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海口摘荔枝的地方 荔枝采摘路线推荐 相关景点共 7500 条
宝坑内事件旧址
2024-01-14
在长期革命斗争岁月中,仙游革命基点村宝坑内先后发生了两起进步群众被捕的重大事件。1936年5月,中共仙游地方组织在城东的宝坑内村召开党、团扩大会议,研究、农会组织和抗捐斗争等事项
宾阳炮龙老庙
2023-09-03
炮龙老庙是位于宾阳县卢圩镇的老城区中心一个庙宇,占地十几亩,是古代传统用来祭祀的地方。也是现今县城的各地的人每年正月十五到庙里进行祈福、祈求来年的丰收等活动地点。庙里供奉着财神,八仙等神仙神像。宾阳炮龙老庙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该庙原名叫三皇庙
受禅碑和受禅台
2023-08-30
受禅碑和受禅台位于许昌市西南17公里的繁城镇,台高20米,长宽约30米,是当年魏王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让,登基称帝的地方。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冬十月,魏王曹丕在繁阳(今繁城)筑灵台,举行受禅大典,接受汉献帝的禅让,代汉立魏,改年号为黄初,是谓魏文帝
见龙居
2023-06-27
见龙居位于风景秀丽,奇峰峻秀的古怀阳十六景之一的梁村花石洞天一公里处,在丹山岩西北面。传说很早以前,一年孟春二月甲子日早晨,一位渔夫老人看到天空中两条青龙戏珠,后来村里喜事连绵,村民都说是龙降下的福星,为了谢龙恩情,把渔夫老人见青龙戏珠的地方叫见龙居
六鹅洞瀑布
2023-06-15
六鹅洞瀑布在湘西南雪峰山与五岭山接吻的地方,有一片浩瀚的原始次生林——国家黄桑自然保护区。密林深处,太平溪上游,有一处十丈高的瀑布,飞流直下,犹如一块从天上垂下的白帘,瀑布出口水柱有四只水桶那么粗,几乎成直角下泻,下部散开两丈来宽,一丝一丝流水注入深潭
厦门新垵村
2023-06-05
新垵村坐落文圃山下,是海沧古民居较多的地方。海沧古民居是厦门乃至福建省最典雅的古民居,体现了典型的闽南人文特质。海沧区拥有许多品位高雅、建筑技艺精湛、蕴涵丰厚人文历史的闽南红砖古民居。这些古民居分别位于海沧街道如莲塘别墅,院前如颜氏大厝,芦塘如棣萼楼等
门当和得乌穷摩崖石刻艺术
2023-04-16
洛扎摩崖石刻有两处,一处是在洛扎县域西北约8公里的得乌穷村右侧悬崖上,石刻高3米,宽4米。整个石刻保存较好。另一处是在洛扎县域的东约6公里的洛扎雄曲河与门当河汇流处的石壁上,高2米,宽2.8米,因石质较软,文字风蚀较严重,而且有的地方起层脱落
三郎古镇
2023-10-29
三郎镇是九龙沟风景区的门户,也是李冰治水遗迹纪念地。按清朝《统志》中的记载,李冰治水时让他的三个儿子各自把守一个水利工程:难口为大郎,灌口为二郎,栅口为三郎。二郎历代皆膺封赠,三郎则罕知者。这里所说的栅口,即崇州大栅镇,也即今三郎镇一带地方
伊克莎玛车家森林公园
2023-05-23
伊克莎玛车家森林公园这里以大兴安岭延绵的山岭和色彩丰富的森林景观为主的森林公园,森林面积很大,在激流河流域一带的风光是摄影人的天堂,水色增添了此地灵韵与勃勃的生机。这里的景色和莫尔道嘎相类似,也是秋天来得最早的地方,9月份开始各个山岭就已层林尽染,秋色无边
博凹半岛情侣树
2023-10-17
博凹半岛情侣树博凹半岛的山坡上,有两棵青松长至半中时陡地左弯右横,两树相连,交织一起,形如拱门,构成天地灵气的奇观。古诗云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摩梭女儿国的阿夏情侣树,是人间爱情的天证。如诗如画的博凹半岛,是天下情人最为流连的地方。
仓央嘉措文化广场
2023-04-19
仓央嘉措(1683——1706),六世0,出生在西藏门隅拉沃宇松地方,取法名为罗桑仁钦仓央嘉措,的一生充满传奇,他出众的才华,成就了他在藏族诗歌艺术圣坛上的地位,他写下了世间最深情的诗篇,演绎世间最美最纯的情怀,他用年轻的生命,阐释了诗歌之美、佛法之真
沙市港
2023-04-08
北有荆沙地方铁路经襄樊与焦枝铁路相连
阳平关风景区
2023-09-16
阳平关位于中江县城西7公里的凯江河畔,为古时中江的水陆通道。两岸峰岩耸能源工峙,形成小三峡风光;古代帛氏奴,蜀王程道养,清朝的李永和等历代农民起义军都曾把景区内的天台山、鸡冠山等作为屯兵练武,安营扎寨的地方,鸡冠山腰的三清洞,是神奇绝世的喀斯特溶洞,洞长八里
广州东山新河浦
2023-11-06
新河浦,是位于中国广州市东山的一个地方,以东山小洋楼著称,是广州的旧豪宅区。新河浦的区域范围大致为东起达道路、西至均益路,北接庙前西街、庙前直街、寺贝通津和广州铁路局用地,南临东华东路、新河浦涌和东山湖公园,面积大概有62.9公顷,合共有493栋历史建筑
桂林石刻
2023-04-30
桂林石刻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区近城的普陀山、月牙山、龙隐岩龙隐洞(桂林碑林)、虞山、象鼻山、文庙等30余处名山洞府。桂海碑林的龙隐岩和龙隐洞是桂林石刻最集中、最典型的地方。石刻群以摩崖为主,包括摩崖石刻及摩崖造像。桂林石刻始于东晋,兴于唐,盛于宋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