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沙庵寺摩崖造像 相关信息共 3504
佛儿湾摩崖造像
佛儿湾摩崖造像
2023-04-12
佛儿湾摩崖造像,位于蒲江县白云乡桥楼村佛儿湾。造像开凿于唐代,现存49龛253尊。其中,大石香炉、禅坐窟、阿育王宝塔、七佛十菩萨龛、天龙八部、地藏菩萨与六道轮回极为独特,魔女石刻造像为全国所罕见。1988年,蒲江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佛子岩摩崖造像
佛子岩摩崖造像
2023-09-18
(图一)峭壁陡立,岩高约24米,摩崖造像自南至北绵亘120余米。保护范围:以佛子岩摩崖造像外缘为基线外延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30米。
龙多山摩崖造像及题刻
龙多山摩崖造像及题刻
2023-04-13
龙多山摩崖造像及题刻位于合川区龙凤镇龙多村,时代为唐。含龙多山寨子、赤水县城遗址。2019年,龙多山摩崖造像及题刻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龙多山摩崖造像及题刻,龙多山摩崖造像及题刻简介,龙多山摩崖造像及题刻合川区龙多山摩崖造像及题刻旅游
宝珠佛尔岩摩崖造像
宝珠佛尔岩摩崖造像
2023-09-19
宝珠佛尔岩摩崖造像位于巴州区曾口镇宝珠村一组,年代为唐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宝珠佛尔岩摩崖造像为巴中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造像崖壁顶端向北外延20米;东面以最边沿造像外延50米;西面以最边沿造像外延50米;南面外延50米为保护范围
皇泽寺摩崖造像
皇泽寺摩崖造像
2023-09-19
皇泽寺摩崖造像始凿于北魏晚期,历经北周、隋、初唐、盛唐的不断雕凿,至中唐时期趋于衰落,持续时间300多年。现存造像57窟龛、大小造像1200多躯。现存重要洞窟除前述的12号、13号外,还有15号、28号、38号、45号、51号、55号、56号等洞窟
荥经石佛寺摩崖造像
荥经石佛寺摩崖造像
2023-09-12
石佛寺摩崖造像坐南向北,面积约120平方米。造像位于寺庙内两座高4.4米、宽10米的天然岩石上,雕刻面积约44平方米。造像共67龛,243尊。雕刻内容为佛家和道家的代表尊神。佛家主要为:佛福、菩萨、菩萨众弟子、比丘、金刚力士
石锣石鼓摩崖造像
石锣石鼓摩崖造像
2023-09-14
石锣石鼓摩崖造像位于仁寿县鳌陵乡正华村,年代为唐天宝九年(750),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2017年1月23日,石锣石鼓摩崖造像被公布为仁寿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玉函山摩崖造像
玉函山摩崖造像
2023-08-20
玉函山摩崖造像位于市中区十六里河街道大涧村东北佛峪,年代为隋,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1995年12月20日,玉函山摩崖造像被公布为济南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坝摩崖造像
黄氏坝摩崖造像
2023-09-14
黄氏坝摩崖造像位于合江县,年代为元。二○一○年十二月九日,公布为泸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泸市府函〔2010〕259号)。保护范围:以造像边缘为基线,向四周延伸5米。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范围基础上向外延伸10米。
丹霞洞摩崖造像及石刻
丹霞洞摩崖造像及石刻
2023-09-13
丹霞洞摩崖造像及石刻位于屏山县龙华镇小龙村,明清时期所建。石窟寺由摩崖造像一尊和石窟十三窟组成,整体坐西南向东北。摩崖造像位于整体西南一崖壁上,为一尊深浮雕佛教接引佛立像,袈裟螺髻,施接引印,通高30余米,现为世界第一高立佛,即八仙山大佛
尖子山摩崖造像
尖子山摩崖造像
2023-04-12
尖子山摩崖造像位于大足县宝山乡建角村,时代为唐至宋。尖子山在大足县城西南24公里的宝山乡。石窟开凿于尖子山中部一块独立巨型岩石上,发现于1987年7月,由于刻有初唐永徽纪年题铭,被认为是目前川东最早的初唐佛教遗迹,它的出现
高景关摩崖造像
高景关摩崖造像
2023-09-16
高景关摩崖造像位于蓥华镇雪门村,凿于清代。石窟坐南向北,分布于石崖龛室内,第一龛室高1.82米、宽3.5米,距地表0.3米,造像21尊,造像高0.24米,均结跏跌座,双手合十于莲台上。第二龛高0.7米,宽4.5米,为一佛二弟子侍立,高0.5米
小乐山摩崖造像
小乐山摩崖造像
2023-09-18
小乐山摩崖造像位于蓬安县城南9.25公里原河舒镇镜内,其山林壑优美,蔚然深秀,峭壁危峰,方圆十里。状如鲲鹏展翅,巍然挺立于河舒、柳滩、碧溪三乡镇之间。春日山烂漫,芳菲远溢;夏日瀑布飞流,雷鸣山谷;秋日野菊盛开,满山黄遍;冬日白雪皑皑,玉树银花
普陀岩摩崖造像
普陀岩摩崖造像
2023-09-15
东兴区高梁镇清溪村一组的普陀崖上,有一处长约15米、高约5米的石壁,石壁上有近300余尊雕刻精美、布局合理的摩崖造像,历经风吹日晒后,看上去依旧雄伟壮观。普陀岩在当地又被村民称为狮子山,和它紧紧相连的两座山峰,当地村民分别称其为大锅盖山和小锅盖山
隆化石佛口摩崖造像
隆化石佛口摩崖造像
2023-05-07
隆化石佛口摩崖造像位于承德城西北隆化县蓝旗镇少府村北,开凿于少府河北岸石壁之上,距河床高10米,在文革时毁坏严重,现存面积东西长9米,上下高1.51.8米。造像20世纪40年代被侵华日军用强酸侵蚀,遭到不同程度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