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烟洲书院 相关景点共 1820
螺洲奎光阁
奎光阁
2023-06-04
奎光阁位于仓山区螺镇店前村陈氏宗祠东侧,又名文昌阁。始建于明代中叶,原为螺陈氏族长为祝愿子弟们文运亨通、金榜题名而建的崇祀魁星神的场所,后改名奎光阁,作为陈氏家族子弟课读之所,是古代螺地区著名的四大书斋之一。建筑坐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364平方米
岳阳金鹗山孔子书院
岳阳金鹗山孔子书院
2023-05-15
金鹗山孔子书院座落在岳阳金鹗山南麓翠绿丛中,始建于清光绪十年,1995年恢复重建。书院内建有藏书楼、讲学堂、孔圣堂、山长轩等。书院与藏书阁,是千百年前的高等学府与图书馆,曾伴着朗朗书声与淡淡墨香,成为文人学士们的向往之地
盐洲红树林保护区
红树林保护区
2023-06-21
红树林保护区位于惠东县黄埠镇白沙村村边,约71369平方米,主要保护沿海滩涂红树林和候鸟。红树林四季常青,树木盘根错节,既能防风固沙,又为鱼、虾、蟹、各种鸟类提供良好的繁衍生息场所
岳麓书院教学斋
岳麓书院教学斋
2023-05-14
教学斋是岳麓书院学生自习的地方,讲堂两旁有南北二斋,分别为教学斋和半学斋,均为昔日师生居舍,过去学生大量的活动时间就是在这里自修。书院建斋舍历史悠久,自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始建斋舍52间,现存建筑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学堂时改建
共城百泉书院
共城百泉书院
2023-08-27
百泉书院宋元时称为太极书院,位于百泉湖东岸。创建时间为宋,到了元时,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关键人物是姚枢,姚枢曾任燕京(北京)行台郎中,1141年辞官来辉隐居,耕荒种田,耕读自乐,自刊《小学》《论孟》等书,散之四方,以惠学者
梅石书院旧址
梅石书院旧址
2023-06-06
梅石书院位于市区东北梅石街泉州一中校舍内。东西长37米,南北长83米,三进深,中为讲堂,后殿祀罗一峰,两旁建屋48间。西侧有石裂为五瓣,形似梅花,称梅花石。明代翰林院编修罗一峰(罗伦)被贬到泉州,于此建草堂讲学
洣泉书院(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活动纪念馆)
洣泉书院(中国工农红军革命活动纪念馆)
2023-06-10
洣泉书院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始建于宋嘉定年间,原名黄龙书院。乾隆十八年(1753年)由知县周仁魁重修,并拔官田充实经费,更名为烈山书院。嘉庆二年(1797年)酃县知县赵宗文增修斋舍,因县有洣水发源南境之根索岭下自东南流入西北,贯穿县境
南山寺及南屏书院
南山寺及南屏书院
2023-08-07
南山寺及南屏书院位于福建省云霄县莆美镇莆南村。南山寺又称莆美岩,面积约4500平方米。
苍霞洲基督教堂
苍霞基督教堂
2023-11-15
苍霞基督教堂位于台江区苍霞文通弄17号,1924年由英国圣公会重建,占地面积805平方米,为哥特式三层砖木结构,坐西南朝东北,呈十字形排列。该堂是福州地区现存的具有典型英国风格的建筑,其规格宏大,保存较为完好
平江天岳书院
平江天岳书院
2023-05-15
天岳书院位于湖南平江。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知县杨世芳倡建于今三阳乡天岳村小天岳山,故有其名。乾隆十一年(1746)起,先后迁建于县城东、西。嘉庆九年(1804),知县徐以垣再迁至城西五龙山,改名昌江
罗霍洲江心公园
罗霍江心公园
2023-06-09
罗霍位于团风县城以西,与县城隔江相望,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江心。上距武汉阳逻长江大桥、下距鄂黄长江大桥均为20公里,四面环水,滩涂总面积17平方公里,南面长江岸线5.3公里,堤高高程27.7米,航道长年水深11米,汛期主峰水深20余米
烟台海昌鲸鲨海洋公园
台海昌鲸鲨海洋公园
2023-08-14
台海昌鲸鲨海洋公园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海昌渔人码头,是世界上第一家以鲸鲨为主题的海洋科技馆。建筑外形采用了别具一格的鹦鹉螺状,内部设有鲸鲨展区、鲨鱼展区、水母展区、深海探险等十大特色功能区。通过声、光、影等多种现代科技,向游客呈现出丰富其妙的海洋世界
游文书院“四照堂”
游文书院“四照堂”
2023-10-21
游文书院四照堂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游文书院四照堂位于城区书台公园内常熟市书画院。系雍正三年(1725)粮储道杨本植所建,后屡次重修增建。光绪二十八年(1902)书院改办常昭学堂,后改名常熟公立高等小学西校,宣统二年(1910)停办
彭明治故居(含青山书院)
彭明治故居(含青山书院
2023-06-11
彭明治故居(含青山书院)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时代: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地址:泉峰街道青市村保护范围:以外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60米处,彭明治故居(含青山书院),彭明治故居(含青山书院)简介,彭明治故居
甘泉石(甘泉书院遗址)
甘泉石(甘泉书院遗址)
2023-07-30
儒家理学书院遗址,可以想见当年九华山上儒释两教相互调和的风气。导游明代理学家们把讲学的风气刮上了九华山顶。王阳明倡仪在九华建书院讲学于前,湛若水在九华聚众讲学于后。湛若水是明代哲学家,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的理论,而王阳明则主张致良知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