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灵岩禅寺 相关信息共 5229
白瀑寿峰禅寺
白瀑寿峰禅寺
2023-12-01
白瀑寺(白瀑寿峰禅寺)为北京门沟头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门头沟区田庄办事处淤白村北的金城山下。辽乾统初年,昌平、玉河、矾山、怀来四县信徒集资,就地建造佛寺,初名白瀑院,后改白瀑寿峰禅寺,通称白瀑寺。辽代后期,华严宗高僧圆正法师游方至燕京宛平县金城山弘传佛法
赤字岩
赤字
2023-09-27
赤字位于峨山城西约7公里的通济桥南侧山腰,上有明朝游击将军邓子龙题写的威震遐荒4字。邓子龙系江西丰城人,明万历年间长期镇守云南。后来有人顺着字迹用錾子勾了轮廓,故至今仍清晰可见。又因为字呈暗红色,所以称题字为赤字
大佛岩
大佛
2023-07-23
:大佛景区位于岛西北部。景区以大佛著称,大佛是桃花岛的标志,相传安期生泼墨成桃花石于此,也是金庸笔下《射雕英雄传》中桃花岛岛主黄药师的主要活动场所。2001年,在该景区的散花湖畔,建起了我国唯一的海岛影视基地射雕英雄传旅游城,50多座依山而筑
弥陀岩
弥陀
2023-06-07
弥陀,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清源山左峰山腰一啸台上。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依石壁建仿木构石室,面宽5.6公尺,门额刻阿弥陀佛。室后壁面浮雕阿弥陀佛立像,高5公尺,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有一线天、云台、连心石、泉窟观瀑、泓一法师舍利塔等景观
能仁禅寺
能仁禅寺
2023-04-30
始建于梁天监二年(503),距今已1400多年。唐代兴盛佛教,德宗时翰林学士陆贽舍宅筑基,名福业院,后改称报国院。宋代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称承天院,政和七年(1117)改称能仁院
海宁禅寺
海宁禅寺
2023-07-17
沿山路攀缘或乘缆车可至三元宫。三元宫是云台山区的主庙,也是花果山的主体建筑。三元信仰源远流长,早在1600年多年前东晋时代,干宝的《搜神记》上便载有东海人陈光蕊,生了三个儿子,得道升仙。分管天、地、水三界的记叙
赵武灵王野台
赵武王野台
2023-05-11
赵武王即位之后,礼贤下士,闻过则改,躬亲国政,经过十几年努力,国势渐强,遂图谋攻打中山,向北方拓展领土。赵武王十七年(前三0九),赵武王出九门(今河北正宗东南)巡游,下令建造野台,(今河北新乐北,作望台)
苏州皇罗禅寺
苏州皇罗禅寺
2023-11-21
皇罗禅寺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北段,埝浜村,北靠湘城,东邻阳澄湖,并有官泾江流经寺后,寺院三面环水,寺内长廊水榭,风景秀美。寺院始建于唐朝中叶时期,原名为积善庵,当时香火兴旺,香客遍布于江南各地,南宋建炎元年(1107年),创自西域僧人德胜,时名为积善庵
鄂州古灵泉寺
鄂州古泉寺
2023-06-07
泉寺又名圆通寺、资福寺、西山寺,中国佛教净土宗发源地。位于鄂州西山的青龙、白虎二山之间。是东晋高僧慧远所建,寺中有泉出崖穴间,因迎文殊像供奉于此,盛传泉中有灵光呈现,故名菩萨泉,又名泉,西山寺亦名古泉寺。距今已有一千六百余年的历史
灵鹫乡朝阳洞
鹫乡朝阳洞
2023-09-18
朝阳洞在营山县城东面,鹫乡青羊村的一个石崖上。洞坐西朝北,洞顶有青羊宫,为历代道家炼丹修道之所。洞内四壁存明清时代石刻题记十四幅,均保存完好。鹫镇境内遗存有建于清道光元年的古建筑鹫文庙、青羊宫
观日岩
观日
2023-04-28
观日位于蜈支洲岛的东南悬崖处。站在上凭海临风,俯瞰全岛,辽阔的南海尽收眼底。悬崖下面,怪石嶙峋。当风平浪静的时候,你也可以乘快艇环岛一游,石景千奇百怪,观日就像一尊天然大石佛,又像一只巨龟缓缓爬向大海,期望回到自己的故乡,故又称金龟探海
百感岩
百感
2023-09-04
百感通天位于县城西北45公里处,与万福山相对望的百感山中,是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当年在向武作十六天之游中重点考察的风景点,他对此记载最详细,评价也最高,他写道:百感洞,雄遂宏丽,曲折窈窕,杳渺幽闭,堪称名壁……并赞美此为西来第一
虞山宝岩景区
虞山宝景区
2023-10-21
景区位于虞山南麓宝湾,临湖依山,空气清新,为天然氧吧。园内千年古刹宝禅寺,香烟缭绕,周边竹海环抱,杨梅茂盛。民俗看杨梅、烧莳香传承至今已达900多年。景区内尚有小云栖寺、石洞冷泉、连城石壁、帝师园、虞山印象和生态科普馆等展示虞山人文与自然资源的新老景点
灵岩洞遗墨题刻
岩洞遗墨题刻
2023-08-09
岩洞遗墨题刻位于婺源县,时代为宋清。岩洞群题墨,洞群中留有宋元明清名人之题墨、题刻2000余处,这些摩崖石刻均刻在悬崖峭壁之上,集文化、书法和石刻艺术于一体,历代名人题词有名将岳飞、理学大家朱熹,齐彦槐等。岩洞遗墨题刻被公布为江西文物保护单位。
震泽慈云禅寺
震泽慈云禅寺
2023-11-03
慈云禅寺创建于宋咸淳(公元12651274年)年间。明正统中(14361449年)重建,旧名广济寺。明顺年间(14571464年)赐今额。中有浮屠五级,相传三国赤乌13年(250年)初建,明万历五年(1577年)寺与塔均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