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 粤桂湘边纵队绥贺支队司令部旧址 相关信息共 7500 条
粤赣边支队交通站旧址
2023-06-19
粤赣边支队交通站位于和平县彭寨镇群联村瓦屋自然村。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母亲梁水娣(当地人称肖母)与她的三个儿子都参加了革命,并将自己的家与祠堂作为游击队的隐蔽地点和交通站。粤赣边支队通过这个交通站,传递信息、传送情报等
中共粤桂边区委旧址
2023-06-29
中共粤桂边区委旧址位于廉江市青平镇香山村陈氏宗祠。建于清末,坐南向北,三进,砖木结构,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1948年4月,中共粤桂边区委在香山村陈氏宗祠成立。下辖广东南路15县、市,广西22县、市,共37个县、市
粤湘赣边纵队增城大队部纪念馆
2023-04-28
粤湘赣边纵队增城大队部纪念馆纪念馆位于荔城街庆丰村马屋社,是一座独具规模的仿古建筑,布局为深16米,广九间44.5米,面积为712平方米.陈列着中国人民游击队粤赣湘边纵队东江三支队六团增城人民常备队第二大队各个时期的战绩和重要人物(如谢光团长和王国祥副团长)功
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四支队花园村修械所旧址
2023-05-25
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四支队花园村修械所旧址位于潮安区凤凰镇南坑花园村,年代为1949,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20年4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第四支队花园村修械所旧址被公布为第四批潮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
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司令部旧址
2023-08-31
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司令部旧址时代:1946年地址:光山县泼陂河镇老街二街34号,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司令部旧址,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司令部旧址简介,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司令部旧址信阳市光山县中原军区第一纵队司令部旧址旅游指南
宣州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
2023-07-31
宣州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年代为1938—1939年。2019年,宣州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宣州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宣州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简介,宣州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宣城市宣州新
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2023-06-21
东江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葵涌街道土洋社区,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70平方米,为砖瓦结构二层一进楼房。原为意大利人建的天主教堂,由主楼、礼拜堂和附属用房等三部分组成,建于1912年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部旧址
2023-10-13
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京山县新市镇八字门村八字门。1940年1月,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支队整编为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员李先念。纵队司令部设此。旧址为一幢四合院式建筑,面阔3间12米,进深3间16米,硬山顶砖木结构。1980年维修
闽中支队司令部疗养所旧址
2023-04-04
闽中支队司令部疗养所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坂洋村顶际自然村。1948年,活动在福清、莆田、永泰边区的地下党负责人秘密在大洋带雾寺开展活动,建立据点。1949年7月,中共闽中工委副书记兼闽中支队司令部副政委林汝楠因病在此疗养
粤赣边支队电台、《粤赣报》报社遗址
2023-05-24
粤赣边支队电台、《粤赣报》报社遗址,在连平县城东北方向55公里处的九连担杆滩。1945年7月,中共后东特委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建立电台,加强与中央及上级的联系沟通。电台最初设在河源黄村地下党员黄中强的家中,后由于敌人的进攻,曾转移到五华、青州等地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
2023-10-18
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梁弄镇晓岭街。入选国务院公布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中文名: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地理位置:梁弄镇晓岭街
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
2023-08-06
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俗称仕峰厝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东肖镇龙泉村。建于清末,是一座三厅二厢房平房建筑,占地1400平方米。1938年1月,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部、政治部设于此。谭震林、邓子恢、张鼎丞、罗忠毅、王集成等居住于此
闽中支队司令部驻地旧址
2023-04-04
闽中支队司令部驻地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崇兴村灯炉寨自然村。1949年7月28日,国民党军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后,纠集福清、莆田、永泰、仙游4个县的交警、自卫队和其它杂牌军共3000多人,从四个方向围攻大洋,妄图一举歼灭闽中支队司令部
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司令部旧址
2023-07-03
年代:1938年位置: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北大街文物级别:省级批准时间:2001年2月7日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抗日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宫市北大街路东
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
2023-10-27
新四军一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老街东端。原系吴氏宗祠,是一组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据《高淳县志》记载,吴家祠堂建于明朝末年,面朝官溪河,背靠老街,共三进,第一进是戏楼,楼上观乐台(戏台),楼下是通道,台前是露天剧场,可容纳千余观众