国道东侧。由一块约6米长、2米高的巨大片石制作而成,纪念碑底座由水泥打造,外镶褚红色墙砖。石碑名由蒋介石之孙、蒋经国之子、国民党原副主席蒋孝严先生题写,凹刻进巨石之中,鲜红的油漆勾描之后
吴山耕藏祠
耕藏祠
2023-11-15
耕藏祠位于仓山区盖山镇吴山村,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现存建筑为明代风格,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供奉林延皓。清乾隆庚寅年(1770)重修,其中顶梁、托拱、云板、石柱础等均为明代式样,祠为林延皓归隐时始建,1997年由民间集资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