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甘泉石甘泉书院遗址 相关景点共 7500
渌江书院
渌江书院
2023-06-10
【渌江书院】是我省著名的书院之一,是在宋元明三代学宫的基础上,于清乾隆十八年(1753)创建起来的,迄今有250年历史,是公园内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院内古树参天,蔚然深秀。文星朗耀,名硕辈出。里面有靖兴寺、宋名臣祠等著名古建筑
会文书院
会文书院
2023-11-18
会文书院初建于北宋,为大观三年进士陈经邦及其兄弟陈经正读书处。陈氏兄弟受业于程颐、程颢,回乡办学,开平阳学派之先声。南宋学者朱熹曾于此讲学,成为美谈。书院由台门、主楼、棣萼世辉楼等组成。台门一字形,块石墙基,青砖空斗墙身,灰瓦屋顶
丁甘如故居
如故居
2023-08-05
如故居位于白砂镇碧沙村碧沙路31号,又名崇德堂,建于清代,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主座坐南向北,外大门坐西向东,外大门额阴刻山水含辉,正大门额阴刻山辉川媚。丁如(19171995),福建省上杭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甘西革命英烈纪念馆
西革命英烈纪念馆
2023-05-04
西革命英烈纪念馆位于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西小学院内。展馆以图片、实物、影像等形式,反映了李萃亭等英烈在西地区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的事迹。1930年,户县蒋村镇的李萃亭与其胞兄创办静修学舍(后更名西小学),先后聘请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任教
玉皇阁及文华书院
玉皇阁及文华书院
2023-05-03
玉皇阁及文华书院位于巍山古城东北隅。始建于明代,清同治八年(1869年)毁于战乱,清光绪元年(1875年)在玉皇阁旧址上创建文华书院。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玉皇阁。玉皇阁与文华书院并存,分立左右。玉皇阁始建于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
安阳书院旧址
安阳书院旧址
2023-05-19
安阳书院位于阳山镇狮子山与长腰山之间,四面环河,环境幽静。始建于清同治三年,由浙江候补知府钱勖募资在原慈缘庵旧址上兴建,现有建筑包括书院大门、门厅、砖砌门楼、北侧厢房、主厅等均为清代建筑。2005年进行整修时建慕贤堂一所。建筑面积计480平方米
五阳书院
五阳书院
2023-06-10
五阳书院位于建始县业州镇,清代,现存讲堂、连珠堂以及东西号舍等40余间,总建筑面积2530平方米。讲堂是书院的主体建筑,由前厅、后厅、中厅及左右斋房组成,开间23.8米,进深15.4米;东西好舍开间4.7米,进深5.2米;连珠堂前后建有大珠泉、小珠泉两个水池
郑公书院
郑公书院
2023-08-19
郑公书院位于淄川城区东北5公里处的黉山山腰,在郑康成书院旧址上重建。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知县王琮修缮郑康成庙碑文载:县治之东距十余里有山曰黉山,汉儒郑康成关陕业经之后,避地于斯,以经学教士,因卜筑于山之麓
贵溪象山书院
贵溪象山书院
2023-08-10
贵溪是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象山精舍创建地。象山书院首创于南宋谆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当时称作象山精舍。贵溪应天山陵高而谷邃,林茂而泉清,陆九渊登而乐之,乃建精舍居焉。学生也悄悄结庐其旁。早晨鸣鼓揖升讲座,从容授学。讲授五年,求学者超过数千人
甘溪水利风景区
溪水利风景区
2023-08-03
屏南县溪水利风景区管理机构为屏南县棠乡政府委托屏南祥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对景区内水利工程、景观资源进行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景区以自然河湖石山溪水域为依托,结合周边小(一)型水库、电站等水利工程,景区自然景观与水域风光完美结合
上甘塔红军标语
塔红军标语
2023-09-10
塔红军标语位于溪里乡上塔村中,为1935年红军挺进师一个连路过上塔村,在邓德友大院内外墙上用红、黑两色书写的70余幅标语。
蒲江古象山书院
蒲江古象山书院
2023-05-09
古象山书院位于石象湖景区内景点象山最高处,海拔632米,占地约7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50平方米,这里是儒圣兴学的主要景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魏了翁在此接受了他的启蒙教育。古象山书院原名象山学堂,南宋书院教育兴起后更名为古象山书院
平定冠山书院
平定冠山书院
2023-07-06
冠山书院冠山书院(第二批省保)时代:清、民国地址:平定县冠山镇后沟村西南冠山因其主峰形状似冠,并高冠于附近群山而得名。山间古刹相连,有资福寺、崇古书院、文昌阁(吕祖洞在其下)及夫子洞,人称冠山书院
慎斋书院
慎斋书院
2023-07-04
慎斋书院萁裘司马有家传,草阁风清亦洒然。种竹栽花留客醉,青林白石任君眠。桂冠靖节归衡岳,倒屣中郎着祖鞭。九踬公车皆不第,学参濂洛继高贤。——清魏裔鲁慎斋书院在城西门外雪庄(今已无此村),乃明衡山令魏谦光读书处
上甘棠村古建筑群
棠村古建筑群
2023-06-15
棠村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夏层铺镇。唐大和元年(827年),周氏族人定居上棠,村庄名称位置和居住家族始终未变,为湖南省绝无仅有。棠一词出自《诗经•南风》,取棠为村名含有对先祖荣光的怀念。因该村处于谢沐河的上游,故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