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浙南红军游击队总指挥部旧址黄皮寺 相关景点共 7500
大坡梁-天泉寺墓群
大坡梁-天泉墓群
2023-04-19
大坡梁天泉墓群位于金塔县金塔乡塔院村,可分为大坡梁和天泉两部分。大坡梁墓群位于塔院村西南5公里处。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地表可见408座封土堆,个别有明显被盗痕迹,封土呈圆丘状,直径0.82.2米,残高0.30.9米
昌珠寺(昌珠卓玛拉康)
昌珠(昌珠卓玛拉康)
2023-03-09
昌珠又名为昌珠卓玛拉康,距泽当镇2公里,始建于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是西史上的第一座佛堂。相传文成公主入藏后用五行算法测出西藏地形如一仰卧的女魔,昌珠所处的地方则是女魔的左臂,需建方能镇住
浙江省高等法院及杭县地方法院旧址
浙江省高等法院及杭县地方法院旧址
2023-04-29
浙江省高等法院及杭县地方法院旧址作为旧政权司法机构遗存建筑在杭城仅此孤例,其建筑重视立面装饰,型制颇具时代特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中共浙西路东特委和中共吴兴县委旧址
中共浙西路东特委和中共吴兴县委旧址
2023-04-01
中共浙西路东特委和中共吴兴县委旧址位于吴江区桃源镇铜罗民主街6号,年代为民国。2014年6月30日,中共浙西路东特委和中共吴兴县委旧址被公布为苏州市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浙西路东特委和中共吴兴县委旧址,中共浙西路东特委和中共吴兴县委旧址简介,中共浙西路东特委
横山石寺洼石窟(石佛寺)
横山石洼石窟(石佛寺)
2023-10-01
洼石窟石洼石窟位于横山县白界乡陈家沟村北0.6公里处的半山坡上,石窟座西南向东北,窟前田畴交错。窟东约0.8公里处榆溪河由北向南缓缓流过,窟东1公里为西包公路,窟西距横山城80公里,北距榆林城仅20公里
芒约雷奘相奘寺
芒约雷奘相奘
2023-09-29
芒约雷奘相奘位于顺哈村西北25公里的山丘丛中,创建于13世纪中晚期,曾于1880年、1984年重建。为德宏上座部佛教传入初期首建的佛寺,是东南亚八大奘之一。据傣佛经记载,雷奘相是佛祖在瑞丽主要休憩、修行、布道的地方
大仙岭战斗红一军团前沿指挥所旧址
大仙岭战斗红一军团前沿指挥所旧址
2023-05-28
大仙岭战斗红一军团前沿指挥所旧址地金溪县。
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柯氏宗祠)
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柯氏宗祠)
2023-11-17
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柯氏宗祠)建于清代中期,位于黟县柯村乡,是当年皖南苏维埃政府办公所在,总建筑面积367.5平方米,由仪门、享堂、寝堂组成。整个建筑结构严谨,端庄古朴
中共沟帮子铁路党支部活动旧址
中共沟帮子铁路党支部活动旧址
2023-03-26
中共沟帮子铁路党支部活动旧址位于北镇市沟帮子经济开发区铁路中学(前扶轮小学)院内。东为中学校园,南为沟帮子铁路机务段所在地,西、北为居民住宅,地处人口密集的生活区
河连湾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河连湾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2023-10-09
河连湾陕甘宁省政府旧址河连湾陕甘宁省政府旧址位于洪德乡河连湾村,距县城25公里,1936年7月至1937年4月0陕甘宁省委、省政府驻地。1936年11月18日晚,、彭德怀、肖劲光、赖传珠、陈赓在这里研究制定了山城堡战役作战方案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二十八军驻地旧址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二十八军驻地旧址
2023-07-28
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二十八军驻地旧址位于汤家汇镇瓦屋基余氏祠,时代为近现代,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9年6月21日,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二十八军驻地旧址被列为金寨县第八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及墙基以外南、北各6米,东、西各2米
炮子乡农会、县总农会旧址
2023-06-20
炮子乡农会、县总农会旧址位于苏区镇炮子村。旧址建于民国,座北向南,建筑面积150多平方米,2011年重建。1923年1月,苏区山子背人张子玉受彭湃指派,带着2000份农会证返回苏区,3月成立了炮子乡农会,张子玉为会长,钟乐善、黄培先为副会长
晋原镇高堂寺遗址
晋原镇高堂遗址
2023-04-13
晋原镇高堂遗址位于大邑县,年代为东晋至清代。2013年9月2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现占地面积;保护范围外四周延伸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南崮山龙兴寺遗址
南崮山龙兴遗址
2023-08-14
南崮山龙兴遗址位于蓬莱市村里集镇。年代为金。2013年,南崮山龙兴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东省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编号40611061时代:金地址:烟台市蓬莱市村里集镇车里张家村保护内容:保护范围内的所有文化堆积及其他各类文化遗存ᦉ
五台山东台顶望海寺
五台山东台顶望海
2023-07-06
五台山东台顶望海,位于五台县台怀镇东台沟村东约3000米。坐北朝南,东西长49.4米,占地面积为5028.92平方米。据明《清凉山志》载,建于隋开皇元年(581),元代及明嘉靖年间(15221566)重修,清乾隆十四年(1749)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