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湖南新化人家门口的旅游景点紫鹊界三联峒小众景点值得打卡 相关景点共 7500
紫燕巢岩
燕巢岩
2023-09-20
燕巢岩燕巢岩,也叫燕子岩。那里有一个天然石洞,每年春天,燕子便来这里筑巢,秋后又离开。从清朝初年到现在,三百多年来,年年如此。那岩下垂下一缕青藤,已在那岩隙中生生不息地生长了近百年了,一些老人在儿童时见它如此,进入垂暮之年,它却仍是如此欣欣向荣
紫罗烟霞
罗烟霞
2023-06-28
罗山距县城东约50公里,是江、台两市界山。山高793米,连绵数十里,山多藤萝,日晒生烟,故又名烟萝山。传说唐朝时,山上有瑞光烛天,恩州守上报朝廷,奉命开山发掘,于丛石中掘出一石龛,内藏一函大佛经,始知瑞光发自经。曾有碑记其事。清进已不见碑迹
紫铜钟
铜钟
2023-08-27
铜钟,又名宋铜钟,原挂县城东关太平兴国寺内,与太平兴国寺塔同为该寺重要设施和组成部分。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岁次已亥十一月二十八日铸,咸平三年四月十七日悬挂。铜钟身高五尺五寸,围一丈一尺,厚二寸五分,八齿。形式浑厚,工艺精良
湖南烈士公园
湖南烈士公园
2023-11-08
湖南烈士公园位于市区东北部浏阳河畔,总面积153.3公顷,其中水域67.6公顷,现为全省最大纪念性与游览性相结合综合性公园。公园由纪念区、游览区两部分组成。纪念区苍松翠柏之中耸立着58.7米高烈士纪念塔,塔身镌刻湖南烈士公园纪念碑题词
界湖袁家大院
湖袁家大院
2023-08-17
湖袁家大院位于沂南县界湖镇湖西村,年代为清末—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湖袁家大院是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里界古城址
五里古城址
2023-06-30
五里古城址位于大冶市大箕铺乡五里村候文大屋南500米,战国城址。面积约10·3万平方米。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382米,东西宽270米。城垣底宽约35米、残高2-3米。城墙夯土中采集有石家河文化陶鼎足及西周时期陶罐、豆残片。城外有护城河遗迹
盐城紫云山
盐城云山
2023-07-18
云山是座土山,本是元末山东行省左丞顾原陵墓,占地10.66亩。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在陵墓土山上建道观三官宝殿。清乾隆年间改为佛寺,称紫云禅林,俗称云山.传说很久以前,茫茫海边刘庄,有一条恶龙行凶吃人,紫云仙子知道后,决心为民除害
湖南辛亥革命人物纪念馆
湖南辛亥革命人物纪念馆
2023-05-14
湖南辛亥革命人物纪念馆地址在长沙县黄兴镇黄兴故居附近,占地面积100亩,2011年9月下旬开建。辛亥革命湖南人物业绩展集中展现了辛亥革命中湖南人在省内外从事革命活动相关事迹,上篇介绍辛亥革命湘籍人士,下篇介绍湖南在辛亥革命中历史进程和地位,以时为经
刘光才墓(含紫霞庵)
刘光才墓(含霞庵)
2023-06-15
刘光才墓(含霞庵)地址:新宁县崀山镇时代:清江南提督刘光才墓所在地新宁崀山景区据《江南提督新宁刘公华轩行状》记载:新宁刘氏来自江西泰和,历代务农,直到刘承深才开始从事读书科举事业
无锡宝界山林公园
无锡宝山林公园
2023-05-20
山林公园坐落于宝双虹桥南堍,占地18公顷,西接鼋头渚风景区山体,东至蠡湖西岸,将原宝村整体搬迁后修建而成,建设规模40公顷,与湖畔片区组成山水相依相融又一湖滨胜景
古厝奉旨迁界崖刻
古厝奉旨迁崖刻
2024-01-15
古厝奉旨迁崖刻位于永和镇古厝村,年代为清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古厝奉旨迁崖刻清代镌刻,位于古厝村前一巨石东南面,坐西北向东南,其上竖刻两行四字,左侧为奉字,右侧为旨迁,楷书,风化较严重,字迹依稀可辨
荆紫关古建筑群
关古建筑群
2023-08-29
关古建筑群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城西北44公里荆关镇。该镇西傍丹江,东依猴山,居豫、鄂、陕三省接壤地带,位置险要,临着丹江航道重要码头,是商业要地、军事关口。中文名:荆关古建筑群类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淅川县荆关镇建筑年代:明清建筑
紫来桥
来桥
2023-08-01
来桥:原名桐溪桥,曾名子来桥,良弼桥,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市区龙眠河上。桥东西走向,东接东大街,西抵来街。全长48米,宽4.5米,高4.6米,五孔四垛,用麻条石垒成。最早建石桥捐助人叫方德益,是后来桐城派名人方苞(日后另行撰文介绍)祖先
湖南大剧院
湖南大剧院
2023-05-14
湖南大剧院于2013年划归省演艺集团管辖,省文化厅进行行业管理。目前大剧院主要有6大业务经营板块:剧场演出、电影放映、剧院物业管理、文化艺术交流、文化音像出版和新业态(动漫和网络经营)。是目前湖南文艺行业里一家高档次、大规模综合性多功能大型文艺演出场所之一
紫星佛教石刻
星佛教石刻
2023-06-06
星佛教石刻位于帽镇星村顶溪园自然村,年代为明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星佛教石刻刻于明永乐八年(1410年),坐西北朝东南,石刻中间竖刻阿弥陀佛,两旁刻多行,字体楷书,计211字。该石刻对于研究闽南地区佛教文化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