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湖山歌碑 相关景点共 6274
兴福院寺碑
兴福院寺
2023-05-23
兴福院寺位于清水县土门乡新义村(寺下村)南50米。年代为明代,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1989年8月28日公布为清水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中心点为基点,碑座四周10米以内。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西、北周界为基础各向外延伸20米。
离湖
2023-06-07
吴克计监利多。湖北是于之省,监利乃百之县。县域所辖尽皆乡水村。被陆地围着的大片积水叫。监利县境地处的江汉平原,为历史上著名的云梦泽所在地。云梦泽是涵盖今江汉平原和湖南北部的大水泽
永兴湖
永兴
2023-07-11
永兴坐落在凉城县永兴镇,永兴镇即得名于永兴,永兴东西长2公里,南北宽1公里,湖水最深处达8米,是由永兴镇周围的泉水汇集而成,所以永兴的湖水清澈透明,味道甘甜纯正,是上好的饮用水和灌溉用水。中养有鲤鱼、鲢鱼、草鱼、鲫鱼等,各种鱼的味道纯正,肉质鲜嫩
汾湖
2023-11-19
,古称分,是春秋战国时期吴越的分界,东西长6公里,南北长3公里,水域总面积9700亩。因她的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特殊,许多文人墨客对她情有独钟,并成为了观赏湖泊。汾位于浙江嘉善、江苏吴江交界,东西长6公里,南北长3公里,一半属浙江、一半属江苏
武翼大夫夫妇合葬墓(含碑)
武翼大夫夫妇合葬墓(含
2023-10-07
武翼大夫夫妇合葬墓(含)位于芦阳镇,时代为清代。2009年7月6日,武翼大夫夫妇合葬墓(含)列入景泰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坟茔四周10米内。建设控制地带:坟茔四周30米内,武翼大夫夫妇合葬墓(含),武翼大夫夫妇合葬墓(含)简介,武翼大夫夫
松叶湖
松叶
2023-10-16
介绍松叶原名达尔滨湖,位于杜鹃东南10公里处,距兴安林场12公里,在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属于火山堰塞,南北长1300多米,东西宽150多米,面积314公顷。呈弯月形,湖底平坦,湖面开阔,天连水,水连天,天一色。湖里生长着多种野生鱼类,夏季候鸟群居
《西门大夫庙记》碑
《西门大夫庙记》
2023-09-01
西门大夫庙记宋安阳县《西门大夫庙记》原立于河南省安阳县安丰公社北丰乐镇东的西门大夫庙内。西门大夫庙约始建于汉代,据记载,北齐、宋、明等朝又先后几次加以修葺。庙宇今已不存,但基址仍明显可见。现有宋、明、清三代撰刻的石碑
汉高祖刘邦斩蛇碑
汉高祖刘邦斩蛇
2023-09-01
汉高祖刘邦斩蛇是后人为纪念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而立的碑记。据史籍记载,刘邦斩蛇之后就隐藏在芒砀山泽岩石之间,后来返回沛县杀了县令,扯旗造反,早期就活动在芒砀山一带,并以此为根据地,招兵买马,扩充军队。后经数年,终于在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王朝
华县李元谅碑
华县李元谅
2023-10-02
华县李元谅李元谅(732~793),先世为安息(古波斯)人。本姓安,在潼关领兵10余年。建中四年(783)出兵击败朱泚部,收复华州,晋镇节度使。次年,与李晟等收复京师。贞元三年(787),与吐蕃会盟有功,赐姓名李元谅,任陇西节度使
柳毅井及碑
柳毅井及
2023-04-01
柳毅井在东山席家启园畔,旁为桔林,距太湖不足200米。相传神话故事《柳毅传书》的柳毅就是从此井进入龙宫的,井以此得名。井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南宋《吴郡志》即已记载此井。井圈为浮康石凿成,苔痕班驳,古趣盎然井似不深,可俯身探鞠,而旱涝无盈沽,风要亦不浊
唐王湖
唐王
2023-11-11
唐王位于邹城市区南部,顺河路和峄山路的交汇处,北靠博物馆,南临唐王小区,东依风景秀丽的护驾山,西临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孟庙、孟府。唐王上游有两大水系注入,一是孟子涵洞之水渗为小溪,淙淙不断,经五龙潭而后注入避水
歧山湖
歧山
2023-07-04
歧山位于崆山白云洞西4公里,以度假休闲为特色的风光资源。岐山最大蓄水量1.7亿立方米。建有商周古城、激流勇进、中华名塔园和一批水上游乐项目。投资用1800万元的岐山银苑已投入使用,投资2000余万元的岐山度假别墅群正在建设之中
金莲湖
金莲
2024-01-10
上林县金莲又名为木棉水库,金莲旅游景区位于上林县城的北面,距县城8公里。中文名:上林县金莲地理位置:上林县城的北面著名景点:莲音寺天王殿别名:木棉水库
岐山湖
岐山
2023-07-04
岐山岐山位于崆山白云洞西南2.5公里的岐山景区,始建于1958年,是县内农业灌溉用人工水库,库容量为1.76亿立方米。湖水清澈无污染,水质达国标二级。该具有水面开阔,湖岸线长的特点。开发度假、游泳、垂钓、戏水、游乐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女皇御书升仙太子碑
女皇御书升仙太子
2023-10-30
升仙太子位于洛阳东30公里偃师市府店镇南缑山之巅。这里是传说中周灵王太子晋升仙的地方。武周圣历二年(699年),武则天于二月初四日由东都洛阳出发赴嵩山封禅,途中留宿缑山,游览了刚刚竣工的升仙太子庙,一时兴至,便撰写了这篇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