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清稽查内务府御史衙门 相关景点共 6084 条
灵地先雕公祠
2023-08-04
灵地先雕公祠位于清流县灵地镇灵地村,年代为清。简介:坐东北朝西南,由照壁、门楼、回廊、春亭、正厅等组成,建筑面积507平方米。砖雕门楼,四柱三间三楼牌楼式。春亭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抬梁式梁架,歇山顶。正厅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抬梁、穿斗式梁架,悬山顶
梧地海会塔
2023-08-04
梧地海会塔位于清流县温郊乡梧地村,年代为清。简介:清乾隆十四年(1758)建,五层六角密檐式木心石塔,通高15米。一层为瘗葬信众骸骨的金庵,二层以上塔心建有木梯,五层为青砖内收砌筑。塔坐西朝东,一层开东向一门,二至五层每层开三门
龙池庵
2023-07-30
又名清隐庵,坐落九华山北路龙池涧西。始建于唐代;为诗僧神颖所居。清光绪年间住持僧开佛募修。民国年间住持僧华德喜植梅画梅,圆寂后尸身3年不腐,其徒将肉身装金供奉。1933年住持僧惟宝。1938年后住持僧智光。文革中被毁。原建筑面积770平方米。1984年拆旧庵
倍磊懋敬堂
2023-07-26
倍磊懋敬堂位于义乌市佛堂镇倍磊东溪路55号,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建筑坐东北朝西南,占地380平方米,为四合院式。建筑的特色在于其精美的门脸装饰,大门门楣阳刻腾蛟起凤四字,龙凤版浮雕鹤、鹿,寓意六合同春。地栿和门枕石上浅浮雕夔龙纹和吉祥八宝等纹饰,装饰精美
赤岸一村懋敬堂
2023-07-26
赤岸一村懋敬堂位于义乌市赤岸镇赤岸一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06年6月公布为市级文保点,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9号,赤岸一村懋敬堂,赤岸一村懋敬堂简介,赤岸一村懋敬堂金华市义乌市赤岸一村懋敬堂
寺口蒋蒋氏宗祠
2023-07-26
寺口蒋蒋氏宗祠位于义乌市上溪镇寺口蒋村,时代为清,类别为古建筑。2011年12月公布为市级文保点,2018年2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2018.02.09义政发【2018】9号,寺口蒋蒋氏宗祠,寺口蒋蒋氏宗祠简介,寺口蒋蒋氏宗祠金华市义乌市寺口蒋蒋
羊棚头王氏宗祠
2023-07-23
羊棚头王氏宗祠位于仙居县下各镇羊棚头村,年代为清。章安王氏羊棚头王氏宗祠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由十四、十五世先祖发起建造,正殿三间,两横厢各三间,前门面五间,小鸡笼顶戏台一个,中间天井一百多增方米,距宗祠东墙三十米处有螺丝井一口
凉峙东海风情渔村
2023-07-22
东海风情渔村—凉峙,这是一个最能体现海岛特色的村落,有宽广的沙滩,那里水清沙白,四周环翠,浪平流缓是个理想的海浴场地。凉峙以海岛特有的风情为背景,以古朴的渔村,金色的沙滩、碧蓝的海水、良好的生态和巧妙的地理构造为支撑,再现神秘、幽远的海岛文化
绍兴龙华寺
2023-07-21
夷六世孙江总、为南朝陈尚书令(世称江令)、文学家、于南朝梁太清(54759)未避难会稽龙华寺内
新一堂、继述堂
2023-07-21
新一堂、继述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新一堂坐西朝东,规模较大。由中轴线上的三进建筑、厢房及东西院墙外的两重侧房组成。中轴线上有台门、天井、门厅七间、天井及两侧厢楼三间、正厅三间及两侧夹屋、天井及两侧厢房二间、后楼三间两弄带夹
铁岭秀峰塔
2023-07-12
秀峰塔位于辽宁铁岭市内龙首山巅峰,原名秀峰寺塔,该塔建于明弘治二年(1489),距今已有500余年,位于铁岭龙首山慈清寺东南侧.塔由当时信士高璟斥资建造,主要目的是为此寺状色此塔为密檐式九级八角八面实心佛塔,为砖石结构,底座高约3米,第一层八面各有座佛1尊
天井关
2023-07-09
天井关天井关(第四批省保)时代:汉、唐至清地址:泽州县晋庙铺镇天井关,又名太行关,因关南有三眼自然形成的深穴(天井)而得名。是利用太行天险而修筑的重要关隘,晋豫两省穿越太行之交通要道,《汉书·地理志》上党高都有天井关,即天门也,是有关天井关的最早记载
壶关三嵕庙
2023-07-09
三嵕庙三嵕庙(第五批国保)时代:金至清地址:壶关县城南12公里黄家川南阳护村始建于金大定十七年(1175年),明代曾予增建,清代又进行过修葺。现存建筑正殿为金代原构,香亭与钟、鼓楼为明代遗构,余皆清代所建。庙坐北朝南,以山门为界,分上、下两院
汾阳禅定寺
2023-07-07
禅定寺禅定寺(第四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汾阳市阳城乡普会村创建年代不详,据记载北魏已有。坐北朝南,分东西两院,规模较大。东院保留建筑较完整,主要有山门、过殿、正殿、配殿;西院有戏台和关帝殿。正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前廊式单檐悬山顶
金门闸
2023-07-02
此闸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原为草闸,其作用为引莽牛河之水入永定河借清刷浑。后因河底淤滞,高于莽牛河,原闸作用遂废。后于乾隆三年(1738)移建减水石坝于今之位置,其名仍沿用旧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