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甘泉石甘泉书院遗址 相关信息共 7500
朗山书院
朗山书院
2023-08-13
朗山书院位于吉水县。2018年3月,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书院是栋砖木结构的建筑,青砖磨缝,硬山顶,朝天式防火墙,一门两进,三开间,穿斗式木构架。进深34.5米,面宽15米,面积517.5平方米。正面为庑廊式结构,门楣正上横墨楷书朗山书院四字
甘谷香包
谷香包
2023-07-27
谷香包:又称香袋、香囊、荷包,古称容臭。据说此俗来自对屈原的纪念。屈原因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故喜佩香草之类植物以示其志,人多慕其志改佩容臭以念。后经发展变化,年轻人将其作为情人的互赠信物,也可佩在身上作为压邪之物,挂于床头作为吉祥装饰之物。谷香包,色泽艳秀,
志德书院
志德书院
2023-04-10
志德书院年代为清,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廉州镇旧城区学前街一巷中段,坐东北向西南。2018年6月7日,志德书院被公布为合浦县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甘泉路17号李氏住宅
甘泉路17号李氏住宅
2023-05-03
甘泉路17号李氏住宅清代民居。房屋规模较大,座南朝北,分东西两路,建筑面积1146.18平方米。东路前后四进,第一、二两进为二屋楼房,面阔五间,天井两侧厢楼;第三、四两进均面阔五间,其后有面阔三间附房一座、六角古井一口。西路前后三进
大英象山书院
大英象山书院
2023-09-17
象山书院年代:清类别:古建筑公布时间:2012年8月15日地址:大英县象山镇象山村简介:象山书院位于象山镇象山村,坐东南向西北,复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积2812平方米
藏书院村
书院
2023-04-28
书院村委会位于花都区炭步镇西部,面积约7.5平方公里,下辖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57人,藏书院村委会距离新华城区20公里,离炭步城区7公里,花都大道从村南面经过。
青城书院
青城书院
2023-05-30
青城书院,坐落于青城镇,始建于清宣宗道光十一年(1831年),距今已有173年的历史。当初修建了院门3间,前院屏门过厅5间,两厦各3间;中院讲堂大3间,两厦各5间;后院讲堂大3间,两厦各6间
长沙城南书院
长沙城南书院
2023-05-14
南宋年间,儒学名臣张栻随父张浚迁居潭州(今长沙),常到长沙城南的妙高峰下游玩览胜,此处景色宜人,与岳麓山隔岸相望,遂有创立书院之心。此后开凿亭沼,修建精舍,经过几年时间的筹备,绍兴三十一年(1161),创城南书院于妙高峰下。张浚书城南书院
封龙书院
封龙书院
2023-05-11
封龙山之阳在元氏境内,早就有登山于封龙山之南的冲动,向往之心源自一个封龙书院属地之争的公案,你说在你家,我说在我家,不是宝物没人来争。封龙书院前身最早的记载可追溯到公元41年,也就是东汉建武17年,是河北历史上最早的书院
忻州古城这座古老书院,可与四大书院相媲美
忻州古城这座古老书院,可与四大书院相媲美
2023-12-15
忻州古城这座古老书院,可与四大书院相媲美:原标题:秀容书院丨忻州古城有座古老书院,可与四大书院相媲美忻州古城·秀容书院XinzhouAncientCity,XiuRongAcademy我国古代四大书院,分别为应天书院、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和嵩阳书院。头枕龙王垴
河东书院藏书楼
河东书院藏书楼
2023-07-09
河东书院藏书楼坐落在山西运城市区西北5公里的大渠乡政府后院。河东书院建于明正德九年(1514),后屡遭劫难,现仅存藏书楼。据县志记载,河东书院原占地30余亩,有学田40余亩,坐北朝南,沿中轴线向北,前有先门、仪门、讲经堂,堂前台阶上建有卷棚,台下栽松槐
甘谷脊兽
谷脊兽
2024-01-04
谷脊兽:谷脊兽脊兽是古老的民间工艺,是中国古建筑外部屋顶的造型艺术,是古建筑最有代表性和艺术特色的组成部分。它象征着建筑等级。谷脊兽历史悠久,盛名远播,享誉西北。明清以来,谷脊兽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渭河北岸的永安村(俗称土桥子)是主要的生产基地,生产宗
油润甘栗
油润
2023-10-06
油润栗:沂源沂特油润栗:产自沂源山区,充足的光照,适中的降水,良好的土质,造就了沂特栗良好的品质,为纯天然的绿色食品。沂特栗果形秀美,风味独特,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热能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板栗果实甘甜芳香,可供人体吸收和利用的养分高达98%。
甘沟口粘豆包
沟口粘豆包
2023-06-13
沟口粘豆包:沟口粘豆包是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的特产。围场粘豆包以沟口粘豆包最为出名,沟口牌粘豆包加工厂已申请了产品专利并在承德旅游咨询网公开征集的游客喜爱的承德十大旅游食品项目中成功当选。木兰围场西部,紧靠滦河岸边,背依着一座大山,山势强劲,就像一条蜿蜒
山角书院
山角书院
2023-04-05
山角书院,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金田乡柘溪村。中文名:山角书院地理位置: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所处时代:清朝保护级别:安福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