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汪口平渡堰 相关信息共 7393
潜口民宅
民宅
2024-01-11
民宅又名紫霞山庄,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紫霞峰南麓。清代曾为沅家别业,名水香园,咸丰年间(18511861年)毁于兵火。1984年起,将原散见于潜日、许村等地11座较典型又不宣就地保护的明代建筑,集中于此,组成明代村落,定名潜民宅
寺门前义渡
寺门前义
2023-06-12
寺门前义位于白石镇潭村长元组寺门前,沟通湘江两岸的湘潭县与衡东县,江波浩淼,石级逶迤,码头石级上两石狮保存尚好,渡口旁有一株树龄400年的古槐树,已列入湘潭县古树名木保护名目。据寺门前义碑刻记载:清咸丰年间,马朝彩等乡贤在此设义,修建寺门前码头
西文汪氏分祠
西文氏分祠
2023-11-16
西文氏分祠位于黄山区谭家桥镇,时代为清。西文氏分祠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西文氏分祠,西文氏分祠简介,西文氏分祠黄山市黄山区西文氏分祠旅游指南
唐汪川杏
川杏
2024-01-02
川杏:唐川杏:又名大接杏、大桃杏,主产于唐川,以个大色鲜,皮薄肉厚,汁多味美,纤维少为特色,营养丰富,宜生食。其仁味甜,也可食用。桃杏栽培源于明代,距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唐乡:以大接杏、软儿梨著名。唐乡照壁山村、塔石沟村:特产红枣、大接杏。
茶堰坪摆手堂
坪摆手堂
2023-06-10
坪摆手堂位于来凤县百福司镇茶园坪村。始建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光绪十三年(1887)大修。坐东北朝西南,面呈矩形,前为院,后为堂。条石砌筑院墙,周长66.22米,高2.15米,厚0.41米
汪氏义庄
氏义庄
2023-11-21
氏义庄位于山塘街480号,道光七年(1827)士钟创建。现存屋宇四进,即头门、仪门、享堂、堂楼,均为三开间,外檐列桁间斗拱。临街原有栅栏,现仅存石望柱。享堂硬山顶,后勾连搭卷棚顶,面阔11米,进深七檩14米,扁作梁,前置一枝香椽轩廊,后设船棚轩
盐官汪菜
盐官
2023-09-06
盐官菜:产品名称:盐官菜产品产地:海宁盐官产品类别:咸菜产品特性:菜菜形较小,天然的无公害绿色蔬菜,经腌制后具有质地脆嫩、艳色黄褐、香味鲜美等特点,十分可口。产品季节:当年10月播种,次年3月下旬收。产品功效:健脾开胃,促进食欲。产品简介:菜由于加工独
兰溪芝堰荞麦烧
兰溪芝荞麦烧
2023-06-26
兰溪芝荞麦烧:兰溪芝荞麦烧,是兰溪芝村的著名土特产,芝又是一个美丽富有历史酒文化的古村落,加上芝的地理环境,芝酿酒师的传承,芝荞麦烧以运用古老传统的酿酒工艺,得到大家的认可,所熟悉。文化历史,芝荞麦烧都很好的具备了,具《本草纲目》介绍有荞麦,荞
九渡寨
2023-08-28
寨位于沁阳市常平乡九村。年代为清。九寨是河南省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在九村南、丹河峡谷西岸的马头峰顶部有一处寨堡,因为在九村,所以叫九寨;又因为乡民传说杨六郎曾在此驻军打仗,所以又叫杨六郎寨;又传说此寨建于宋代,所以又名宋寨
李渡高粱酒
高粱酒
2023-09-27
高粱酒:李高粱酒是江西省的传统名酒,已有二百多年酿造历史,因产于南昌进贤县李镇而得名。该酒度数为56度。酒色清透,芳香浓郁,味正醇甜。畅销全国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1962年被评为江西名酒。据县志载:清代中叶,李就有以当地特产的优质糯米为原料酿
李渡毛笔
毛笔
2023-09-27
毛笔:李毛笔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生产历史。传说秦代蒙恬发明柳条笔不久,咸阳人郭解和朱兴由中原流入江西临川李一带,传授制笔技艺。经过世代相传,逐步形成一套独特的制笔工艺,博得了历代诗人墨客的青睐赞誉。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担任临川内史时,对李毛笔爱不释手。
它山堰
它山
2023-11-17
它山(TuōshānYàn),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的它山,樟溪的出口处,属于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唐代太和七年(833年)由县令王元暐创建
梁武堰遗址
梁武遗址
2023-10-29
梁武遗址处在西泾河的最高区域,根据《泾里志》记载,该坝为东西走向,长16米,高6米,拦截西泾河水,上游四水汇集于龙集嘴,下游通向凤凰浜、东清河。
张堰钱家祠堂
钱家祠堂
2023-03-29
钱家祠堂位于张镇东河沿路15号。该祠堂所属张钱家,系钱圩钱氏一脉。祠堂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四合院式格局。现存后厅及两侧厢房,共17间,建筑面积约352平方米。2007年公布为金山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张钱家祠堂,张钱家祠堂简介,张钱家祠堂金山区张钱家祠
古徽州汪口村丨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视频片)
古徽州村丨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视频片)
2023-10-31
古徽州村丨一处因水而生,依水而荣的商贾村落(视频片):▲商埠遗风(视频片)▲有人说,婺源是封闭的山,开放的水。在万山丛蔽中,除了徽饶古道等有限的陆路通道外,河流成为了这里最为活跃的商业经脉。村,因水而生的水运商埠,使之成为商品的中转站和集散地,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