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湖北襄阳周边的神农架林区旅游景点及湖北宜昌西陵峡口风景区游记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万和兰花
2023-07-18
万和兰花:万和兰花是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的特产。万和镇是中国蕙兰之乡,是与日本、韩国齐名的世界三大兰草产地之一。野生蕙兰存量占全国总量的80%。全镇现有兰花资源5千多万株,常年有2千多人从事兰花的培植和经营活动,现培植名贵兰花3万余盆。名贵品种有梅瓣、牡丹、水仙、
张氏三糕
2023-07-05
张氏三糕:前来旅游大、小峡的人们,步入巫山县城,就会听到碗碗糕、甑蒸糕、糯米年糕的叫卖声。这三糕原是巫山古城驰名的小吃。由于出自张姓的独家手艺,被誉为张氏三糕。张氏三糕由来已久。据传,明洪武年间,张氏从湖北迁入四川巫山,家境贫寒,经营糕点为生。那时,每逢腊月二
周屴板鸭
2023-10-24
周屴板鸭:周屴板鸭是湖北鄂州市鄂城区的特产。鄂州市远近闻名的特产周屴板鸭产自于鄂州经济开发区周屴村,该村现建有我市最大养鸭基地。周屴村前后大小湖泊纵横,水资源非常丰富,极有利于活鸭的放养。该村板鸭的腌腊传统工艺技术己有上百年历史,大半村民都会腌腊板鸭。周屴板鸭
石塘生姜
2023-07-21
石塘生姜:味辣、皮薄、肉嫩、鲜脆是全州石塘生姜的特点,作为全州三辣土特产品之一,以五指姜为上品的石塘生姜每年上市时都能热销一空,甚至远销湖北、广东、福建以及东南亚等国内外市场。近年来,随着标准化生产新技术的引入,石塘生姜从产量到品质都有了提升,带动了全州全县的
郧阳胭脂米
2023-07-18
郧阳胭脂米:郧阳胭脂米是湖北十堰市郧县的特产。成熟的胭脂稻籽粒饱满,浑圆,呈深黄色,比杂交稻略短三分之一。在稻谷的尾部有两条燕尾形分开的细毛。用剥壳机剥去胭脂稻外壳,椭圆形稻米呈紫红色,与胭脂相似,米粒有深红色顺纹米线。胭脂米性硬耐煮,煮时有三次膨胀过程,俗称
应城糍粑
2023-07-17
应城糍粑:应城糍粑又分为甑仁糕、发糕等,米耙包糍粑也是风味早点搭配,糍粑属于米制品类,也是应城闻名于湖北的传统节令食品,它以糯米为主要原料,间以绿豆在热油锅里炸制而成,是具有纯朴的民间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的风味小吃,其特点是色泽金黄,外酥内软,咸香滋美。
天堂寨小吊酒
2023-06-27
天堂寨小吊酒:小吊酒是安徽、河南以及湖北交界处的大别山的特产。千百年来,大别山的农户们就一直酿造小吊酒。每年秋收后,农民用辣蓼花制作的酒曲,将大米或稻谷加水蒸熟,拌入酒曲发酵十四、五天后,闻酒香加热蒸溜,出酒。这种酒口感较好,但很有后劲。农民酿成多留自饮、也有
草编
2023-10-24
草编:草编工艺制品,不仅美观大方,能给居室增添雅制的色彩,而且实用具有冬暖夏凉,透气好等特点。宜昌草编工艺品颇有名气。其中的玉米皮草编工艺制品有汽车座垫、地毯、提篮、杂品等四大类六百多个花色品种。(宜昌)
花坪牡丹
2023-10-20
花坪牡丹:丹皮是常用的中药,以根皮入药。它具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的功效。主产于四川、安徽、山东、贵州、湖南、湖北等地,建始县花坪乡自1988年来就着力在适种村发展丹皮这一名贵药材,到目前种植面积达3000亩,产值在600万以上,建起了全县乃至全州最大的丹皮基地
新乡干锅肥肠
2023-12-17
新乡干锅肥肠:干锅肥肠原是广泛流传于湖南、湖北、江西一带的特色菜,传入河南新乡后经过当地大厨的精心烹制后,具有肥肠劲道,色泽鲜美,滋味鲜香,回味悠长等特点,成为新乡一道特色菜之一。新乡干锅肥肠味道相当诱惑,不老不嫩,又辣又香,超级过瘾,绝对是米饭的杀手。来新乡
沙窝白猪
2023-10-24
沙窝白猪:沙窝白猪是湖北鄂州市鄂城区沙窝乡的特产。鄂城区沙窝乡位于市东南部,距鄂州、黄石市区各20公里,素有鄂东南山水画廊之称。该乡依山傍水,南临香莲万顷、水美鱼肥的花马湖;北靠延绵起伏、葱茏俊秀的道道山峦。境内茂林修竹,苍翠欲滴;碧水连天,渔帆点点,众多珍禽
“仙桃”牌高级拉舍尔毛毯
2023-10-18
仙桃牌拉舍尔毛毯是湖北仙桃毛纺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迈亚股份有限公司(原经编毛毯厂)于1986年全套引进日本拉舍尔毛毯生产线,采用进口优质原料,经过特殊的针织、印染、整理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高级毛毯。它具有
太白木耳
2023-12-26
东北,湖北,浙江,云南都有分布,是中国木耳的生产区,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目前人工培植以椴木的和袋料的为主。木耳子实体胶质,成圆盘形,耳形不规则形,直径3
汉南甜玉米
2023-10-26
汉南甜玉米:湖北的甜玉米,起源于武汉,而武汉的甜玉米起源于汉南,汉南是全国最早种植超甜玉米的地区之一。汉南甜玉米有水果型玉米之称,既可生食,又可熟食,是玉米家族中的娇宝宝。其甜玉米因种子干瘪,在生产管理上比其他玉米难度更大。在种植上,其它地方大多用营养钵育苗移
东安木耳
2023-08-19
东北、湖北、浙江、云南都有分布,是中国木耳的生产区,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目前人工培植以椴木的和袋料的为主。木耳子实体胶质,成圆盘形,耳形不规则形,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