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秋收起义部队第三团驻地旧址——刘家祠堂 相关信息共 7500 条
栗毓美墓(栗家坟)
2023-06-03
栗毓美墓(第六批国保)时代:清地址:浑源县城东1.5公里永安镇栗毓美(1778——1840年),字朴园,山西浑源人,是清代一位颇有建树的治河专家。曾任知县、知州、知府、按察使、布政使等职
孔祥熙故居(孔家大院)
2023-03-06
孔祥熙故居(第三批省保)时代:清地址:太谷县城内上观巷原系太谷破落绅士孟广誉的住宅。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完成于咸丰年间。民国19年(1930年)孔祥熙以2万银元购得,略加修缮。1934年蒋介石到此地居住时,重新油漆彩绘,添增陈设。保存较为完好
中共曲泗工委旧址(钱杰东烈士故居)
2023-11-11
中共曲泗工委旧址纪念馆(钱杰东烈士故居)始建于80年代中期,2000年被中国文化扶贫委命名为万村书库扶贫工程,其中征集了2000余册(件)党史、藏书和纪念文物
柳氏民居丨明清时期,柳氏民居古堡养育出的,享誉华夏的柳家人杰!
2023-10-25
柳氏民居丨明清时期,柳氏民居古堡养育出的,享誉华夏的柳家人杰!:柳氏民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是古往今来柳家的重要一脉之一柳下惠是柳家族人的先祖而柳氏民居则是柳宗元的遗族在这隐匿于深山的书香门第内历史中培育出许许多多杰出人才且流芳百世对历史做出贡献的人更数之不尽今天
柳江古镇上那座清幽古朴的曾家大院竟然是当年柳江四大家族的代表
2023-12-19
柳江古镇上那座清幽古朴的曾家大院竟然是当年柳江四大家族的代表:柳江古镇位于四川洪雅,是四川的十大古镇之一,该镇始建于南宋,清代中期,因镇上柳、姜两姓族人合资修建了一条石板长街而更名为柳姜场,1780年正式定名为柳江场。柳江古镇上有一个始建于清代的四合院曾家大院
冷门旅游文化:松潘山谷,唐家河,前童古镇,酸奶湖
2023-09-25
冷门旅游文化:松潘山谷,唐家河,前童古镇,酸奶湖:松潘山谷在平武虎牙大峡谷与松潘县接壤的密林深处,隐藏着两颗鲜为人知的明珠——花海子绿海子。花绿二海位于岷山山脉主峰雪宝顶的延续山脉西南段,海拔在2200米左右,涪江分水系,全长40多公里,主要以峡谷风光为主。花
兴隆街大院
2023-04-13
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系解放前双江富商杨紫丰的住宅,解放后收为军产,驻某部队一个教导团,93年收归地方政府,作为双江镇中学校址,2006年12月31日潼南县政府公布为潼南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东江纵队第七支队紫金独立大队枪支修造厂旧址
2023-06-19
东江纵队第七支队紫金独立大队支修造厂旧址位于紫金县上义卷蓬村。1942年12月,为抗击日军入侵,建立抗日敌后根据地,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总队中队长曾学修奉曾生命令,返回紫金县上义卷蓬村,与曾繁一起发动80多名青年参军,组建了紫金抗日地方常备大队
龙垴山黄沙大战遗址和师指挥所旧址
2023-05-28
黄沙会战旧址在江西天宝乡黄沙村。黄沙村是个群山环抱的小村藩。东有龙形山,北有紫阳坛,西有栗西垴,南有一小坑。整个地形如箕斗口,易守难攻。1934年2月3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七师师长萧克将军指挥的黄沙大战,就在村东山上进行
湖南农业学大寨典型旧址——野鸡坪农业及水利遗产
2023-05-24
湖南农业学大寨典型旧址——野鸡坪农业及水利遗产位于邵阳市邵东县斫曹乡,年代为1966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湖南省邵东县原斫曹公社野鸡坪大队(现斫曹乡野鸡坪村)全体社员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用十几年的时间肩扛手提,凿穿1座石山,搬掉3座石山,削平5座石岭
红一方面军大湖坪整编旧址(国宝公祠)
2023-08-10
红一方面军大湖坪整编旧址:位于湖坪乡湖坪村国宝公祠。该祠为五进式,宽23米,纵90余米,总面积为2097.6平方米,与总孝节祠、子祥公祠并排相连,始建于乾隆辛酉(1741年),后经过重修,祠前建立文献石牌坊与围栏石板,十分壮观(牌坊后毁于文革
中共彭湃县安远区委、安远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2023-08-03
中共彭湃县安远区委、安远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张公庙位于宁化县安远乡集镇所在地偏东北安远村。1933年7月,红军东方军入闽作战取得泉上土堡战斗胜利,解放了宁化东北片。为加强党对新区的统一领导,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46号会议决定增设彭湃县
长校村李岳亮住宅红军标语旧址
2023-04-04
长校村李岳亮住宅红军标语旧址位于清流县长校镇长校村主村靠长校学校的小河旁。1931年1月中旬,红12军34师101团(团长杨遇春、政委连勋)进驻清流里田、长校一带协助福建省委工作团开展工作,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和开展分田、分地运动
闽东红军第13独立团成立地旧址--瑞丰寺
2023-05-24
闽东红军第13独立团成立地旧址瑞丰寺位于连江县透堡镇大街。1933年10月,蒋介石纠集100万兵力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其中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根据地。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