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浚县阳明书院 相关信息共 1001
中共仙游南区支部旧址
中共仙游南区支部旧址
2023-04-04
1927年秋末,陈国柱在仙游县南区发展了傅子耀(化名郑兴)、赖店罗山书院教师傅新荣和当地人傅新池3位中员后,在罗山书院组建中共仙游南区支部,傅子耀任支部书记
湖南作家醴陵行①丨打卡千年瓷都 感受陶瓷文化之美
湖南作家醴陵行①丨打卡千年瓷都 感受陶瓷文化之美
2023-10-09
湖南作家醴陵行①丨打卡千年瓷都感受陶瓷文化之美:10月13日,湖南作家醴陵行文学采风活动欢迎仪式在醴陵渌江书院举行。作家们参观渌江书院,感受这里深厚的学术思想氛围。作家们在李立三故居参观,了解其生平事迹。在湖南省陶瓷研究所,一件件陶瓷艺术精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
黄石文庙
黄石文庙
2023-08-02
宋代理学家、名儒林光朝于此讲学,称红泉书院,世称红泉学派。明代改为水南书院,后因倭乱被毁,清朝康熙年间重建。文庙坐北向南,按照孔庙规制建设,规模宏大
黎阳贡面
黎阳贡面
2023-12-21
黎阳贡面:黎阳贡面是河南省鹤壁市浚县黎阳镇的特产。起源明代,相传在明朝时,因被明代礼部尚书王越进贡给皇帝,列为宫廷佳品,而得名贡面。是用当地质地下水、精磨小麦粉、精盐为原料,用传统手工艺经28道工序纯手工精制而成,其特点:白如雪、细如丝、耐火而不糟、回锅而不烂
角场营元宵
角场营元宵
2023-10-12
角场营元宵:河南省鹤壁市浚县黎阳镇角场营村有470余户村民,是远近闻名的元宵之乡。场营村元宵色泽洁白,无杂点,形状浑圆,柔软细嫩、皮薄馅儿多、味道甜美,吃到嘴里松软细腻,有一种清香。元宵馅浓稠香软,细小的微粒在入口即化的同时也保留了一定的咀嚼感。元宵皮口感细腻
黏火烧
黏火烧
2023-07-15
黏火烧:黏火烧为浚县城内南大街耿成善的独特产品,始于清朝末年。黏火烧取源于黄米和红栆选料讲究,稷米须粒圆,当中有一个小黑点,颜色呈黄白色,俗称阳米,红栆精选皮薄、肉肥、色艳无虫蚀的大红枣为佳。做出的黏火烧,色泽金黄,暄而不松,香甜可口,食之和胃健脾,被誉为清素
2022竹子湖海芋季!阳明山一日游必去5大打卡景点+景观餐厅推荐全攻略
2022竹子湖海芋季!阳明山一日游必去5大打卡景点+景观餐厅推荐全攻略
2023-12-08
阳明山一日游必去5大打卡景点景观餐厅推荐全攻略:每年的海芋季绝对是北部一大盛事,阳明山上采海芋更是每个人一定要体验一次的活动!除了采海芋之外,竹子湖附近还有许多值得走访的景点,不仅山上的自然景观令人大开眼界,到了晚上百万夜景也很浪漫!这篇
古镇朱亭
古镇朱亭
2023-06-10
走过了汉的,走过了唐的五言七律,株洲县迈进了宋的书院学堂。这是一个叫了八百年的名字:朱亭。后面是巍巍的狮子山,前面是滔滔的湘江水,古镇朱亭是名副其实的依山傍水。八百年前,有两位大学者在这里停留过。一个是大理学家、鸿儒朱熹,一个是大教育家、岳麓书院心长张拭
山长住房
山长住房
2023-09-06
山长,是唐、五代时对山居讲学者的敬称,宋元时官立书院置山长,讲学兼领院务。山长住房原为清代柳江书院建筑之一,建于清乾隆年间
文奎高阁
文奎高阁
2023-07-24
文奎高阁,又称逢源书院,建于康熙元年(1662),由里人吴如公倡建,嘉庆十一年吴念祖捐修。由文昌阁和奎楼组成,文昌阁曲水回廊,奎楼供奉文曲星像,整体建筑端庄、典雅,飞檐翘角,有诗为赞:杰构巍峨一壮观,逢源书院偶凭栏。云飞嶂岫连天碧,阁聚星光带月寒
秩堂镇毗塘村
秩堂镇毗塘村
2023-03-14
列宁学校前身是雩江书院,位于秩堂镇毗塘村洲头岭,是茶陵县三十八所古代书院中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书院
西栅雨读桥
西栅雨读桥
2023-10-20
雨读桥位于昭明书院西入口,呈东西走向,桥东堍是昭明书院西入口。雨读桥是一座单孔石平桥,全长10.25米,净跨4.25米,桥面宽3.72米。桥上建有亭阁,亭的北侧有墙与桥面相连,墙上开有木板推窗。南侧置有美人靠,可以供游人在此休憩,凭栏观赏水上风景
鸣皋南岳庙
鸣皋南岳庙
2023-05-09
鸣皋南岳庙类别:古建筑时代:明、清地址:伊川县鸣皋镇鸣皋村公布时间:2008/6/1公布批次:第五批南岳古刹始建于北魏,已有1400多年;始建于北宋的二程书院,程门立雪的故事就发生在所在地的二程书院,鸣皋南岳庙,鸣皋南岳庙简介,鸣皋南岳庙洛阳市伊川县鸣皋南岳庙
黎阳贡面
黎阳贡面
2023-07-15
黎阳贡面:黎阳贡面是河南省鹤壁市浚县黎阳镇的特产。黎阳贡面的特点是耐火而不糟、回锅而不烂,煮熟后挑入碗中,吃起来不仅口感爽滑,而且格外劲道。黎阳贡面起源明代,以家庭作坊为主,明朝时,因被明代礼部尚书王越进贡给皇帝,列为宫廷佳品,而得名贡面。贡面以优质地下水、精
赫曦台
赫曦台
2023-11-08
介绍赫曦台位于岳麓书院门前。明嘉靖七年知府孙存在岳麓山顶建有赫曦台。王守仁题诗:隔江岳麓悬情久,雷雨潇湘日夜来,安得轻风扫微霭,振衣直上赫曦台。后来逐渐荒废。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山长罗典建台于书院前,其意在追念朱熹。台经多次修葺,保留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