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王大中丞祠 相关景点共 5371
梁鄱阳忠烈王萧恢墓石刻
梁鄱阳忠烈萧恢墓石刻
2023-11-20
鄱阳忠烈萧恢墓,在南京东北郊甘家巷西,位于萧憺墓东60米。萧恢字弘达,梁文帝萧顺之第九子。天监元年(502),封鄱阳,普通五年(524),进号骠骑,七年死于荆州任上,时年51岁,赠侍中、司徒,谥曰忠烈。萧恢墓前现存石辟邪二,东西相向,相距20米
兼六公祠——东莞新三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
兼六公——东莞新三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
2023-06-16
兼六公——东莞新三区抗日民主政府遗址位于寮步镇泉塘村泉新街5号,GPS坐标:北纬22°5857.5,东经113°5213.4,海拔高程17米。兼六公始建年代不详,现保存清代建筑风格,坐西南向东北,三间两进合院式布局,面阔9.47米,进深13.08米
王看九女筑坟筑坟遗址
看九女筑坟筑坟遗址
2023-11-11
看九女筑坟筑坟遗址位于看村东、白石村北,形成年代不详。当地群众中至今流传有两种传说:一说为坟中葬有同胞姐妹九人;一说为同胞姐妹九人,无亲兄弟,其父母去世后埋葬于此,为表孝心,九兄妹用衣襟兜土为父母筑坟,以图天长地久。多数人认为第二种传说更为合理
喀喇沁右翼旗蒙古王陵
喀喇沁右翼旗蒙古
2023-07-13
喀喇沁右翼旗蒙古陵,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三家蒙古族乡新爱里村东北1.5公里处龙旦山下,为喀喇沁右翼旗历代扎萨克及其亲族之陵园,当地俗称王子坟。中文名:喀喇沁右翼旗蒙古陵地理位置: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三家蒙古族乡新爱里村东北所处时代:清代保护级别:第八批全国
朱权墓与乐安王墓
朱权墓与乐安
2023-05-16
朱权(13781448)是明代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洪武二十七年(1394)封为宁,封地在大宁(今锦州、承德一带)。永乐元年(1403)改封南昌,朱权博学多才,撰有《通鉴博论》、《汉唐秘史》、《诗谱》等
郑州孔氏家庙
郑州孔氏家庙
2023-05-06
该家庙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距今已历千年,是宋真宗赵恒钦命留守羽腾为唐代兵部尚书左孔戣、国公孔纬督建的家庙;亦是孔氏家族后代守坟奉祀和祭祀先祖的家庙
昭德王庙(含下守遗址、新茶亭)
昭德庙(含下守遗址、新茶亭)
2023-04-08
昭德庙(含下守遗址、新茶亭)位于临武县麦市乡,时代为清。2012年,昭德庙(含下守遗址、新茶亭)被郴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5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向各至外延20米处。
张王堡李氏家族墓地
堡李氏家族墓地
2023-04-19
李氏家族墓地位于临潭县新城乡张堡村北2公里。是一处家族墓地。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为明代镇守洮州荣禄大夫佥右军都督李达家族墓地。地表原有陵园建筑,已毁,封土夷为平地。原有奉敕镇守洮州荣禄大夫佥右军都督李公之墓墓碑,已毁
云龙牌坊与王氏虚堂
云龙牌坊与氏虚堂
2023-06-14
始建于明崇祯十二年(1639),为旌表该村举人姓所建。坊高14米,宽14.3米,进深4.35米,全木结构,歇山单檐,檐下饰蜂窝状,如意斗拱七层,6柱穿梁,斗拱重叠出跳,飞檐宝顶。檐坊上木雕人物,飞禽走兽,栩栩如生
王荷波策反马尾海军旧址
荷波策反马尾海军旧址
2023-06-04
荷波策反马尾海军旧址位于福州市马尾区马尾镇旧客运码头边马江社区前街177号的潮江楼,始建于清末,初时开茶楼,后兼办旅社、菜馆,原为2层砖木结构建筑,1930年,潮江楼毁于大火,重建后改为3层砖木结构建筑。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
中共潮阳县委龙港地下情报交通站旧址(彭氏祖祠)
中共潮阳县委龙港地下情报交通站旧址(彭氏祖
2023-06-23
中共潮阳县委龙港地下情报交通站旧址(彭氏祖)位于潮阳区贵屿镇龙港村龙光路,年代为民国,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与代表性建筑。2010年3月22日,中共潮阳县委龙港地下情报交通站旧址(彭氏祖)被公布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潮阳县委龙港地下情报交通站旧址(彭氏祖
外海陈氏五大祠
外海陈氏五大
2023-06-28
外海镇多姓陈,自元至正十年(1350年),陈氏先祖迁到外海定居,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陈氏家族人丁繁衍,历代人才辈出,外海的别名龙溪也是陈姓人为纪念曾避难于福建漳州龙溪深山而命名的
陈元光祖祠
陈元光祖
2023-08-31
陈集村:陈集村……
贤良港天后祖祠
贤良港天后祖
2023-03-15
山亭镇:山亭镇,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南部。辖15个行政村。莆文公路横贯镇境。文甲有轮渡到湄洲岛。属于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年10月27日,省民政厅同意调整忠门镇行政区划,增设山亭、东埔、月塘3个乡。山亭,古称五里亭,属兴化府莆田县崇福乡新安里
陡山吴氏祠
陡山吴氏
2023-03-06
在红安县城东北35公里的中和乡陡山村。为清代民居建筑。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同治十年(1871年)和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两次重修。为一组深3进、广5间的砖木结构建筑群,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1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