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浙江镇江五大露营地介绍 相关景点共 3436 条
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
2023-04-30
浙江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杭州西子湖畔的云居山上,北连吴山天风,南邻万松书院;东眺钱江浩荡,西瞰湖光山色。为了缅怀先烈,激励后人,1985年中共浙江省委、省政府作出决定建造本馆
浙江自然博物馆
2023-04-30
浙江自然博物馆,前身是西湖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1984年独立建制,该馆面积近8000平方米。是中国自己创办的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以生命科学、地球科学标本收藏、研究、展示为主要业务活动的省级博物馆
镇江金山寺
2023-05-20
金山寺寺门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栉比,亭台相连,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阁、妙高台、楞伽台及金山的标志-慈寿塔等景观。慈寿塔下的周鼎、金山图、铜鼓、玉带合为四宝,被称为金山寺镇山之宝。遍山布满金碧辉煌的建筑,以致令人无法窥视山的原貌,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说
镇江甘露寺
2023-05-20
雄踞于北固山后峰,寺宇若青龙之蜿蜒,故而北固山有寺冠山之说。甘露寺始建于东吴,后经历朝扩建,始成今日规模。《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吴国太佛寺看新郎,刘皇叔洞房续佳偶中的佛寺指的就是甘露寺这里。故事说的是东汉建安十四年(209)火烧赤壁后,刘备不愿将荆州归还东吴
浙江花木城
2023-04-30
浙江(中国)花木城占地800亩,已开城营业550亩,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是一个集盆景、盆花、南方植物、园林奇石、观赏石、灌木、乔木、容器苗、种子、种苗、苗木中介、苗木配送、园林资材、园林设计、园林施工于一体的批发零售综合性市场,是中国东部最大的花木集散地
浙江民俗乐园
2023-07-25
浙江民俗乐园开发对象以休闲度假群体为主,兼顾民族宗教与家庭亲子游,以民俗为主题,以游乐为内容。景区内容主要包括民俗风情、综艺游艺、休闲度假、农业光观四大区块,分二期开发,其中民俗风情、综艺游艺、休闲度假区为一期开发项目,占地150亩,观光农业区为二期开发工程
浙江临海国家地质公园
2023-07-23
浙江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浙江省中东部的临海市东部约50公里处的滨海地带。2002年国家国土资源部批准临海桃渚国家地质公园。地质公园以我国距今约9500至6500万年间形成的晚白垩世火山侵入——喷发岩系地貌为特征
浙江体育会摩崖题记
2023-04-30
浙江体育会摩崖题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民国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云居山巅东侧。辛亥革命后,原光复会会员浙江军政要人朱瑞、吕公望、叶颂清、沈钧儒等为缅怀先烈,于秋瑾殉难五周年之际,举行纪念会,重建秋瑾创办的体育会,并在云居山岩壁刊刻题记一则
镇江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景区
2023-02-19
镇江位于江苏省中部长江南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江南古城,有许多名胜古迹和秀丽壮观的自然景色。其中最著名的是京口三山(又名:镇江三山):金山、焦山和北固山。金山,原是江中的一座小岛,现为临江而立的一座孤山
敦煌山庄露营地
2023-09-08
敦煌山庄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坐落于闻名中外的敦煌市南郊一著名风景区鸣沙山下。山庄的建筑糅合了历史传统、当地实际环境和现代设备而定案,山庄的建筑群无论在设计及选料方面,均尊重古代庄院建筑,如汉唐古建筑大屋顶及长廊,与晚唐及明清的家俬
镇江白龙洞
2023-05-20
白龙洞位于金山北麓,洞中有白娘子和小青的石像。相传此洞可直通杭州,当年许仙被法海带上金山后便是从这里潜行杭州与白娘子断桥相会的。《金山志》有记载说:蟒洞,右峰之侧,幽峻奇险,入深四五丈许。昔出白蟒噬人,适裴头陀驱伏获金,重建精蓝
镇江芙蓉楼
2023-05-20
芙蓉楼坐落在金山西侧,1992年重建,占地千余平方米,由芙蓉楼、冰心榭、掬月亭等建筑组成,呈重檐歇山式造型,同志题写楼名。芙蓉楼因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而名扬中外: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镇江香山寺
2023-05-20
属于宁镇山脉的香山,位于高资境内,山麓有一座始建于唐朝的寺庙,这座寺庙虽没有灵谷寺等寺庙的名气大,却很不一般,它的存在证明了高资在唐朝时的繁盛。它就是香山寺。历史由来唐朝时期,高资因良好的港口位置而成为江淮要冲,舟车之轻从,邮置之经绎,漕运之转输,军期之传送
五大会馆遗址
2023-06-29
会馆是旧时同乡人士在外地都会、商埠所设立的馆舍,是供同乡聚会、议事和寄宿的场所。赤坎原为古港埠,清康熙年间废除海禁后,素有航海经商习惯的福建船商载货来赤坎埠贸易,与土民相得,陆续招集同乡来此经营。因闽人引聚渐多,集居一处,乃成福建村及福建街
中共“五大”会址陈潭秋革命活动旧址
2023-11-08
中共五大会址陈潭秋革命活动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共五大会址陈潭秋革命活动旧址位于武昌区都府堤20号,建成时间不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占地3000平方米,现保存有四栋原房,临街一栋楼上为当年陈潭秋夫妇住房。该地原为武昌第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