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甘肃兰州有一条低调的美食巷就在中山桥附近好多游客却不知道 相关景点共 7500
老堡景区
老堡景区
2023-09-06
1986年民工在修建县城至老堡公路时,在老堡附近一个叫洋洞寨子边挖出一批东汉时期文物,老堡由此引起不少访古探幽者注目
玉龙瀑布
玉龙瀑布
2023-05-03
玉龙瀑布是鸡足山一大自然景观,名列鸡足山八大景之一。它位于祝圣寺以西半里之遥峡谷中。北临牟尼庵。游客过溪穿林抵达玉龙瀑布时,总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在与玉龙观瀑布遥遥相对山脊上,自古就建有观瀑亭。现在游客所见观瀑布亭是1990年重新修建
韶关路
韶关路
2023-05-02
八大关是以我国著名雄关命名八条纵横小马路而得名,韶关路是其中一条。据说韶关路曾是八大关里南北向最长一条路,由山海关路海滨公园一直到香港西路,由于八大关小礼堂建设,这条路只余下了三分之二。韶关路13号院子不大,青砖与水泥地面,几株年长树木
秦楚古道
秦楚古道
2023-03-10
秦楚古道,是公元562年,即北周武帝时,在原有终南小道基础上扩建而成。扩建后秦楚古道,又叫义谷道,是一条三米多宽骡马大道,是中国历史上秦、楚相通官道。拿现在话说,秦楚古道就是中国历史上秦、楚相通高速公路。这条古道,是丝绸之路重要节点
张天麟家庙
张天麟家庙
2023-11-13
张天麟家庙(又叫天麟公祠堂)坐落在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普门村(三都)五芳,始建于明崇祯中期(1645年)前后。传说到了清乾隆年间,三都普门土地堂又遭火灾,延及家庙,因此张氏四派子孙,在乾隆五十二年(1788年)左右,在原址上集资重建张天麟家庙,坐北朝南
桂林开元寺遗址
桂林开元寺遗址
2023-04-30
在市区民主路万寿。寺始建于隋代,初名缘化寺。唐初称善兴寺。唐显庆二年(657)建舍利塔于寺内。开元二十六年(738)改名开元寺。宋代又改名永宁寺、宁寿寺。元顺帝赐书圆觉二字,故又名圆觉寺。明代复名宁寿寺。清代称万寿寺。民国后仍称开元寺
泉州释迦寺
泉州释迦寺
2023-06-06
释迦寺位于鲤城区东鲁南段东侧。1998年3月公布为泉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释迦寺旧址为元朝蒲寿庚书房之一隅。元、明易代,别创为一小庵堂。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大学士李廷机之女许婚未嫁而婿夭亡,矢志出家,李廷机遂修以居之,并扩建佛堂、斋堂等
汾阳报恩寺
汾阳报恩寺
2023-07-07
报恩寺报恩寺(第四批省保)时代:元、明地址:汾阳市城内卫街俗称姑姑寺。创建年代不详。寺内现存有山门、正殿、后殿、东西配殿等建筑。寺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占地面积1345.85平方米。正殿为元代遗构,面阔三间,进深六架椽,单檐悬山顶。斗栱五铺作双下昂计心造
七街百岁祠
七街百岁祠
2023-08-06
七街百岁祠年代为清,位于南诏镇七街百岁(东北社区),类别为古建筑。2015年2月6日,七街百岁祠被公布诏安县第十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祠门台阶外延南25米、东、西、北各2米,七街百岁祠,七街百岁祠简介,七街百岁祠漳州市诏安县七街百岁祠旅游指南
给水技术博物馆
给水技术博物馆
2023-07-19
给水技术博物馆地处南通狼山风景区龙爪岩附近狼山水厂内,西濒水天一色浩渺长江,南傍郁郁葱葱黄泥山、马鞍山,东临一片开阔翠绿桃园,东南方约1000米处是海拔108米狼山。现代化狼山水厂厂区白墙青瓦,飞檐翘角,小桥流水,绿树红花,好一座迷人江南园林
旧州文昌宫
旧州文昌宫
2023-09-21
旧州文昌宫文昌宫在旧州镇马家原圣庙之西,清乾隆年间里人戴深人仁全州绅士创修,光绪年间重建。宫坐南向北,依次建牌坊、头门、前厅、厢房及正殿。今存正殿一幢,为单檐歇山顶木结构建筑。横面阔5间共19米,进深11.9米,明间为抬梁或构架
西门吴氏大宗
西门吴氏大宗
2023-08-06
西门吴氏大宗年代为清,位于南诏镇西门社区吴厝,类别为古建筑。2013年4月17日,西门吴氏大宗被公布诏安县第十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祠墙外延东、西、南各2米,北9米,西门吴氏大宗,西门吴氏大宗简介,西门吴氏大宗漳州市诏安县西门吴氏大宗旅游指南
陶安墓
陶安墓
2023-07-31
陶安墓,旧志载,明翰林学士陶安(1312~1368)墓在喻家铺神山(今安徽省当涂县黄山乡卸行政村长山自然村)。现墓呈一土丘,高1.5米,径3米。原有石人、石马,已废。明洪武二年(1369)奉皇帝圣旨立明陶安诰命碑于墓地,亦已废,墓葬保存尚好。
老城石板街
老城石板街
2023-07-27
老城石板街老城石板街,东起老濉河西岸,西至关帝庙南头,全长1公里,街宽5米。街面青石铺砌,光滑如镜。其建筑古朴典雅,呈明清风格,现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濉溪城,俗称口子,春秋战国时期为汴水入濉之口,金元时,口子又成溪水入濉之口,故称濉溪口
浙绍会馆
浙绍会馆
2023-05-04
浙绍会馆位于达士54号,清代建筑,占地9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大门南向,仪门西向,门房为三间披房,仪门后为第二进正厅,正厅坐东朝西,面阔三楹13米,进深八檩10.3米,硬山顶,构架取材杉木,抬梁式造型,厅前有卷棚,取材柏木,整体厅堂构筑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