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秀龙寺革命旧址 相关景点共 7500
蒙山龙雾茶博园
蒙山雾茶博园
2023-03-12
蒙山雾茶博园坐落于著名生态旅游之乡——沂水县院东头镇。这里群山环抱,古树参天,曲溪飞瀑,流水潺潺,是沂蒙红嫂祖莲的故乡,总面积106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人,森林覆盖率达54.2%
会龙楼
2023-06-21
楼位于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官山村,始建于清光绪戍子年(1886年)仲夏,由叶健珊(德法连)建成于1889年,历时3年,为广东客家围屋的优秀代表。会楼,坐东北朝西南,整体呈长方形,总面阔64米,总进深68.6米,占地面积4390.4平方米
龙卡公园
卡公园
2023-05-11
卡公园卡公园位于东岗路以南,体育南大街东侧,占地面积2.53公顷。公园于1999年2月23日开工建设,同年10月建成开放。该园为开放式休闲型公园,园内以绿地为主,以植物界定功能区域并形成景观。公园分为中心广场区、草坪休息区、儿童活动区。
法幢寺
法幢
2023-04-19
法幢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南山公园南禅寺旁边,是青海省最大的汉传佛教比丘尼。法幢始建于1943年,原来位于西宁市城西区园树庄。2003年为给西塔(西宁——塔尔寺)高速公路建设让路,该寺从园树庄搬迁到这里,这里原是南山文苑旧址
鄂城寺
鄂城
2023-08-29
鄂城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区北25公里石桥村北。根据内碑刻和历史文献的记载,鄂城寺塔始建于隋代。在鄂城旧址中轴线上,现存的清代建筑山门、前殿、中殿各三间,两侧有东西廊房各三间,均为清代硬山建筑
运东地委革命纪念馆
运东地委革命纪念馆
2023-08-22
运东地委革命纪念馆位于聊城市经济开发区韩集乡迟桥村东首。运东地委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冀鲁豫边区建立的一个地级机构,最初辖聊城、茌平、博平、清平、齐河、东阿等县,与当时的鲁西北地委同时存在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
2023-07-24
中共丽水县委旧址简介中共丽水县委旧址纪念馆位于莲都区雅溪镇岱后村,原为朱氏宗祠,是建于清代的泥木结构建。1947年3月,革命先辈张之清、林艺圃在这里重建中共丽水县委,建立革命队伍,创建游击根据地,领导开展武装斗争,为丽水县解放作出重要贡献
龙山寨
山寨
2023-11-24
山寨位于重庆市长寿区长江南岸。距长寿区主城约15公里。是集自然景观与文化历史为一体的风景旅游区。重庆历史古代名人巴寡妇清的生葬地就在景区内。巴寡妇清,是战国末期至秦朝时期积邑积里乡人(今重庆市长寿区江南镇人),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其作传。
绵阳回龙古寺
绵阳回古寺
2023-09-16
具有光辉壮丽的文明历史,原名回龙观,始建于明代。据《四川绵州志》记载,回龙观治西三十里,云南临安府巡抚胡汝翼创建。当时时代、盗贼多,当地官府无力破案,为了确保平安,明代皇帝亲自派胡巡抚来此破案,便发誓破案后,兴修回龙观,回报民众和朝廷
湘西雪峰山会战旧址——芙蓉山阻击战旧址
湘西雪峰山会战旧址——芙蓉山阻击战旧址
2023-04-09
湘西雪峰山会战旧址——芙蓉山阻击战旧址位于邵阳市隆回县花门街道办事处。年代为1945年。芙蓉山阻击战旧址位于原桃洪镇芙蓉山及其附近,包括花门街道境内的芙蓉山战壕、前线指挥所兼弹药库望云
涌金寺
涌金
2023-09-27
涌金涌金位于秀山顶峰,创建于宋代,是秀山上规模最大、年代古老的建筑。高朗轩敞,山门前为一石砌平台,登上平台可远眺杞麓湖,波光粼粼,田畴平展。进入门,正中为秀山古柏阁,阁内悬有通海著名书法家阚祯兆所书匾额千峰翠。有一回文联:秀山玺雨青山,香柏鼓风古柏香
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
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
2023-03-06
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孝感市大悟县城关镇澴河东岸江岗山西麓。鄂豫边区,虎踞中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的革命斗争如火如荼,风起云涌,仅大悟县内就爆发了汪洋店、夏店、芳家畈农民暴动和宣化店起义,随后建立起苏维埃政权
兴林镇无名革命烈士墓
兴林镇无名革命烈士墓
2023-03-28
兴林镇无名革命烈士墓,位于通化县兴林镇东北部的兴林村东侧,距村中心1公里,距镇政府驻地大荒沟村3公里。占地面积200平方米,保护范围面积100平方米。1947年2月13日,国民党军纠集一切可能之机动兵力,以近4个师的兵力向我临江地区进行更大规模的进犯
杨家岭中共中央机要局旧址
杨家岭中共中央机要局旧址
2023-05-30
杨家岭中共中央机要局旧址位于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杨家岭村。1938年11月20日,日本飞机轰炸延安城,中共中央机关由城内的凤凰山麓迁驻这里。中共中央机要局也在其中,直至1947年3月撤离延安。该旧址是杨家岭革命旧址的组成部分
茶陵龙氏牌坊
茶陵氏牌坊
2023-06-10
氏牌坊位于茶陵县秩堂乡皇上村。明万历六年(1578),曾任四川安知府的庆云致仕后,建造了这座牌坊,以纪念其先祖中宪大夫仁夫。这支姓自宋至清,先后有4人受封中宪大夫衔。此牌坊后在清咸丰六年(1856)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