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游武安紫金山麓的佛教圣地——红山寺 相关特产共 7500
方城烧麦
方城烧麦
2023-10-14
方城烧麦:清光绪年间,方城县城内开化街马玉亮(回族),始创烧麦。最初不叫烧麦叫撮子包,因感其名不雅。又因其边象快熟麦穗,随改名为烧麦。烧麦是方城著名民间风味小吃,盛誉百年。每年只做两笼,每笼400个左右。烧麦上市,即抢购一空。故此名传四方。方城烧麦做法:
哈达碑李子
哈达碑李子
2023-08-16
哈达碑李子:鞍山地区栽培李子品种有:香蕉李、朱砂李、伏李、秋李子、红李子、苹果李子、黄牛心李子、黄干核、鸡心李、杏黄李子、玉黄李子、绥棱红、田实生、台湾李子、美丽李子、卡尔塞李子等17个品种,其中朱砂李子属于地方优良品种之一。海城市东四镇哈达碑村栽植李子
如皋白萝卜
如皋白萝卜
2023-08-22
如皋白萝卜:如皋萝卜栽培历史可上溯千余年,相传在唐太和年间(公元827836年),如皋定慧僧侣早有种植,曾用自种萝卜雕刻成莲花、佛手、宝塔、灯笼等作为供品,并馈赠施主,时称菜菔,其种子叫菜菔子,供药用。后逐渐流传民间,广为种植。清乾隆庚午年(公无1750年
西乌旗酥油
西乌旗酥油
2023-08-14
西乌旗酥油:酥油是鲜奶中精华,含有生物有机体所必需全部重要营养成份,最为珍贵,是招待贵宾或重大节日享用昂贵食品。酥油,古人称其为醍醐。元代把醍醐列入御膳用北八珍之一,视为美食之珍品。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品尝过醍醐之后,即兴赋诗《大支赞公房》一首,赞曰:
泾川罐罐蒸馍
泾川罐罐蒸馍
2023-12-31
泾川罐罐蒸馍:罐罐蒸馍,普天下唯泾川才有;泾川全县,唯有县城近郊水泉、阳坡、兰家山、后沟、田家沟门几个村庄祖传世家才可蒸制。蒸馍熟后形如小罐,靠是城郊四五个村井水,用别处水却无论如何努力也不能成功。外地如要引此专利,除非大将泾川水、泾川土、泾川
海东地区特早熟玉米
海东地区特早熟玉米
2023-07-29
海东地区特早熟玉米:自2008年以来,海东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从河北、山西、宁夏等省区引进饲用特早熟玉米、菜用特早熟玉米、粮饲两用型特早熟玉米共33个品种,在平安县三合镇湾子、台两村8亩浅山地利用全膜双垄集雨栽培技术进行特早熟玉米引种试验。通过两年实验筛
莜面栲栳栳
莜面栲栳栳
2023-12-04
莜面栲栳栳:莜面栲栳栳(栲栳栳kǎolǎolao)是山西高寒地区著名传统面食小吃,属于晋菜,也太原特色小吃之一。莜面栲栳栳制法、名称来历,要追溯到1400年前隋末唐初。相传唐国公李渊被贬太原留守,携家眷途经灵空山古刹盘谷,老方丈特制了这种莜面食品以款待
双凤爊鸡
双凤爊鸡
2023-08-29
双凤爊鸡:太仓双凤爊鸡是当地著名传统食品。此名菜出自具有1600年历史历史文化名镇双凤。从地方志记载可知:相传在晋咸和六年(331年),僧人支道林因建掘地,得石龟两座,后化为两只凤凰翩然而去而得名双凤,沿用至今。双凤古镇素以俗尚儒风,人知礼仪而著称,明
青城赵家面
青城赵家面
2023-07-03
青城赵家面:赵家面是高青县青城镇八大名小吃之一,那百年老牌、地道口味深受民众喜爱。过去青城有青城大集赶三天说法。每到农历二、七前一天来赶集的人就到了,这天称为小集。也就是从这天开始,赵家人就在大附近扎棚摆摊,全家一起上阵挑水和面、烧火擀面、招呼客
龙兴御液酒
龙兴御液酒
2023-06-28
龙兴御液酒:龙兴御液酒是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特产。凤阳龙兴御液酒为明朝宫廷御酒,深受朱元璋喜爱,因此而得名。它特点是绵软爽尽,浓中带酱,风味独特,回味悠长。凤阳酿酒有限公司座落在风景秀丽淮河之滨,人文荟萃明中都古城旁,北依壮观龙兴’该寺因朱元璋出家
高平黄梨
高平黄梨
2023-08-08
主要产地在庄、永禄、釜山、
董酒
董酒
2023-12-13
现今董酒生产始于30年代期程氏酒坊,当时遵义北郊董公有好几家作坊酿酒,唯有程姓一家,由于曲好,酿出来酒香。后来,他又收留自茅台流浪来一位重病难行酿酒师傅,吸取了茅台酒之长,使之名声日益远扬,这就是董酒。其名沿用
大水头柿子
大水头柿子
2023-10-12
大水头柿子:大水头柿子是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北阳镇大水头村特产。淇县大水头柿子属净绵柿品种,个儿不大,但柔软细腻,晶莹剔透,红1滴。大水头村位于淇县鹿台风景区西2公里一个山坳里,柿树就生长在河谷两岸,一片连着一片,宛如燃烧火焰,又像天边彩霞。初看时你以
藤椒钵钵鸡
藤椒钵钵鸡
2023-12-04
藤椒钵钵鸡:相传清代四川学政何绍基瓦屋山后宿县衙,随从风寒感冒,闷油厌食,精神萎顿。学政焦虑,遂使县厨做开胃菜一道,要麻辣不见椒,肉鲜不见膘。县厨绞尽脑汁,急中生智,烹开打鸣公鸡,取藤椒炼油,调汁凉拌。学政尝后赞曰巴适。随从闻麻香而起,竟口味大开,连服三餐,
和味牛仔萝卜
和味牛仔萝卜
2023-11-18
和味牛仔萝卜:和味牛杂萝卜和味牛杂萝卜据说是光绪年间一个居住在光塔附近回族厨师发明,他将牛肠、牛膀、牛肺、萝卜用加了花椒、八角等5种味料酱汁慢火烹煮,等牛杂煮熟而萝卜又吸收了加入牛杂味酱汁后,再剪开小块,用小竹签串着蘸辣椒酱吃,入口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