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泥河湾遗址群 相关信息共 7500
竹树脚革命旧址群
竹树脚革命旧址
2023-06-11
竹树脚革命旧址位于临武县汾市镇南岸村,时代为1927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纪念性建筑。竹树脚革命旧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古民居外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10米处建筑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向各外延20米处,竹树脚革命旧址,竹树脚革命旧址简介,
西天目山墓塔群
西天目山墓塔
2023-04-30
西天目山墓塔(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元—民国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佛教禅师墓塔,保存数量较多。其中藏云塔建于元代,共有五座,形制古朴;其院中塔保存较完整,六边形石质,塔身由基座、塔身、仰石等组成,塔刹分宝珠、仰莲、宝顶等部分
肖家岭墓群
肖家岭墓
2023-06-07
肖家岭墓东周至明清时期墓,位于石首市高基庙镇肖家岭村,面积约6万平方米,约有上千座墓葬,保存状况较好。曾经发掘战国、南北朝、宋代及明代墓葬数十座,出土一大批青铜器、瓷器、陶器等精美文物,对于研究江汉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百崎郭氏墓群
百崎郭氏墓
2023-06-06
百崎郭氏墓,位于福建省惠安县百崎回族乡下埭村、里春村。墓群系福建省百崎回族乡郭氏的一至七世祖墓。中文名:百崎郭氏墓地理位置:福建省惠安县所处时代:明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批准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编号:801792012
车江古榕群
车江古榕
2023-09-21
车江古榕位于贵州省榕江县车江乡三宝侗寨河边。距贵阳市367公里,距凯里市170公里。距榕江现成约3公里,主要包括车江四、五、六村,而千户侗寨则包含整个车江大坝的村寨。古榕地处车江沿河堤岸上,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万佛洞崖墓群
万佛洞崖墓
2023-09-17
万佛洞崖墓年代为汉,位于新星乡铧厂村,类别为古墓葬。2012年9月3日,万佛洞崖墓被公布为蓬溪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均以崖墓洞口外沿向外延伸10米为界。华清寺不得再扩大建设占地。。
皇姑冢遗址
皇姑冢遗址
2023-05-28
皇姑冢遗址,鲁西地区黄河北侧新石器文化遗址。位于阳谷县东南的十五里园乡叶街村东,属平原堌堆遗址。现存面积1100平方米,高出地面5米,北端断面文化堆积厚4.5米。进行过试掘,出土和采集的陶片以质红陶为主,可辨器形有彩陶钵、鼎、环等,文化性质尚未确定
庙墩遗址
庙墩遗址
2023-04-25
庙墩遗址位于武汉市新洲区潘塘街汉楼村,西周时期遗址。由三个土墩组成,高出地面2.5米左右,面积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采集有大量夹砂红褐陶片、质灰陶片,纹饰有绳纹、弦纹、附加堆纹,器形有鬲、豆、罐等。该遗址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
八一起义旧址群
八一起义旧址
2023-05-16
八一起义旧址属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朱德军官教育团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朱德旧居5个点。八一起义旧址与新四军军部旧址、江西革命烈士纪念堂、八一起义纪念塔等已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昌红色旅游一条线
常宁农民协会旧址群
常宁农民协会旧址
2023-06-12
常宁农民协会旧址位于衡阳市常宁市三角塘镇、白沙镇、蓬塘乡、烟洲镇、荫田镇、塔山瑶族乡、宜潭乡。旧址原名康庄和志仁药店。始建于清代晚期。砖木结构,硬山顶、屋面小青瓦覆面,跌落式山墙,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98平方米
羊山墓群
羊山墓
2023-08-24
羊山汉墓群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山东省内较为庞大的汉代墓。除山北面发现的十间连体大型墓葬外,大多数为小型单石室及双石室墓,多数墓葬较为集中,近则一两米,远则三、五米,埋葬于山前山后
齐家庄墓群
齐家庄墓
2023-08-15
齐家庄墓。位于莒县刘家官庄乡齐家庄西北。墓葬5座,环绕在王坟山周围。1号墓在齐家庄北,石山子东麓,周长103米,坡高19米,俗称张家墩子王坟,封土南部已挖去三分之一,未见墓室
仙水岩崖墓群
仙水岩崖墓
2023-08-10
仙水岩崖墓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18公里处,时代为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已调查发现205座崖墓,是中国现存崖墓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崖墓大部分利用天然岩洞造成。洞穴大小悬殊,有的宽2米,有的宽58.3米。洞口朝向东南
光村墓群
光村墓
2023-04-11
光村墓位于儋州市光村镇,时代为唐。为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墓3石棺底部边缘为中心点(坐标:X:338257、Y:2192017),向东面延伸5米,向西面延伸10米,向南、北两面各延伸20米的范围,面积600平方米
孙家村遗址
孙家村遗址
2023-05-20
孙家村遗址位于镇江新区丁岗镇,北距长江及吴国贵族土墩墓所处的长江南岸山脉约10公里,东北距断山墩遗址约3.6公里。遗址位于山地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西侧有一条宁镇山脉余脉,呈西北至东南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