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石巩寺 相关景点共 7500
福州翠微寺
福州翠微
2023-06-04
翠微位于福州市郊红竂乡芹村,始建于唐天成元年(757年),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建,占地840平方米。坐北向南,有大殿、厢房、配殿等,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脊檩墨书鼓山涌泉寺于清光绪丁绪丁亥年,重建翠微之事。
西寺沟
西
2023-10-29
西沟(又名西峡)位于秦岭北麓太平峪深处,沟道全长25公里,距太平峪入山口12公里,距西安50公里,地处秦岭北坡。沟谷西向,秋风送爽,高天云闲,山雀鸣叫,野花烂漫,青藤蔓草缠树,山高坡陡峰险,溪河清粼响,壁崖夹道荫繁,农舍淡然,山野风凉
能仁寺摩崖造像
能仁摩崖造像
2023-09-14
能仁摩崖造像,位于仁寿县城东45公里处的中农乡能仁早毁,在原后两侧岩壁有摩崖造像百余龛,1972年仁寿黑龙滩水库建渠开山取毁损殆尽。现仅存28龛,造像27O尊,除大部分头、手有残损外,其余基本完好。1982年普查时发现
南无寺
南无
2023-06-02
南无,藏名娜姆,传说为跑马山仙女。位于康定城南2.5公里,是康区著名的寺庙之一,与毗邻的金刚誉为双云林,是康定古景之一。公元11世纪,北宋年间建于今跑马山,初为红教,明末清初毁于战火,后选址竹觉岗重建,清康熙16年(公元1677年)
云龙寺
云龙
2023-09-28
云龙云龙,原名伏龙在今龙山镇云山社区境内,云龙山顶部,传说名僧真庆始建庵于山顶,并取名伏龙。后历经战乱,庵被毁,清雍正七年(1729)高僧月西重建寺院,后经历代僧俗扩建而具规模,是龙陵境内的名山。毁于五十年代中期
小石潭
2023-06-14
在永州零陵区愚溪边,是柳宗元写《永州八记》之小潭记的地方.沿着柳子街上行,过钴鉧潭和西小丘,再往上就是小潭;曾经被水库淹没,后来恢复的;和柳宗元描写的一样。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景点位置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愚溪之中
东磊石海
东磊
2023-07-17
东磊以为名,山势崔嵬。北部山麓杂沓堆砌无数巨大石块,被称作海。海形成于亿万年前,经风雨和海流冲刷,自然圆润,千形万状,鬼斧神工。加上树丛由山缝中伸出,杂花遍地,上又纵横攀缘着藤蔓,犹似无数大型盆景组合而成。游人在海中漫步,景随身移,目不暇接
石壕古道遗迹
壕古道遗迹
2023-08-28
壕古道遗迹位于陕县硖乡车壕村东南,观音堂镇壕村境内,距三门峡约36公里。坂坡上的车壕印痕全长约100余米,路面宽约6至8米,辙宽1.06米。车辙壕深0.25米,系车轮在坡长期压辗而成。古道略呈西北、东南向
木梯寺
木梯
2023-03-05
介绍木梯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县城西南约30公里的马力柏林山山腰,山势险峻,茂林叠翠,石窟、寺庙宛如颗颗明珠,掩映在绿荫之中,石窟四周悬崖峭壁,仅有北侧一山门可入内。相传入无路可走,在山门口绝壁之上,安置一木梯,人们攀梯入,故名木梯
皇姑寺
皇姑
2023-12-02
目的地介绍皇姑位于石景山区西黄村。初称顺天保明,清康熙年间改称显应。始建于明天顺初年,有天顺六年(1462)铸造的铜钟。关于建的原因,有一段吕姓尼姑救英宗的传说。嘉靖十二年(1533)将天顺六年(1470)的铜钟重新翻铸,现存大钟寺
林荫石道
林荫
2023-07-21
林荫道:又称上坝公路,系南库客寓通往水库大坝的通道,全长850米,宽5米。路面一色由玄武岩石块铺成,颇具江南特色,两旁遍植法国梧桐、水杉,浓荫蔽日。右侧为堪,左测为泄洪道。人行其间,鞋叩石板,其声的笃,夏有蝉鸣,秋有虫吟,流水潺潺,如入画中
叱石风景区
风景区
2023-06-28
风景区位于新会市杜阮镇的羊石坑,离新会市区14公里,距江门市区9公里。叱石山是圭峰山绿护屏向东北延伸的一条支脉,山势雄伟,古松参天,奇磷响,更有泉水棕棕清如白练。早上云雾缭绕,景致变化无穷。晨登山顶观日出,远眺银湖,旭日东升,霞光波影,蔚为壮观
石岐天主教堂
岐天主教堂
2023-06-25
岐天主教堂(又称圣母无原罪堂),是安普灵神甫前来中山任总司铎时于1942年建成的一间比较现代化仿哥特式教堂,全部水泥钢筋结构。教堂坐北向南,顶部盖一层绿瓦,外墙用粉红色米粉刷。教堂正面高约15米,钟楼设在顶部(从没敲过钟),钟楼顶端竖有1米高的十字架
乌石庙
2023-06-12
登上峰顶,可北望潭,南望黄荆坪、花,周遭的涓、涟平原尽收眼底。细看这座山,山体刚直挺拔,满眼是裸露的黑色石头,块块坚如铁。如果留神瞻望的话,只见岩缝中的松杉,一棵棵坚韧不屈,一律向着峰顶,争相挺拔而崛起
荣华寺
荣华
2023-07-07
荣华荣华(第三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和顺县城南10公里的东喂马村西创建年代不详,据内碑文载,宋元祐八年(1093年)己有寺院,明嘉靖四十二年(1545年)、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重修,现存为明清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