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盘点韵味十足的旅游景点你去过北京市大观园、西安广仁寺吗 相关信息共 7500
扎达布日寺
扎达布日
2023-04-16
扎达布日。寺庙位于门士镇象泉河畔。听说神山圣湖是众信徒朝拜胜地,它仿佛一个鸡蛋,而扎达布日就相当于蛋黄,因此到神山朝拜必须要到这里朝拜。主佛堂不是很大,离佛堂很近佛塔群规模和玛尼墙规模不相上下,于是佛寺、塔群、玛尼墙三圣鼎立,各领
法泉寺
法泉
2023-04-27
法泉位于湖北省宜都市宋山森林公园山顶,是三峡地区一大名刹。寺院简介有资料载,早在东汉时期,佛教就传入了宋山,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唐代,宋山称为嵩山,有临济宗僧人在此建庙传经,现尚存有传临济正宗四十二世比丘僧情源号洪海碑刻为证
无染寺
无染
2023-02-24
无染建于东汉桓帝永康年间,庙宇规模宏大,旧时为胶东第一古刹,现有遗址。主要景点有江北玉兰王、王母娘娘洗脚盆、翡翠池、仙女池等十八潭,整个太沽河峡深谷幽,分布着众多秀丽迷人岩床溪谷,其溪床岩石连片,光洁如玉,清澈溪流流淌其间,波光粼粼,由于山势坡度各异
五竹寺
五竹
2023-10-07
五竹在县城西南15公里处,是明朝建文皇帝西逃之遗臣郭节隐居修禅地方。旧传郭节移五彩竹于禅院,自号五竹僧,故山以得名。山上红岩绿筱,万松大观,石窟寺庙,傍崖而建,松林深处,六月积雪不化,故有五竹积雪一景
登封大法王寺
登封大法王
2023-10-22
法王位于登封市区北五公里太室山南麓玉柱峰下,北依嵩岭,含抱如椅。俯瞰二熊诸山,排列如拱,山峰罗列,溪水潺流,苍松翠柏,景色秀丽。东有峡,形若丰园形大门,位嵩山顶端为嵩门,是登封八大景之一
平利白云寺遗址
平利白云遗址
2023-09-08
白云遗址·宋~明·平利县洛河镇南坪村。保护范围:白云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东至山垭,西至民宅及耕地边沿,南至坡沟,北至银杏树。南坪寺庙遗址:面积约7000平方米。东至小山梁,西至民宅,南至坡根,北至陡坎。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面外延300米
石城海藏寺
石城海藏
2023-08-14
海藏始建于宗元丰年(10781086)间,久废。至清顺治年(1644-1661)间建,文革时期大部已毁,今修。后有一瀑布。瀑布边石崖上刻有清代僧智犁行书琴江奇观四个大字,石刻长4.4米,宽1.17米,前勒小字印道修,尾款智犁立
宁武永庆寺
宁武永庆
2023-07-06
永庆,位于宁武县迭台乡西沟村中。坐北朝南。东西22.1米,南北34.2米,占地面积672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建筑。一进院布局,正殿为关帝庙,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内塑有关帝像。戏台名为永庆戏台,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歇山顶
贾村文殊寺
贾村文殊
2023-07-06
贾村文殊,位于代县峪口乡贾村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内碑载,清咸丰十一年(1861)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660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仅存正殿,两侧为东配殿及东西耳殿。正殿石砌台基,基宽10.4米、深9.7米、高0.45米
扬州文峰寺
扬州文峰
2023-05-03
因文峰塔而名。该塔建造于明万历十年(1582),清康熙七年(1668)元月,山东郯城大地震,塔尖倒地。咸丰三年(1853)毁于兵火,由万寿寺住持寂山募资重修,焕然一新,其时塔尖大放毫光、万缕千丝、盘旋而上,如孤峰耸秀
高唐兴国寺古塔
高唐兴国古塔
2023-11-12
兴国古塔又称菩萨塔。位于高唐县城北17公里梁村街东。始建年代无考,传为兴国寺僧和当地居民共同筹资兴建,明清时曾维修。塔为青砖砌筑,八角楼阁式仿木结构,共13级(存11级),高37.5米。基座为正八边形,周长22.8米,面积33平方米
神木旅游景点有哪些 神木旅游景点介绍
神木旅游景点有哪些 神木旅游景点介绍
2024-03-03
世界是充满未知,总会遇到一些我们还未曾见过事物;世界是多彩,总有一些色彩缤纷东西我们还没有见过,还好,我们会遇见神木,神木,虽然地处塞北之地,我们固有思想就是荒凉,其实不是,最好例子就是神木!
赛菊巴寺
赛菊巴
2023-09-30
赛菊巴,在日喀则地区萨迦县境内,位于县驻地以东、赛·藏节曲河(夏布曲河上游)北岸。寺庙坐落在大日山南麓山坳里,三面环山,西南距帕度村800米。赛菊巴亦称藏堆赛菊巴甘丹颇章。始建于15世纪中叶,由宗喀巴大师八亲教弟子之一吉·吉饶僧格建造
安阳香山寺
安阳香山
2023-09-01
香山,位于伦掌镇西柏涧村。香山佛寺塔位于塔山山顶,坐北朝南,为宋代佛塔。塔六棱五层,砖石结构,现佛塔上面三层已毁。塔身南壁开拱门,塔内供有石雕座佛。香山佛寺塔古朴大方,庄严瑰丽。置身塔山山顶,犹如身置人间仙境一般
白胎寺
白胎
2023-07-10
又名普代。在山西新绛县城西北20公里光马村西侧。创建年代不详,重修于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金大定明昌间重建,元至正五年(1355年)局部重葺,明、清两代又予补修,现存主要建筑有法藏阁、垛楼、释迦殿、后大殿、两厢配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