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河南卫辉比干庙我国第一个墓庙合一的景点几大怪象无人能解 相关景点共 7500
仙姑坛旅游度假村
仙姑坛旅游度假村
2024-01-13
仙姑坛始建于明朝,重建于清咸丰八年,为砖石台梁式结构建筑,三进式,一进和三进是封火山墙,规模虽小,仅200多平方米,但全碌灰筒瓦,飞檐拍板遍布花鸟、戏曲人物工艺
智化寺
智化寺
2023-12-04
明初司礼监太监王振于正统八年(1443年)仿唐宋伽蓝七堂规制而建,初为家,后赐名报恩智化寺。土木之变王振诛族。英宗复辟后,于天顺元年(1457年)在寺内为王振立旌忠祠,塑像祭祀
太行山
太行山
2024-01-12
中国东部地区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耸于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间。北起北京西山,南达豫北黄河北崖,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绵延400余公里,为山西东部、东南部与河北、河南两省天然界山
千亩荔枝林
千亩荔枝林
2023-11-07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赞是岭南佳果荔枝美味。座落在南岗笔村北面的荔枝山,盛产糯米糍荔枝。这里有古荔一万余株,其中一株树龄500余年,树冠0.7亩,一年可结果两千公斤,有荔枝王之称。由于村民勤于管理,有些荔枝树可结出三种荔枝,堪称奇绝。
香港龙山寺
香港龙山寺
2023-04-23
《重修龙溪碑》中载:龙溪,古神境也。云兴则雨,详载邑志,号曰神山。流而为溪,则曰龙溪。晋人建寺以此,以应神赫。可见龙溪庵可能始建於晋。亦有说谓庵乃始建於元末明初。至乾隆己卯年重修
程沟坪遗址
程沟坪遗址
2023-05-29
年代为底沟类型、齐家文化,类别为古遗址。1982年12月31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东:以东侧程沟老庄村民院墙为界;西:以半环型程沟河为界;南:以半环型程沟河为界
悬剑山
悬剑山
2023-07-29
悬剑山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距金寨县梅山镇红军广场约20公里,沿乡道X063行驶至桃岭乡老三合铁新公路岔道口进入高湾村境内,在羊至平安岔道口进入悬剑山南入口平安组杜家老湾;也可沿210省道行驶至悬剑山北入口(即又分联办林场新安村和大畈村委会两个入口)
常平关帝庙
常平关帝庙
2023-07-10
常平关帝庙(第六批国保)时代:清地址:盐湖区常平乡常平村内常平关帝庙坐北朝南,在建筑布局上沿袭前朝后寝之制,主体建筑依轴线顺次布列,余则对立两侧,前为灵钟盐海、秀毓条山木坊两座,钟鼓楼相对两旁,石雕牌坊位于钟鼓楼之中央,正面雕关王故里,为明嘉靖三年立
盂县大铁钟
盂县大铁钟
2023-07-06
大铁钟大铁钟(第一批省保)时代:宋地址:盂县长池镇藏山村东原为盂县县城内西寺大殿之物,后移至大王保存,现悬挂于藏山祠南洞钟亭。宋宣和六年(1124年)铸。高210厘米、口径286厘米、围长900厘米、壁厚4厘米,重约2000公斤。龙纽身躯盘曲成环状
芹溪村荚氏宗祠
芹溪村荚氏宗祠
2023-08-03
芹溪村荚氏宗祠位于余朋乡芹溪村,年代为清代,面积为810平方米,类别为坛祠堂。2018年7月30日公布为清流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墙四周外延5米。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向外延伸10米,芹溪村荚氏宗祠,芹溪村荚氏宗祠简介,芹溪村荚氏宗祠三明市清流县芹
渝黔古道江津段
渝黔古道江津段
2023-04-13
渝黔古道江津段位于江津区四面山镇洪洞村飞龙至洗鱼口,时代为清。含古道1段,古隘门1座,造像1处,题刻6块。2019年,渝黔古道江津段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渝黔古道江津段,渝黔古道江津段简介,渝黔古道江津段江津区渝黔古道江津段旅游指南
霞潭古建筑群
霞潭古建筑群
2023-04-01
霞潭古建筑群(邹峨新宅、邹柏林宅、霞潭造纸坊)位于板桥头乡山村霞潭自然村中,其中邹峨新宅、邹柏林宅、霞潭造纸坊三栋建筑保存较为完整,原为中共旌绩县委驻地之一。1945年,旌绩县委机关以此为基地,开展军事活动及群众工作,领导游击战争,对研究霞潭红色革命历史
周家遗址
周家遗址
2023-10-09
属仰韶文化底沟类型。面积约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4米,暴露有灰坑、窑址。采集有泥质红陶钵、线纹尖底瓶、夹砂红陶绳纹罐及泥质红陶黑彩圆点纹盆等残片。遗址保存较好,对研究甘肃东部地区仰韶文化有重要价值。
秦直道遗址(旬邑段)
秦直道遗址(旬邑段)
2023-10-02
秦直道循子午岭主脉北行,南起淳化县北梁武帝村,自七里川入石门关,经沟、碾子院、前陡坡、卧牛石、老爷岭,过马栏河,卜杨家胡同,再经刘家店、黑麻湾出雕灵关,纵贯陕甘两省子午岭,直抵内蒙包头,到达鄂尔多斯草原。在旬邑境内长达80多公里
吐佛寺正殿
吐佛寺正殿
2023-09-18
吐佛寺,位于蓬安县东部高乡吐佛寺村。吐佛寺始建于宋代,原名为普恩寺,后毁。明成化元年重修后称吐佛寺,在明末战乱中该寺前殿和厢房尽毁,仅正殿得以保存。清康熙年间,来川移民集资重修了前殿和厢房,并培修了正殿,从清雍正十年起,历代对该寺进行了维护和培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