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第一批中国国家公园名单公布武夷山国家公园等入选 相关特产共 7500 条
梁平松花皮蛋
2023-07-04
梁平松花皮蛋:梁平松花皮蛋梁平县农副产品协会皮蛋又称松花蛋、变蛋等,为中国汉族人发明的蛋加工食品,是一种中国特有的食品,具特殊风味,能促进食欲。据《医林纂要》说它能泻肺热、醒酒、去大肠火、治泻痢。能散、能敛,坊间常用来治疗咽喉痛,咽疗,声音嘶哑,便秘。
北漳淮姬菇
2023-06-13
北漳淮姬菇:衡水冀州市北漳淮乡从1986年开始栽培姬菇,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以北漳淮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市11个乡镇及南宫、新河、威县等周边市县的全国最大的姬菇生产基地。1999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食用菌之乡,2000年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
小口大枣
2024-01-02
具有久旱亦可结实,鲜枣果大粒重、香脆可口,干枣久放不干、肉厚味浓、营养丰富等特点,是食用、药用兼可的优良食品。小口大枣先后获得中国绿色食品产品、甘肃省十大名果、首届中国枣业大会优秀奖。小口大
青岛白葡萄酒
2023-10-11
青岛白葡萄酒:产地:中国山东青岛工艺:选用优良酿造葡萄品种雷司令、白羽、龙眼等为原料,经破碎、快速分离、低温发酵、贮存陈酿而成特点:酒液透明晶莹,浅绿黄色,具有淡雅的葡萄果香和浓郁的酒香,滋味甜而微酸,口感纯洁,柔绵清晰,余味充足奖项:在中国第二届评酒会上被评
鄱阳湖大闸蟹
2023-09-25
鄱阳湖是国际重要湿地,是长江干流重要的调蓄性湖泊,在中国长江流域中发挥着巨大的调蓄洪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殊生态功能,是中国最大的
翅果油树
2023-08-09
此区域多有神秘的自然生命现象发生如天体0、尼斯湖怪及西峡恐龙等。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仅存于中国吕梁山一带,尤以山西乡宁最为集中,素有中国珍稀、世界唯一的美誉。人民日报曾称其为神奇的国
忠县苎麻
2023-07-05
忠县苎麻:忠县成立中国苎麻工业城和生物脱胶基础的申报已获得国家麻纺行业协会苎麻专业委员会的批复。忠县苎麻产业已列入三峡库区后期扶持的主要之一,目前在忠县任家、新生、善广等乡镇形成了规模生产,苎麻面积已达5万亩,是重庆最大的苎麻种植基地。建成中国苎麻工业城和生物
靖安娃娃鱼
2023-07-02
娃娃鱼学名大鲵,靖安人称之为狗鱼,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靖安县中国娃娃鱼之乡称号。靖安县有着悠久的娃娃鱼资源历史,是我国娃娃鱼资源的主要原产地之一,主要分布在中源、罗湾、璪都、三爪仑等南北潦河水系上游的4个
林蛙
2023-06-20
林蛙:中国林蛙肉质细嫩,易为人体消化吸收,适合各种年龄的人,特别食体弱多病者及老人食用,具有很高的食补价值。经烹调能释放出大量的肌溶蛋白及氨基酸等含氮浸出物,因而味道香浓。中国林蛙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明、清两代已成为贡品,被列为宫廷八珍(参、翅、骨、肚、蒿
清蒸飞蟹
2023-06-17
清蒸飞蟹:中国食蟹的历史悠久,《逸周书·五会解》、《周礼·天官·疱人》中均有记载。螃蟹具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散瘀血之功效。这个大家族的种类繁多,世界上约4700种,中国约800种,常见的有关公蟹、梭子蟹、溪蟹、招潮蟹、绒螯蟹等,今天就说说较为
阿尔巴斯白绒山羊
2023-06-15
阿尔巴斯白绒山羊:中国山羊驯养至少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中国绒山羊所产的山羊绒因为纤细(平均直径13~15微米)、柔软、卷曲、弹性、蓬松、保暖、抗皱等性能,使所产生的纺织产品具有轻盈、华贵、保暖、抗皱的特点,被国际上称为软黄金、皇冠上的宝石,是国际上最享盛誉的绒
金骏眉
2023-09-16
金骏眉:金骏眉定位为顶级红茶,出自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桐木关,此地拥有风化的半岩石半砂粒的土质,加上特殊的良好生态和气候,所产茶芽拥有其他产地无法比拟的品质。正山小种红茶最高级别仅限特级,有没有一种比特级更好的正山小种呢?受好友无心之语的启发,当时还是正山茶
腐乳炒蕨菜
2023-06-30
腐乳炒蕨菜:蕨菜(武夷山当地音雨赛),也有叫拳头菜,堪称野菜之王。喜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蕨菜是无任何污染的绿色野菜,食用前经沸水烫后可去毛绒及苦涩味,再浸入凉水中除去异味,加入豆腐乳汤爆后,便可食用。难得的上乘酒菜。还可以加工成干菜
乐东香蕉
2023-07-24
乐东香蕉:从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农业局获悉,该县已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果品之乡暨果品产业先进典型评选组委会评定为中国香蕉之乡。据了解,中国香蕉之乡是中国果品之乡评选活动系列之一。中国果品之乡评选活动由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中国果品之乡暨果品产业先进典型评选组委
来凤藤茶
2023-10-20
来凤藤茶:来凤特产藤茶其味甘淡性凉,具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祛风除湿、强筋骨、降血压、降血脂和保肝等功效,是一宝贵的食药两用植物资源,民间常用于高血压病、感冒发热、心脑血管疾病、湿疹、皮炎等的防治,在缺医少药年代发挥了功不可灭的作用。经中国药科大学等科研单位对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