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牛头镇抗日武装起义指挥部旧址马保三故居 相关景点共 7500 条
苏嘉铁路75号日军炮楼
2023-04-02
苏嘉铁路75号桥日军炮楼位于苏州吴江区盛泽镇群铁村苏嘉铁路75号桥东南侧。苏嘉铁路建于1935年,1936年7月通车,曾在1937年的淞沪抗战期间发挥过重要作用。1937年11月,日军侵占吴江后,重兵把守苏嘉铁路,沿线修筑了许多炮楼镇压抗日武装
广宁县农民协会旧址(梁家祠)
2023-06-26
位于广宁县南街镇新楼江布村,距县城仅1公里。1924年10月10日,广宁县农民协会在县城南街举行成立大会,各区乡代表和农会执委300多人以及农会会员1000多人参加大会
后洋飞凤寺惠安暴动红军二团军事会议旧址
2024-01-11
后洋飞凤寺惠安暴动红军二团军事会议旧址位于山霞镇后洋村。寺始建于清,面积223平方米,坐北朝南,由山门,两厢、大殿组成。2003年由村民集资翻建。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和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一营营部旧址(奎光书院旧址)
2023-08-12
旧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永宁镇城南路15号。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总面积690平方米。200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奎光书院,为铜鼓客籍人周玉衡所创办,是在奎光堂的基础上创办起来的,奎光堂自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就已集资筹办
红二军团总部北邑碉楼岗哨旧址
2023-05-05
红二军团总部北邑碉楼岗哨旧址位于昆明市富民县永定镇北邑村委会北邑村。1936年4月10日,红二军团从嵩明的阿子营一带向昆明挺进,旁晚突然向西进入富民地域,殿后的六师十八团成为前锋,军团总参谋长李达随十八团行动,路上李达交代任务:六甲战斗打得很艰苦
师古桥小学——叶剑英、田汉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旧址
2023-06-12
师古桥小学——叶剑英、田汉开展抗日救亡活动旧址位于衡山县开云镇农科村师古桥旁边,距衡山县城和南岳古镇均为15华里。当年的师古桥小学办在位于长衡公路南侧小溪边的一座古寺庵里,庵内有一处能容纳二三百人的操坪,另有众多的厢房,其中有三间被作为教室使用
衡山岳北农工会旧址——刘捷三公祠
2023-05-24
衡山岳北农工会旧址——刘捷祠位于衡山县白果镇白果村大屋组刘捷祠,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23年4月,中共湘区委员会特派遣刘东轩回岳北开展农动。刘东轩回到岳北后,很快发展了彭桂峰、杨仕润、李甘林等一批积极分子
王家大楼日军驻卫司令部旧址
2023-08-27
王家大楼日军驻卫司令部旧址为卫辉近代民族实业家王锡彤(字莜忊,号悔斋,晚号抑斋)家私宅,解放后曾作为市委办公楼使用,位于城内道西街丽湖花园内,民国初年建,现为卫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豫陕鄂军政大学旧址(鲁山文庙)
2023-08-26
豫陕鄂军政大学旧址现存文庙大成殿和崇圣祠两座建筑。大成殿始建于唐贞观四年(630年),盛于宋,金代兴定壬午大成殿大修定型,新增孔子携徒像。现存建筑为金代仿宋建筑。崇圣祠为清乾隆57年(1792年)建筑,面阔七间
四黄闽中游击纵队驻地旧址
2023-08-02
四黄闽中游击纵队驻地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书峰乡四黄村芦前自然村。1947年4月闽中游击纵队成立后,即沿着莆(田)仙(游)边向西挺进,准备到戴云山与左丰美率领的闽浙赣游击纵队会师
红四、六军会师旧址--南平文庙
2023-06-07
红4、6军会师旧址位于荆州市公安县南平镇南平文庙。1929年11月,中央军事部发出指示:湘西红军如果在鄂西更便于发展,或武汉更混乱时,可与鄂西红军会师。鄂西特委和湘鄂西前委接到指示后,积极进行会师准备
中共黑龙江省工作委员会和省政府旧址
2023-05-17
黑龙江省委旧址位于北安市交通路十三道街南侧,这是一幢灰色二层楼房。老单说,这幢楼房约建于1944年,当时是伪满北安县公署。楼占地面积不小,总建筑面积共有3472平方米。楼型呈V’形,原为灰色,北安人称其为大灰楼
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
2023-03-19
清陆军部和海军部旧址是北京市东城区一处清末民初仿欧洲古典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群,属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平安大街北侧张自忠路3号院(原铁狮子胡同1号)(北纬39°55′58.29、东经116°24′31.68)
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公卖处旧址
2023-08-13
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公卖处旧址位于江西茨坪店上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文名: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公卖处旧址外观:按原貌修复并正式对外开放
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旧址群
2023-04-14
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旧址群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在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史上历时最久、成效最著。它在现代文化启蒙中,以实业促教育,以现代集团生活取代以家为中心的农耕生活和人生理想,以教育社会化、日常化打破学校界限,并以施教者与受教者的本土化与现实目标的一体化体现了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