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溪后村后厅祠堂 相关景点共 7500
闽王王审知故里王家寨
闽王王审知故里王家寨
2023-08-31
闽王王审知故里王家寨,始建于唐代,时为固始县建安乡第一都临泉,是时任固始县县令的王晔,即王审知五代祖为其子孙繁衍而建的宅第。王家楼的选址极具江淮地区民居特点,宅第周围为环水相拥,建有楼台、庭堂、祠堂等建筑,规模可观
松泉堂
松泉堂
2023-08-03
松泉堂位于梅山乡西书,年代为清。松泉堂属清代祠堂类建筑,坐西南朝东北,平面呈长方形,建筑面积为578.72平方米,总占地面积为936.96平方米。由矮围墙、墙内空坪、下堂、中天井、正堂及两侧厢房、过水亭、护厝组成,主体建筑面阔3间,进深9柱
晋中二郎庙(真君府)(旧电影院)
晋中二郎庙(真君府)(旧电影院)
2023-07-07
因原为梁氏祠堂,与古城内吉祥寺同为平遥梁官梁氏祖业,且因与北大街二郎庙区别,故也称梁二郎庙、南二郎庙、真君府。是道教场所。是一座专门供奉二郎神的庙宇群
雷州吴氏宗祠
雷州吴氏宗祠
2023-06-29
雷州吴氏宗祠位于雷州市英利镇青桐。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建。坐西北向东南,原是两座前后排列的四合院砖木结构硬山顶祠宇,1925年为防匪侵扰,砌砖石围墙把两座祠堂连成一体,成为占地面积202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四进五厅七天井一亭三楼的建筑群体
济我梁公祠
济我梁公祠
2023-06-27
在怀城镇高凤高凤小学旁有一座祠堂——济我梁公祠,她象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怀集县城,整座建筑艺术精美,是怀集县至今保存完好的极具岭南特色的古建筑。怀集原本古建筑颇多,只因破四旧思想影响而使大批古祠庙古楼堂毁于一时,特别是县城几乎绝迹
杨树陂蒋氏宗祠
杨树陂蒋氏宗祠
2023-05-24
杨树陂蒋氏宗祠位于壶天镇山坪,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为湖南境内清代典型宗祠代表建筑。整个建筑现存的38根圆柱,均为洋灰抹面,柱顶均用木构件制成的似西洋风格的构件装饰,墙上有1946年绘制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祠堂现存建筑保护较好
升庵祠
升庵祠
2023-04-15
升庵祠坐落在昆明西山山麓、滇池之滨的高峣。是明万历年间人们为纪念杨升庵,将其旧居碧峣精舍改建为祠,供奉其塑像。这是一座三院三殿的中式庭院,背靠西山,面临滇池,旁有清泉,花木繁盛,幽雅秀丽。祠内古木参天,楼台亭阁巍然肃立,祠堂静谧
龙虎山茶叶产业观光园
龙虎山茶叶产业观光园
2023-09-19
龙虎山茶园位于烟乡苏家坪,这里青山灵秀、草木茂盛。行走在无边茶海中,闻茶香、采春茶、听鸟鸣、品香茗,将自己置身于自然之中,给心灵放一个宁静清幽的假吧!赏茶路线:通江县城—瓦室镇—烟乡—龙虎山茶园
丘复旧居
丘复旧居
2023-08-05
丘复旧居位于蓝镇蓝坝里下路23号,丘复建于1914年,二层围楼式建筑,坐西向东,砖、土、木混合结构,占地约900平方米,以大天井为中心,三侧起二层楼房,一层开五厅八间。丘复(1874年7月1950年11月),原名馥,谱名柰芳,字果园,又字瘦樵,号荷生
王诤将军故居
王诤将军故居
2023-07-18
王诤将军故居位于武进区洛阳镇戴天井桥浜头,原为王诤祖父购置,坐北朝南,前后3进清式农舍院落建筑,面阔三间,故居环境优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农舍。1909年,王诤生于戴天井桥一户耕读人家,幼时常参加农业生产。他在天井桥度过了十几年的幼年和少年岁月
中山鹿鸣湖
中山鹿鸣湖
2023-06-25
鹿鸣湖位于广东省中山板芙镇白,景区群山环抱、溪水汇聚、山青水秀、泉清石奇、竹木成林、鸟语花香,凭借丰富的水资源,天合人造一碧湖水,湖光山色颇为优美。附近更有中山八景之南台夜月、鹿鸣故乡、二门槛水库、禽蜞塘水库、白水流槽等自然景观互相辉映
紫来楼
紫来楼
2023-06-23
紫来楼位于广东饶平县樟镇乌,始建于明末,扩建于清初。明嘉靖年间,钟氏祖先从福建丁洋搬迁至此,创乡定居。至明末,为保族人安居乐业,以免受兵乱、盗贼之苦,建造了紫来楼。后来随着宗族的不断壮大,便在清初扩建外围,名曰拱赐,形成二围土楼
明中村古建筑群
明中村古建筑群
2023-06-16
明中古沅陵县荔乡明中村,明清中晚时期的古民居建筑群。这些老屋均坐西朝东,由多组天井合院组成,小溪绕老屋墙脚而过,幽幽古井沿而立,墙院外,参天古树掩映。寨子里的古建筑都是石头城墙相围而成的窨子屋,居住在此的村民依然保持着淳朴的民风
石竹寮灵隐寺
石竹寮灵隐寺
2023-04-02
灵隐寺位于文成县富岙乡石竹寮。元至正三年(1343)始建,清康熙(16621722)间被山洪冲毁。当地人嫌址狭窄,劈并砌石拱桥10座,通阔32米,净跨8米,添作基面重建。从西而东,以巨墙隔成两纵轴式:南为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顶式
青龙泉遗址
青龙泉遗址
2023-06-08
青龙泉遗址位于郧县杨镇财神庙,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4.5万平方米,经过多次发掘,中国社会科学院曾出版发掘报告《青龙泉与大寺》。(第四批)信息来源:湖北省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