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盘点香火很盛的旅游景点你去过泉州龙山寺、茂名高州冼太庙吗 相关景点共 7500
李妙森故居
李妙森故居
2023-06-06
位于古城泉州南部青龙巷,由旅菲华侨李妙森建于1927年,为一座带单护厝、两层内院式中西合璧式带风楼洋楼近现代优秀建筑。其西式建筑柱子配上闽南建筑外墙,传统砖雕配上南洋特色瓷砖,挺拔开阔罗马柱回廊,色泽鲜艳象头神瓷画
万正色故宅
万正色故宅
2023-06-06
万正色故宅位于泉州市区东街第三巷万厝埕。原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福建水师提督万正色府第,后卖给王姓,俗称其府第为万厝埕王。宅主万正色(1637—1691年)字惟高,一字中庵,福建晋江人。康熙三年,招降海盗陈灿有功,提为陕西兴安游击将军
大岞村
大岞村
2023-06-07
惠安大岞村,是泉州十佳魅力乡村之一,也是国家一级中心渔港所在地。大岞村迷人之处,不仅表现在美丽半月湾海滩所呈现出水天一色滨海风光;然而独特亮丽惠安女风情所形成一道风景线,却是吸引一大批外来游客来到大岞村观光摄影重要旅行目的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
2023-02-19
龙岩市境内永定土楼,漳州市境内南靖土楼、华安土楼、平和土楼、诏安土楼、云霄土楼、漳浦土楼以及泉州土楼等。中文名:福建土楼外文名:FujianTulou县域分布:福建省永定区、南靖县、华安县著名景点:承启楼、振成楼、怀远楼、二
中国圣心糕点博物馆
中国圣心糕点博物馆
2023-06-17
如果是心灵手巧巧厨娘,如果是典型吃货,如果是真爱至上爱家之人,如果对东莞饮食文化、风俗感兴趣,带亲友家人看不同时代糕点制作物品、器具和图片,品糕点师精心烹饪甜点或者亲自和面、制作糕点,到唯一以糕点为主题圣心糕点博物馆
聚龙小镇在水一方
聚龙小镇在水一方
2023-06-06
聚龙小镇位于惠安县黄塘镇境内聚龙山麓,风景秀丽,已开发为住房区,是一座综合性园区。在水一方属于聚龙小镇一部分,推荐夏天亲子游或者公司团队拓展活动可以选择该地。有部分跟快乐大本营里面的闯关活动类类似。景点位置中国福建省泉州惠安县聚龙小镇在水一方
安福寺石造像
安福寺石造像
2023-06-06
福建泉州安福寺位于鲤城区江南镇曾林村紫帽龙首山麓。泉州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泉州府志》载:唐·垂拱三年(687年)建。《八闽通志》则说是唐·嗣圣元年(684年)建,名安福院。元·至正间毁,僧智妙重建
中共闽南特委遗址
中共闽南特委遗址
2023-08-02
1939年7月,中共福建省委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将莆田、泉州、福清三个中心县委合并成立中共闽南特委,由李刚任书记,苏华(女)、蔡文焕、陈金来、林阿朗、何素清(女)、方子明为委员
仙鹤寺
仙鹤寺
2023-11-21
与杭州凤凰寺、广州怀圣寺、泉州麒麟寺齐名,并称我国四大清真寺院。此寺融合了伊斯兰建筑和我国古代建筑风格特点。在兴建此清真寺时就按鹤形体从嘴到尾布局
五塔岩
五塔岩
2023-10-26
导游:五塔岩,原名灵水岩,又名灵水寺,位于紫帽山西北麓。紫帽山是泉州四大名山之一,因而遐迩闻名;介绍:五塔岩始建于北宋,到了南宋时,因寺前兴建五座石塔,便称为五塔岩。五塔岩寺前五座石塔,为宋堵婆式石构塔
漳州长泰马洋漂流
漳州长泰马洋漂流
2023-10-26
简介长泰漂流,又被誉为福建第一漂,位于福建省长泰县,距厦门37公里,漳州26公里,泉州120公里,福建第一漂与中国第一个国际皮划艇激流回旋赛场、中国皮划艇激流回旋运动基地同一河道,已先后成功举办了首次国际皮划艇激流邀请赛和首次中国?长泰全国皮划艇激流选拔赛
国宝云龙谷
国宝云龙谷
2023-03-05
国宝云龙谷,距离城关十几公里左右,是在泉州,或者到德化旅游避暑地之一。主要景点比较富有农家特色,有樱花岛,连心岛,梨花岛,酒老翁生态探险区等。景区按一带四区布局,即峡谷游憩带、田园体验区、宗教观光区、休闲度假区、生态探险区,总面积5000亩
陈金城陈伯达故居
陈金城陈伯达故居
2023-06-06
陈金城、陈伯达故居位于洛阳镇梅岭村,是一处革命老区村,也是泉州前往省城古驿道必经之路。南宋时期朱熹曾经路过这里,发现此村形如五瓣梅花,真乃风水宝地。他对身边的人说,此乃风水宝地也,后必出异人。遂刻石于山壁。直到清朝末年,果然出了一位进士陈金城
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旧址
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旧址
2023-08-03
自1933年起,在福建军区独立第7团、第9团带动下,中共三元区西际村支部和农会党员干部群众从大田、永安、泉州等处零散购买食盐等物资,存在余氏家祠内,达到一定数量后,通过柳城村溪口渡口
梵天寺
梵天寺
2024-01-11
梵天寺位于大轮山南麓,为福建省最早佛教寺庙之一,与福州鼓山涌泉寺、莆田广化寺、泉州开元寺、漳州南山寺连为福建沿海一线名寺。在厦门与南普陀寺同为闽南著名佛寺。梵天寺距同安县城1公里。创建于隋代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原名兴教寺、有庵72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