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福州国潮金鱼博物馆在哪里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福州鱼丸
2023-12-07
福州鱼丸:福州鱼丸是福建福州富有地方特色的小吃之一,选用鲨鱼、鳗鱼或淡水鱼剁茸加薯粉搅拌作外皮,再包以猪瘦肉或虾等馅心,捏成丸状食物,皮薄均匀,色泽洁白晶亮,食之滑润清脆,汤汁荤香不腻。没有鱼丸不成席,从这句俗语中便可知福州人鱼丸的偏爱了。福州鱼丸主要有鳗鱼丸
林梓潮糕
2023-08-23
林梓潮糕:林梓潮糕创于清雍正壬子年(公元1732年),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为江苏特产、苏北名点,名倾大江南北,《江苏名菜名点》一书曾作介绍。林梓潮糕选料讲究,以当年产优质糯米、粳米舂成米粉,拌各绵白糖、金桂花、松仁及红绿瓜丝,用荷叶垫底,制成圆形糕坯,精工
潮洋湖无花果
2023-06-24
潮洋湖无花果:潮洋湖无花果是公司2011年引进栽培原产法国的无花果优质品种,平均单果重40~60g。该品种成熟时果皮绿黄色,果肉淡粉红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6%以上,风味香甜,品质上等,不仅可供采摘鲜食,加工适性也很广,适宜制果脯、蜜饯、罐头、果酱、饮料。果
林梓潮糕
2023-12-03
林梓潮糕:林梓潮糕创于清雍正壬子年(公元1732年),是南通如皋地区特色传统糕小吃,为江苏特产、苏北名点。林梓潮糕选料讲究,以当年产优质糯米、粳米舂成米粉,拌各绵白糖、金桂花、松仁及红绿瓜丝,用荷叶垫底,制成圆形糕坯,精工刀切,水蒸而成。刚出笼时不粘手,弹性如
葡国葡萄酒
2023-07-13
葡国葡萄酒:葡萄牙的葡萄酒可是闻名全世界的,在购买以前可以先去葡萄酒博物馆,学会区分来自douro或来自alentejo等不同产地的葡萄酒,区别青葡萄酒和红葡萄酒,品尝质量上乘的波尔图甜酒等知识。全澳门所有的超级市场,甚至小店铺,都出售葡萄酒。在码头、机场以及
福州花茶
2023-09-21
福州花茶:福州花茶是精选优质烘青绿茶,配进香花经过窨制而成;茶、花并艳,秀丽天成,气香汁清,滋味清远醇和。清朝咸丰年间(公元1851一1861年)这里就开始大量生产,1933年前后为极盛时期。年产花茶达十五万担。当时,省内外各地茶商云集福州,生产和经营花茶的有
福州拌面
2023-09-21
福州拌面:福州拌面。这个小时候常吃的下午点心,随着沙县扁肉拌面的入侵,有那么一段时间从本地小店消失了。但,念旧的福州人,随着闽侯尚干拌面店的开张,于是乎福州拌面又开始席卷而来,滚开的水,手起面落,翻滚间已被大笊篱抄起,腕底一沉一抖,即倾入碗中;碗底早伏着花生酱
福州纸伞
2023-09-21
福州纸伞:南方多雨,伞因此成了福州人居家必备的工具之一。福州有一俗话叫包袱伞,意指福州人出门的包袱中必有伞,可见伞与福州人生活的关切程度。福州的纸伞业繁盛于清代,到了清末民初,全城纸伞店最多时达三百余家,其中以位于中亭街的杨常利伞店最为著名,杨常利的伞既能遮挡
阿国鹅肉
2023-07-12
阿国鹅肉:说到鹅肉,许多人都不会忘了便宜又大碗的阿国鹅肉。在凉冷的夜晚,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大口喝汤,实在是相当过的事情。阿国鹅肉的负责人陈正国先生本是学样械出身,二十前在基隆水产学校任职。但以一份薪水要养活一家五口并不容易,因此在十余年前举家南下,在新兴市场
柏溪潮糕
2023-12-05
柏溪潮糕:宜宾县柏溪镇柏溪潮糕是用绿豆淀粉制作的糖果食品。其形方正,上面有独特的纹饰图案。其色有洗沙的紫红,再配以绿豆的莹绿,两色自然相映,令人悦目爽心;其味香甜独特,松软化渣。柏溪潮糕早在清同治年间,便由柏溪镇集义糖果铺的谢德芳与当地中医食品名士研制而成,新
福州角梳
2023-09-21
福州角梳:在福州的手工艺品中,如今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依然保持平民本色的惟有角梳了。走进寻常一家工艺品店,大都有角梳卖,价格也不贵,20元上下,让福州百姓的日常生活又多了一种享受。不知是生活好了要求便高了,还是商家的促销策略,人们说,用角梳梳头,可以去垢而不沾
福州虾油
2023-09-21
福州虾油:福州虾油:又称鱼露,系从鱼虾中提取的调味品。该油呈琥珀色,澄清明澈,味美香浓,营养丰富,具有鲜虾类的独特风味。
福州漆筷
2023-09-21
福州漆筷:福州漆筷:福州漆筷厂生产,系以上等毛竹或优质楠木、榉木制坯,以国内特产的生漆打底、附面,并采用福州脱胎漆器制作技艺制成。本品早在清代末年即由福州台江六柱桥一带私人作坊生产。
福州线面
2023-12-07
福州线面:福州线面是福州市的一道传统小吃,属于闽菜系,起源于唐代,又称汤饼线和怀饪,它以丝细如发、柔软而韧、入汤不糊而闻名。福州线面以精面粉为原料,辅以精盐、茹粉、食油等手工拉制晾干后而成具有煮时不糊,柔韧滑润,咀不粘齿,牵丝缕缕等特点。煮食方便简单,将线面投
燕潮酩酒
2023-06-11
燕潮酩酒:燕潮酩酒发展历史悠久,据《三河县志》记:清代三河县酒业甚为发达。彭帮鼎著《闻处光阴》载:境内有烧锅十二家…,曲如不计,蜀秫日需百四十四石,所产烧酒称‘东路酒’。清光绪一十四年(1888年)燕郊建德泉永烧锅,雇工150余人,日耗粮食40余石,烧酒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