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江油窦圌山出名了这回全是因为沾了九寨沟的光不过这字却写错了...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珍珠粥
2023-12-12
珍珠粥:不要以为是真真的珍珠熬煮成的粥哦,其实这是小米和绿豆用小火慢慢熬的稀粥,最适合这炎炎夏季喝一口了,味美可口还解暑。中文名:珍珠粥原材料:小米、大米、绿豆。步骤:小米和大米放在一个干净的碗中类别:传统小吃之一
三头一掌
2023-08-30
是衢州的特色小菜,味道极其鲜美。可是如果你没有吃辣的相当水平,会你辣得你叫爹叫娘的!即使是寒冬腊月,也会让你大汗淋漓!可就是这点辣,形成了食客的另类享受!人们总以为是放了很多尖头辣椒,那你就错了。里面一点辣椒也没有,
松花江大米
2023-06-19
松花江大米:土肥水美,沃野千里,依托松花江水利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年产优质稻米40万吨,为大规模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来源。松花江大米是长春的特产。长春市位于松辽平原中部的松花江流域,土质肥沃,降水丰沛,盛产优质水稻,松花江大米闻名全国,我市应发挥这
新竹米粉
2023-07-13
新竹米粉:新竹米粉与新竹贡丸齐名,为台湾新竹市的名产。新竹米粉之所以会名闻全台主要在于当地特殊气候所致。每年中秋起讫翌年清明,东北风长驱直入到新竹后,受地形影响导致风势转骤,变为干燥的风,也因此造就了新竹第一名产。新竹市又暱名风城,也是因为当地常起风。
南江黑木耳
2023-11-29
菌丝在6~36℃之间均可生长,但以22~32℃最适宜;15~27℃都可分化出于实体,但以20~24℃最适宜,河南省卢氏县就是因为良好的天然环境造就了卢氏黑木耳为其地理保护产品。菌丝在含水量60%~70%的栽培料及段木中均
二回头
2023-10-19
二回头:二回头是清道光年间潜江黄场刘道金师傅创制的一道菜,主要原料是黄鳝。因为味道特佳,成为潜江一道名菜。历来许多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回潜江探亲,没有不品尝二回头的。传说清道光年间某一天傍晚,刘师傅饭馆里来了一个秀才,点名要吃粉蒸肉,恰好没有原料了。刘师傅急中生
瓦岗红薯
2023-10-14
瓦岗红薯:瓦岗镇属浅山丘陵区,其特有的土壤、气候条件适宜红薯的生长,出产的红薯甘甜适口、品质优良,深受城乡消费者青睐。近年来,该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红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到近万亩。为树立瓦岗红薯品牌,该镇成功注册了瓦岗红薯商标,有了身份证的瓦岗红薯品牌身
大老李汤圆
2023-10-11
因为正月十五是上元节。晚上叫元宵,所以就把吃汤圆称之为吃元宵。青岛市南特色小吃店的大老李汤圆取其传统之精华,独创水磨糯粉、石磨造馅,手工包制、现做现卖的十六字工艺法,推陈出新,形成独特风格,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大老李汤圆的特点是:
乾安黄小米
2023-06-19
乾安黄小米:特定品质乾安黄小米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其米粒饱满,色泽金黄,手感光滑沉实,煮熟的小米饭入口绵甜爽滑,香味浓郁;煮熟的小米粥黄粘适口,唇齿留香。乾安黄小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吉林省乾安县乾安镇、大布苏镇、水字镇、安字镇、让字镇、所字镇、道字乡、严字
荆州小胡鸭
2023-10-23
荆州小胡鸭:荆州小胡鸭小胡鸭,最初是胡秀容用手推车推着,在梅台巷卖油烫鸭;之后是大赛巷口不过10平米的小店,却整天有人排队打抢购买小胡鸭;后来更是发展为连锁走出荆州。小胡鸭口感酥脆不油腻,符合荆州人的口味,其不但可做主食,还可当做小零嘴。小时候吃小胡鸭时一定要
琴鱼
2023-09-09
琴鱼:琴鱼琴鱼长不过寸,口生龙须,龙目鹭首、槎头秃尾,重唇四腮,鳍窄尾曲。它的味道十分鲜美,有解毒养生之效,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琴鱼虽是鱼类,却很少作为菜肴烹制,而是以饮茶精品著名。每年清明前后,琴溪桥两岸的村民,便用竹篓、篾篮在琴溪滩头张捕。琴鱼捕获后,被
郭庄煊饼
2023-12-06
郭庄煊饼:郭庄煊饼属于山东的传统美食,以前的郭庄是属于山东武城,不过后来划分给了河北省,因此郭庄煊饼也被称为武城煊饼。武城煊饼,大如盘,厚如指,色泽黄亮,皮酥馅嫩,香味四溢,使人回味无穷。饼大20厘米左右,厚2厘米左右,皮薄肉嫩,香脆可口,风味独特。武城煊饼起
咸粽
2023-09-20
咸粽:关于粽子起源的说法很多,其中有一种包烹之说。远古时,人类为了适口,用树叶包裹食物放在火中煨后剥叶而食,这虽不叫粽子,却已有粽子的雏形。现在粽子的造型都随着各地的民俗风情不同,其制做也不尽相同,有三角形、螺角形、铲头形、四角锥形等等。
五丁包子
2023-08-28
五丁包子:五丁包子扬州五丁包子是在三丁包子基础上的一种创新,它是选用参丁、鸡丁、肉丁、笋丁、虾丁作铬制成,相传乾隆有一次巡游扬州时,说到御膳早点的备办,要做到这么五句话;即滋养而不过补,美味而不过鲜,油香而不过腻,松脆而不过硬,细嫩而不过软。扬州名厨想出:海参
宁都粸
2023-07-01
宁都粸:宁都有很多种用米做原料的食物,当地人称之为qí,有一些文人写成糍或者米果。我查了字典和一些资料,终于找到了一个读音和意思都和当地人的称呼一致的字——粸。粸是古代汉语中对一类以大米制成的食物的称呼,宁都人对粸这一称呼至今没有改变,我想也许可以佐证客家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