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矮山村 相关信息共 1377
邓石如墓
邓石如墓
2023-08-01
石如墓位于安庆怀宁县五横乡虎山村梅冲。其地是自北面金山余脉而延伸形成的平岗,状若大鸟展翅昂首伏地,故名乌鸦伏地。墓前是丘壑环绕的山冲,小溪河蜿蜒横贯中间,梯田层迭’,流水潺潺。无高大的拜台和华表。合葬有潘、沈二夫人。子传密附葬在考妣之墓左
桓魋石墓室
桓魋石墓室
2023-07-16
桓魋石墓位于铜山茅村镇洞山村的桓山西麓,桓魋石墓室是春秋时期宋国司马桓魋之墓,该墓依山凿成斜坡式墓道,墓道两壁有较多的石刻,且多为元明之际凿刻而成。因年久风化,字迹亦多模糊。墓道壁面上有桓魋石室四个正楷大字,为明朝钦差曹运总兵官杨茂手书
延边古长城
延边古长城
2023-07-14
延边古长城西起河龙县土山乡东山村二道沟的山坡上,蜿蜒腾挪于河龙市的西城、龙门乡、龙井市的细鳞河、桃园、铜佛、延吉市的八道、烟集、长安乡等的崇山峻岭中
谭氏家族墓
谭氏家族墓
2023-05-29
谭氏家族墓级别:县级时代:清代地址:位于西山镇西山村鲶鱼坑旁保护范围:谭维源、谭荣邦合葬墓以封土堆为中心东西长26米,南北长16米为保护范围及控建地带。谭母刘太孺人之墓以封土堆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各外延6米,向东北、西南各外延12米为保护范围及控建地带
影珠山, 有青山雄伟葱翠, 寺庙古朴静谧, 抗战遗址雄壮壮丽
影珠山, 有青山雄伟葱翠, 寺庙古朴静谧, 抗战遗址雄壮壮丽
2023-12-13
影珠山,有青山雄伟葱翠,寺庙古朴静谧,抗战遗址雄壮壮丽:福临镇影珠山村位于长沙县东南部,因境内有省级森林公园影珠山而得名。长沙有民谣:影珠山,离天三尺三,人要抬头过,马要卸却鞍。其实影珠山高不过509.4米,南北长7公里,是长沙与汨罗的界山。影珠之名由来有四:
中国“红豆杉第一村”——坑源村
中国“红豆杉第一村”——坑源村
2023-12-06
东连库门坳村,南接屿山村,西北靠青田县上庄村。坑源村有山地面积7815亩,户籍人口900余人,共有8个姓氏,其中黄、应两姓人口居多。黄氏始迁祖于宋时从福建莆田迁居于此,已有90
横山鸭扎包
横山鸭扎包
2023-12-07
横山鸭扎包制作的历史悠久,清光绪年间,叶氏祖先从新会三江迁居横山村,并带来了制作鸭扎包的技艺,传承至今已有百余年。中文名:横山鸭扎包分
金巢琵琶鸭
金巢琵琶鸭
2023-12-07
琵琶鸭源于虎山村金巢烧味店荣誉出品,金巢琵琶鸭采用土法秘方炮制(传统明炉手法制作
大石山云泉寺
大石山云泉寺
2023-11-04
云泉寺位于苏州高新区通安镇树山村大石山山坞中,宋朝年间由珍护禅师入大石山掌建,取名云泉庵。后元大德年间由觉明高僧兴盛,是苏州阳山地区十大寺院之一。寺庵点缀了美景:云泉二泓,自石泻纳小池,又暗泉一股纳望湖池。清末洪杨战乱,寺庵被焚之一炬
杨山寨
杨山寨
2023-05-09
【杨山寨】位于栾川县合峪乡杨山村。此寨四面皆悬崖峭壁,只有一条道路可通,地势险要。相传上亮旨坪、下亮旨坪足寇准奉旨召杨家将时传旨之地。营盘、女寨怀、终花垛是杨门女将屯兵的地方。六郎窟、跑马岭是杨六郎居住和练兵的地方,千人井是杨家兵将汲水食用之所。
铜山古冶铜遗址
铜山古冶铜遗址
2023-08-21
铜山古冶铜遗址位于莱城区苗山镇铜山村。遗址分为采矿、冶铸等区。采矿区分布在铜山、挑粮山。冶炼铸造区有南园地冶铸遗址、烧砟地冶铸遗址和六亩地冶铸遗址组成。从发现的半两钱范、三铢钱范、五铢钱范来看,属汉代的冶铜铸币遗址,铜山古冶铜遗址,铜山古冶铜遗址简介,铜山古冶
新昌南岩寺
新昌南岩寺
2023-07-21
南岩寺为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批准的正式开放寺,在县城西5公里的西山村,旧志载:山岩陡险,皆沙石积成,如筑墙壮,以物触之,纷纷而落,时或有崩堕者,世传大禹治水,东注积沙成岩。人掘其地,有螺蚌壳,云岩下乃海门也。唐李绅《龙宫寺碑》载:南岩海迹,高下犹存
泉灵石秀拱天台
2023-11-15
泉灵石秀拱天台:在东兴区胜利镇望山村,有一座山名天台山,山里有一条沟名猫猫沟,沟里有一条小溪名无名,溪旁有一座寺名弥陀寺。山秀且美,灵气自纳五星之水;沟深且长,怪石伴着翠竹森森;泉水叮咚,叮咚声里藏天籁;寺幽而静,漫唱南无阿弥陀佛。弥陀寺探幽王方利到猫猫沟,从
登山棋埂暗桥
登山棋埂暗桥
2023-11-13
登山棋埂暗桥位于祖墩乡登山村棋埂自然村东南侧约1000米。为清代单孔石拱廊屋桥。桥面长24米,桥面宽4米,面积96平方米。保护范围四周各向外延伸10米。登山棋埂暗桥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登山棋埂暗桥,登山棋埂暗桥简介,登山棋埂暗桥南平市松溪县登山棋埂暗桥旅
西晋刘宝墓
西晋刘宝墓
2023-11-11
西晋刘宝墓位于郭里乡独山村西北1.5公里处。据《邹县志》载伏羲帝后墓,俗称双王堌堆.在城西南五十里,有古墓二冢,周围大二亩,高二丈,世称伏羲帝后墓。2墓呈西北、东南斜向分列,东南方墓冢稍大(列为l号墓),高12米,南北径35米,东西径40米,有夯层,较松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