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深秋游拉萨不止看布宫圣湖叶黄天蓝的景色也不错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珊瑚盆景
2023-07-24
其实,它既不是植物,也不是矿物,而是无数珊瑚虫(一种生活于热带海域里的腔肠动物)的遗骸集结而成都市的化石,在海中天然长成,奇形怪状、美妙绝伦。白者胜雪、红者如血、绿似翡翠、黄色类金。这些海底奇花再经过工匠
醴陵小炒肉
2023-07-19
醴陵小炒肉:醴陵小炒肉是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的特色美食。醴陵市小炒肉,既不油腻,又营养丰富,肉嫩汤甜,在醴陵是可以做菜,也可以做饭吃的。醴陵小炒肉属于家常菜,炒起来比较随意,东家与西家各有不同,基本做法是一致。首先,炒小炒肉需要选带皮的新鲜猪肉,将肥肉与精肉分开
醴陵炒粉
2023-07-19
醴陵炒粉:醴陵炒粉是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的特产。醴陵炒粉米线色泽金黄、柔韧可口,豆芽晶莹剔透、清爽中夹着一丝甘甜,鸡蛋焦黄醇香,可谓色、香、味俱佳。醴陵不愧为江南稻米产区,除作为主食的米饭外,还可以将大米加压加温制成人参米,也可以将米饭晒干后在滚烫的砂子中炒成冻
丹江口全鱼宴
2023-07-17
丹江口全鱼宴:丹江口水库里的水不仅清澈甘甜,而且渔业资源丰富,有翘嘴鲌、黄鱼、沙丁鱼等几十个品种,其中丹江口翘嘴鲌已被纳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丹江口大坝下面的水库船上,丹江全鱼宴更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市民欢迎,除了十堰,襄阳、老河口、谷城的一些食客周末也纷至
腾冲红茶
2023-07-09
腾冲红茶:腾冲红茶腾冲县茶叶协会腾冲红茶因其独特的生长条件,富含各种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可谓是养生佳品。腾冲茶首次出现于史料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的州志,而到了道光年间,人工种植茶叶形成了规模,民间也开始了茶叶交易。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民族资本家引进了印度阿萨
大路黄花
2023-07-04
大路黄花:大路黄花是重庆璧山县大路街道办事处的特产。大路黄花因色泽鲜亮、香气馥郁、肉头肥厚,花蕊由最先引进时的四雌一雄改变为六雌一雄,因而得名为七蕊黄花。据悉,大路街道的黄花种植面积已达到1万亩,种植、加工产业链也在逐步形成,有效带动了当地居民增收。大路黄花璧
鲟鳇鱼子酱
2023-06-21
鲟鳇鱼子酱:抚远鲟鳇鱼子酱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抚远县的特产。声誉远播的鲟鳇鱼子酱是由史氏鲟鱼卵和达氏鳇鱼卵盐渍加工而成。鲟鳇鱼卵如绿豆粒身般大小,统体墨绿,故有绿宝石、黑珍珠的美称,因其营养价值极高,所以不仅走俏欧美市场,也畅销国内市场。鲟鱼、鳇鱼素有水中活化石
冷面
2023-06-20
冷面:冷面是朝鲜族的传统食品之一。朝鲜族冷面以它独特的风味闻名中外。这种冷面的主要原料是荞麦面、小麦面和淀粉,也有用玉米面、高粱米面和土豆淀粉的。冷面既清凉馥郁,又香甜新鲜。吃时加以牛肉汤或鸡肉汤,然后在面条上放一些胡椒、辣椒、牛肉片、鸡蛋、苹果片、香油等调料
新杖子乡苹果
2023-06-13
游农家田园,赏农村风光,住农家屋,做农家活,品农家饭菜这富有浓郁乡土风情的农家游,着实让城里观光的人们乐开了怀,也给承德县新杖子乡的
黑花生
2023-06-10
黑花生:黑花生是彩色花生的一种。黑花生,也被称作富硒黑花生,黑粒花生。黑花生是内含钙、钾、铜、锌、铁、硒、锰和8种维生素及19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还富含硒、铁、锌等微量元素和黑色素的新品种。黑花生与红花生相比,粗蛋白质含量高5%,精氨酸含量高23.9
火勺
2023-08-22
火勺:发面和炉火烤是东北传统火勺制作必备的特点,这样做出来的火勺香而脆,深受老乡们的喜爱。可随着技术手段的提高,更加快捷的手法问世了——电炉。电炉顾名思义是通过通电来达到加热的目的,用时短,烧出来的火勺比起传统工艺制作出的也更加美观。但是多数人还是偏爱传统火勺
安阳狗皮膏药
2024-01-11
安阳狗皮膏药:也叫姚家狗皮膏药。创制于明末清初,创始人姚本仁,原籍江西建昌府南城县,自幼钻研医术,早年远游行医。有一次他行至安阳时,将一家入棺送殡的少妇救活,被人们誉为"姚神仙"。明崇祯七年(1634),封居安阳的赵简王闻其医术高明,招为赵
石牌红番薯
2024-01-11
石牌红番薯:石牌红番薯揭东县炮台镇石牌村一带,生产一种肉质金黄略带红色的番薯,谓之:石牌红。用其制成佳肴(去皮、切条、浸水、拌糖、煮熟),颜色金黄鲜艳,十分悦目;味道甜中含甘,异常适口。近年来,不独潮汕,广州等地的酒楼也有此菜肴面市,甚至在港澳及东南亚也是声名
石棉红花岗石
2024-01-11
石棉红花岗石:石棉县的花岗石、大理石储量达50多亿立方米,其中石棉红花岗石先后被毛主席纪念堂、成都火车站等建筑选用。天然花岗石是火成岩,也叫酸性结晶深成岩,属于硬石材。由长石、石英及少量云母组成。花岗石构造致密,呈整体的均粒状结构。常按其结晶颗粒大小分为伟晶、
南康辣椒酱
2024-01-10
南康辣椒酱:南康辣椒酱创始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300多年的产销历史。最早此品为民间自制自食,加工方法也比较简单。后经不断改进和提高,遂成为一种味美可口的咸辣椒酱,在县内外广为流传。但由于多为家庭制作,只有少量咸辣椒酱拿到市场销售。到清代中叶,南康县三元斋酱园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