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白泉山公园 相关景点共 7500
洪川龙头山遗址
洪川龙头遗址
2023-08-11
龙头遗址位于奉新县干洲镇洪川村坪上组东北250米处,属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遗址,城址形制完全,面积约2.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遗址北面现存高3米、宽3米、长300米的残土城垣,西南、西面城墙仍能明显辨别
大众山游击据点遗址
大众游击据点遗址
2023-08-03
大众游击据点遗址位于三元区中村乡大焙坑村东300米。1944年春后,大田的革命形势紧张,闽西北党组织和游击队在位于大田、永安、沙县和三元四县交界的三元县中村乡大焙坑村建立新游击据点
毛竹山、官山遗址
毛竹山、官遗址
2023-07-31
时代:旧石器时代毛竹山、官遗址,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城区西北四五公里处的西津办事处罗溪村,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东距西津河600米,距皖赣铁路150米,分别坐落在两条西南东北走向的陇岗上,间距500米
大伊山石棺墓
大伊石棺墓
2023-07-17
大伊石棺墓位于连云港市灌云县伊山乡任庄村大伊山东麓青风岭上。1981年发现时,遗址仅存西北角。现存遗址东西长70米、南北宽45米,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时代距今约6500年,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石棺墓
两狼山生态旅游区
两狼生态旅游区
2023-07-05
两狼生态旅游区位于怀仁县城西南30公里处,洪涛山脉地带。这里交通便利,山青水秀,有丰富的陶瓷原料和煤炭资源。这里地势险要,是内外长城之中险要关隘,往西通左云、右玉沙虎口,往北通往内蒙,往南通往山阴、平鲁等地,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作坊山歼敌战遗址
作坊歼敌战遗址
2023-06-04
作坊歼敌战遗址位于福清市阳下街道作坊村。1949年8月17日,在兵团司令员叶飞、政治委员的指挥下,福州5万敌军大部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第28军、29军和31军歼灭。驻守福州的国民党残部南逃
锦源曾山故居
锦源曾故居
2023-05-28
故居位于永和镇锦源村锦源自然村。20世纪20年代末正房被当局烧毁。现存建筑包括烧毁的正房遗址、1949年前建的二层砖木结构楼房、1958年建的现代砖木结构二层楼房、一边舍屋以及围成的一个院落,总占地面积1323.25平方米
上虞覆卮山景区
上虞覆卮景区
2023-02-24
覆卮景区地处上虞、嵊州、余姚三市(区)交界地带的上虞区岭南乡,主峰海拔861.3米,是上虞区最高峰。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优雅恬静;春好踏青、夏宜避暑、秋来登高、冬可烧烤,已成为都市人回归自然,享受田园美景的世外桃源
左山寺(兴华禅院)
寺(兴华禅院)
2024-01-13
寺,因左山上建有寺院而得名,是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古文化遗址。位于定陶县马集镇郭庄村南。2006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发现。现存遗址南北长400米,东西宽200米,总面积80000平方米
丁丁的山与谷
丁丁的与谷
2023-10-23
丁丁的与谷万亩生态观光主题农业综合体,规划占地积10000亩,拟投资6.68亿元。主要以开心农场土地认养、玫瑰花卉果木认养、生态农副产品、亲子产业、养老养生产业开发、乡村观光旅游以及延伸配套产业等为主要产品和服务供给
湖南鼎城鸟儿洲国家湿地公园
湖南鼎城鸟儿洲国家湿地公园
2023-06-13
湖南鼎城鸟儿洲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鼎城区十美堂镇境内,由沙潮河、牛耳湖、水产养殖场、稻田和周边河堤组成。以沙潮河(即澧水古洪道)为主体,连接澧水和牛耳湖,总面积1641公顷。沙潮河原为澧水古洪道,由于国家治理水患和水资源利用,澧水改道,沙潮河由此而成
衡南莲湖湾国家湿地公园
衡南莲湖湾国家湿地公园
2023-06-12
美丽的衡南莲湖湾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湖南省衡南县与常宁市交界地带,位于衡南县西南部,常宁市北面,范围包括近尾洲水电枢纽工程库区,联合水库,清江河和周边部分山地等,呈倒T状分布,北至联合水库与衡南县茅市镇城门村接壤,南至常宁市江河乡吕坪村,东西面均以河岸为主界线
新江湾城SMP滑板公园
新江湾城SMP滑板公园
2023-11-21
上海新江湾城SMP滑板公园是位于上海东北角的新江湾城内全球最大的极限运动主题公园。该主题公园占地12000平方米新江湾城SMP极限运动中心。可进行直排轮,滑板,BMX小轮车,摩托车等各类极限运动项目,场地为街区、碗槽、U型台及比赛区域的多层次设计
重庆大足石篆山
重庆大足石篆
2023-10-23
简介石篆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西南25公里处的三驱镇佛惠村,海拔444.6米。据佛惠寺《严逊记碑》记载,造像于公元1082~1096年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三年开凿而成。造像崖面长约130米,高约3~8米,通编为10号
观山李氏民居
李氏民居
2023-06-06
李氏民居位于南安市眉山乡观山村,是清末民国初著名的爱国华侨李功藏及其儿子李成器,于清至民国期间回乡兴建。民居由功藏厝、番仔楼、成器厝等3座建筑组成,反映了南洋文化、西方文化在建筑装饰等上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