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湖南省湘西芙蓉镇介绍 相关特产共 4530
对塘坪柑橘
对塘坪柑橘
2023-10-29
对塘坪柑橘: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邮亭圩对塘坪村位于零陵区东北部,居丘陵坪地,村委会驻8组,辖15个村民组。总面积8.18平方千米,总人口410户、1488人。零陵区是湖南省柑橘生产重点县区,全区种植总面积达11.05万亩,实现柑桔总产8.7万吨,其中零陵区的邮
花桥板栗
花桥板栗
2023-07-18
花桥板栗:花桥板栗原产于湖南省湘潭县茶恩寺花桥管区,是湖南省主要地方特产。板栗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在国外它还被称为人参果。在古书中最早见于《诗经》一书,可知栗的栽培史在我国至少有二千五百余年的历史。据科学实验证实,栗子的营养丰富,果实中含糖和淀粉高达70.1
古丈红茶
古丈红茶
2023-07-18
古丈红茶:古丈红茶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古阳、高峰、默戎、断龙山镇、红石林、坪坝、岩头寨现辖行政区域《古丈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古丈红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古政〔2016〕75号)古丈县地方标准:《古丈红茶生产加工技术规程(草案)》
清苑熏香
清苑熏香
2023-08-04
清苑熏香:清苑熏香一、主辅料(一)主料:野芙蓉。选用产地范围内野生或种植的生长70天以上的野芙蓉全株,晾干或烘干,水分小于等于10%;粉碎至100目储存,贮存期不超过2周。(二)辅料:根据不同的品种,选用以下辅料:1.沉香粉:选用沉香木干燥脱水,粉碎加工成10
沙坪湘绣
沙坪湘绣
2023-11-02
1995年,首批百家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原湖南省长沙县沙坪乡,今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捞刀河中国湘绣之乡的美誉。座落于中国湘绣之乡的
包谷酸炒腊肉
包谷酸炒腊肉
2023-07-19
包谷酸炒腊肉:包谷酸是湘西人的叫法,在湘西州龙山县某些土家族聚居地区又将它叫做杂辣子。我的老家在湘西州龙山县的八面山上,每年秋收之后,当地百姓都会制作包谷酸。包谷酸制作特别简单,但也各有各的特点。制作时,先用石磨将玉米粒磨成粉,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了打米机,但
石牌百合
石牌百合
2023-10-26
石牌百合:石牌位于湖南省龙山县县城北33公里,总面积68.3平方公里,一万六千多人。近年来,龙山县石牌由于百合产业大力发展,从一个普通的边贸小镇,一跃成为享誉全国的一村一品百合示范。多年来,百合种植与加工逐步成为石牌主导产业,全镇农户80%以上的收入来
土家锦
土家锦
2023-10-27
土家锦:土家锦是湘西土家族的一种传统工艺品和实用品,又叫西兰卡普。土家语,西兰即被子,卡普即花。湘西土家姑娘几乎个个都是织锦能手。它是沿袭古代针织加工法,用多种彩色丝线编织图案,多为菱形结构,产品有床罩、窗帘、坐垫、各种壁挂等120多种2900多个图案产品畅销
边城香醋
边城香醋
2023-07-19
边城香醋:湘西自治州醋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以传统香醋及醋饮料生产为主的高科技食品生产企业。公司生产的神秘湘西系列香醋以湖南西部山区优质大米为主要原料,选用武陵山区特有的多种中草药植物接种制曲,兑以当地山泉水,采用独特的传统发酵工艺与现代酿造技术相结合,历经一年
南县小龙虾
南县小龙虾
2023-07-18
南县小龙虾:南县小龙虾湖南省益阳市南县行政区域内的三仙湖镇、中鱼口乡、青树嘴、南洲、麻河口、华阁、明山头、茅草街、厂窖、武圣宫、乌嘴乡、浪拔湖现辖行政区域南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南县小龙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请示》(南政报〔2016〕43号
巫陵牛
巫陵牛
2023-07-17
巫陵牛:产区的娄山山系、武陵山系和大娄山系以北地带,由于牛只来往频繁,产于湖北的恩施牛、湖南的湘西牛和贵州的思南牛来源相同,生态条件基本一致,体型外貌亦极相似,应属同牛异名,故予归并,并取名为巫陵牛。分布于湘、鄂、黔三省交界地区,在湘西者主产于凤凰大庸、花垣、
祁阳槟榔芋
祁阳槟榔芋
2023-07-18
祁阳槟榔芋:祁阳槟榔芋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文明铺、龚家坪、大村甸、文富市镇、黎家坪现辖行政区域《祁阳县人民政府关于祁阳槟榔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划定产地范围的请示》祁政〔2016〕25号祁阳县企业标准:Q/SSHR0012016《祁阳槟榔芋》
挑花锦绣
挑花锦绣
2023-10-27
(湘西)
会同魔芋
会同魔芋
2023-07-18
湖南省会同县林城镇、坪村镇、堡子、马鞍、金竹、若水、团河、广坪、沙溪乡、连山乡、地灵乡、高椅乡、炮团乡、金子岩乡、青朗乡、漠滨乡、蒲稳乡、宝田乡共18个乡镇的现辖行政区域
三家村藕粉
三家村藕粉
2023-09-07
三家村藕粉:三家村藕粉莲藕,又名荷、莲、芙蓉,原产印度,属睡莲科多年水生植物。莲藕经磨、滤、晒,便是老少皆宜、食用方便的藕粉。三家村藕粉出自余杭崇贤三家村及其周围数十里藕乡,历史悠久。唐朝诗人白居易在《余杭形胜》诗中有绕郭荷花三十里的句子。在南宋时,已成为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