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搜索
搜 索
找到 秘霞洞石刻 相关信息共 6765
汤那洞
汤那
2023-09-26
汤那,坝美村子四面环山,不通公路,进出寨子主要靠村前村后两个天然的石灰溶岩水,村民们要摸着岩壁趟水、撑竹筏、划独木舟、坐小船,经过几公里长的幽暗的水才能进出。这个水就被称为汤那。景点位置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
灵洞
2023-04-27
门向东,洞内清泉滴沥,洁净异常,佛教传说是上乐金刚与金刚亥母嬉戏之地。据说,藏传佛教噶举派噶玛从西藏远道来滇,曾三渡金沙江,终于在丽江找到这一神奇美丽的地方。佛教典籍中把世界分为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赡部洲、西牛驾洲、北俱卢洲
无想寺摩崖石刻
无想寺摩崖石刻
2023-11-13
1981年在寺的遗址上发现石刻三处,一为凤泉,横书,其西南有石,石上竖刻丹鼎,其东面有石,上部凿平刻有汙尊铭。石刻为明代知县王从善所刻。
亚沟摩崖石刻
亚沟摩崖石刻
2023-05-10
亚沟摩崖石刻像,在阿城市亚沟东2.5公里的石人山西麓崖壁下部,现存摩崖石刻,男女两像,如夫妻并坐。左幅为男武士形象,高1.85米、宽1.05米,是个典型的女真人形象。右幅为头戴帽子,双手合袖,盘膝端坐的女真贵妇形象,为金代早期的石刻艺术作品。
岳喜明石刻
岳喜明石刻
2023-06-24
岳喜明石刻:岳喜明先生,铜山茅村人,从事工艺美术20余载,以石刻艺术著称。岳喜明先生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刻艺术委员会等五家单位联合授予艺术大师称号,为第一届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雕刻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二十多年来,岳喜明先生先后创作了高品位的作品3000多件,形
留元刚摩崖石刻
留元刚摩崖石刻
2023-05-15
留元刚石刻(又名:元公碑)为南宋名人留元刚于嘉定十一年(1218)题字、十二年(1219)刻石的摩崖石刻。留元刚石刻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招贤镇红星村香城林场东2里田尾村山间田垅中,刻于一块天然花岗岩石一侧,为南昌西山著名的摩岩石刻
渔洞溶洞
溶洞
2023-09-22
介绍渔溶洞位于凯里西面的渔乡,是一个天然形成的喀斯特溶洞,于1984年发现开发,目前已经开发了2000米左右,还有尚未探明的暗6000余米。前有小溪,两岸林木繁茂,郁郁葱葱,分为6层5厅8段。洞内大量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琳琅满目
龙盘洞
龙盘
2023-10-08
龙盘,位于陇南西和县城东南10公里处的山上。因地处悬崖峭壁,人难攀登,相传只有飞龙才可出没而得名。1、门沿曲折索回的羊肠小道,一步一喘地攀至接近出顶时,便可看见悬在峭壁上的古四周绿苔密布,杂草丛生,荆枝牵蔓,薛萝连连。洞口高阔,上刻龙盘三个大字
鱼谷洞
鱼谷
2023-02-23
鱼谷位于野三坡风景区中部,鱼谷是以奇泉、怪为主体的风景区。在紫石口村2公里处的小西河东岸,那里有一口泉,亦称鱼谷泉。鱼谷洞内全长约1800米,共分5层,层层有景,景景奇特,中有,洞洞相连。鱼谷洞内奇特的地质,形象逼真的石花、云盆、鹅管、等钟乳石
木洞山歌
山歌
2023-07-04
山歌:木山歌系重庆市巴南区木镇民众传唱的山歌歌种,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中经战国时代的下里巴人、汉代的巴子讴歌、唐代的竹枝,直至明清演化形成木山歌。木山歌的主体是被称为薅秧歌的禾籁。禾籁只在木及其周边地区流传,属中国民歌的稀有品种
南岭丨一个隐藏在福清深处的“绿色秘境”
南岭丨一个隐藏在福清深处的“绿色境”
2023-12-09
南岭丨一个隐藏在福清深处的绿色境:隐藏在福清深处的绿色境在福清往海口方,有一座境小镇南岭。人人皆知大姆山草场素有福建最美草原之美誉,殊不知,在草场下,还有一座座媲美凤凰古镇的村落,懒懒的养在深闺,鲜为人知,但翩然幽静,美得出奇!作者:中鹰南岭是一座福清直
天云洞风景区
天云风景区
2023-03-15
天云风景区天云风景区位于秀屿区埭头镇境内的大蚶山东南部。天云四周岩群砌迭,虬松遍野,四时山茶烂漫,异草丛生,以峰奇、石怪、幽、林秀、径幽称奇于兴化大地。莆仙的四大祈梦胜地春莆禧、夏天云、秋仙女、冬九鲤,其中夏天云就是指天云
南洞鸡
2023-11-07
鸡:南鸡产自鹤城镇南(地名)一带。这种鸡的外表特征黄毛、黄嘴、黄脚,俗称三黄鸡。羽毛丰满、骨细,肉质嫩滑鲜美。为当地传统家禽,自繁自育,至今历200余年。南一带属丘陵区,村庄散落在山坡之间,村前村后杂草丛生,昆虫极易滋生繁殖,因此农家饲养的南鸡都进
平瑶岭摩崖石刻
平瑶岭摩崖石刻
2023-06-17
平瑶岭摩崖石刻位于连南县大坪乡军寮村老排上。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排瑶发起暴动,总兵郑芝龙奉命统率3万漳潮兵镇压,攻破里八、火烧坪、大掌、军寮等瑶排,焚烧殆尽。特令随军监纪董梅鼎刊平瑶岭三字,刻于悬崖石壁上,以记镇压众瑶事
双善洞
双善
2023-06-09
隔江与半壁山相望,相传石时有一对仙男仙女常出入此,专施善福于人间,故名。门高2米,宽约1.5米,上方刻隶书双善沿字样,门外石辟8处刻有诗文,明朝名士吴国伦作有《游阳城记》,记叙其景,此分三十八重之多,层层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